孔子论语
1、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江苏省无锡人。字宾四。斋号素书堂、素书楼。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1967年移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历史所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著作辑为《钱宾四先生全集》。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
2、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孔子三岁时,其父叔梁纥病逝。叔梁纥死后,颜徵在被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孔子论语)。
3、孔子讲到“韶”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美极了,内容也很好。”谈到“武”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很美,但内容却差一些。”
4、另外,《论语·泰伯》篇中记载有曾子病危将死时与弟子孟敬子的对话。
5、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经常使用以暗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水平,也暗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6、同时,也有不少人认为《论语》为孔子弟子曾子和有子两人的门人所作。
7、关心孔子,则必连带关心及于《论语》之一书。
8、《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摘孔子《论语》(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孔子论语)。
10、人人都希望富贵,但如果是通过做违背道义的事情而得来的富贵,那对于君子来说,就跟浮云一样,没有什么意义了。
11、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孔子《论语》(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13、关于《论语》的编纂者,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是《汉书·艺文志》中的“众弟子咸记之”。
14、有益的朋友有三种,包括正直的人、诚信的人和拥有广博知识的人,和这样的朋友交往是有益的;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包括善于谄媚逢迎的人、表面奉承却背后诽谤的人和善于花言巧语的人,和这样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1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16、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7、鲁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孔子由鲁国来到卫国。卫灵公问阵于孔子,孔子婉言拒绝了卫灵公。孔子在卫国住不下去,离开卫国西行。经过曹国,曹伯阳没有接见孔子。在曹国稍作停留,到达宋国,宋司马桓魋讨厌孔子,扬言要加害孔子,孔子微服而行。五十九岁的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国、宋国、郑国至陈国,陈国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七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人,楚国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
18、以中化西光明无限——段院长在世界儒学大会发言畅谈传统教育(上)
19、圣人当初就已经意识到并明确讲出来的问题,可惜直到今天我们大多数人还是无法完美地做到。
20、第六则是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21、(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22、孔子生而七漏,头上圩顶(意为头顶凹陷),而又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2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4、敬请关注新浪微博“河南语文吴伟”,收看SCETF大语文教育科技节暨河南省第24届语文年会现场直播:原定2020年3月20--22日在许昌市襄城县文博中心召开,因疫情延迟,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25、秦始皇焚书之后,《论语》的原始版本已不可考。到了汉代,有鲁人的《鲁论》、齐人的《齐论》以及得自孔子旧宅夹墙中的《古论》三种版本,但内容互有出入。后来由西汉张禹综合编定,并由东汉郑玄所注解的版本受到重视。魏朝何晏撰《论语集解》。到南宋朱熹撰《论语集注》,综合历代学者的见解,并将自己的哲学理念贯穿其中。此书为元明以来科举取士之主要版本,几为人人必读之书。
26、王孙贾问道:“(人家都说)与其奉承奥神,不如奉承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地方可以祷告了。”
27、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三经。
28、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摘孔子《论语》(可以同他交谈却没有交谈,这是错过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谈却要同他交谈,这是白费口舌。聪明的人既不错过人才,又不浪费语言。)
29、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于丹论语心得下载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30、孔子说:“《关睢》这篇诗,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哀伤。”
3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32、全书约2万字,共20篇,大部分内容是孔子对于其弟子所提问题的回答,因此也可以说这本书是孔子几个弟子的课堂笔记合在一起的集子。
33、由此可见,孔子办学的时候,并不是把传授知识放在第一位,而是把提升人的道德修养放在首位,其次才谈学习文化知识。这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德才兼备”没有什么两样,不过条款明晰,更为具体可行。
34、因此,《论语》成书应该在公元前400年前后。
3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36、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
37、《论语》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被尊为“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元代延祐年间,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38、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终年七十三岁,葬于鲁城北泗水岸边。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唯独子贡为孔子守墓六年。弟子及鲁国人从墓而家者上百家,得名孔里。孔子的故居改为庙堂,受到人们的奉祀。
39、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意思就是:看到有德行又有才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学习,以能够成为像他一样的贤德之人;看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从内心深处进行自我反省,看自己有没有他的毛病。
40、译文: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41、君子离开了仁德,怎样还能成就自己的名声呢?君子不会在哪怕是一顿饭那么短的时间里远离仁德,紧急的时候也一定遵循仁德,困顿的时候也一定遵循仁德。
42、富有和显贵是人们所向往的,不用正当的方法获得他,君子就不居有;贫困和低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不通过正当的方法抛弃它,君子不摆脱。
43、我们所了解的是:人人皆可修养成为君子,而成为君子所带来的是整体社会的安定与和谐,以及个人生命的安顿与悦乐。
44、大家觉得这个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我希望大家不要说这是真的,也不要说这是假的,因为真假给我们一点关系也没有,我们要关心的是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考据是真是假,那是专家的事情,不是我们的事儿。这个故事不管是真还是假,对我们都非常管用。只要你会用,你可以多活十年,我有很多的朋友听了我讲这个故事以后变得很开心,碰到我就给我说,以前我看遇到那些不讲理的人会生气,现在不会了,心里想那个“三季人”就不往心里去了,对任何人,任何事情,当你要发脾气,当你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你就想那个“三季人,”是“三季人”做的事,马上就会心平气和了。这个世界上“三季人”太多了,越是不懂的人,讲话的声音越大,说的更直接些,凡是声音最大的人,往往是最不懂的人,如果真的懂,讲话的声音干嘛要那么大呢?
4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摘孔子《论语》(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46、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没有邪念。
47、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4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摘孔子《论语》(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4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50、读经教育的特好消息。国家首个学历读经班毕业了。
51、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52、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5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4、(周二)作为媒介消费者,我们与各种媒介形成了奇怪的社会关系
55、智者上善若水,海纳百川;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载物。
56、 《礼记》:这本书主要讲述儒家思想,目前有两种版本,一个是戴德本人所编的《大戴礼记》,一个是他的侄子戴圣所编的《小戴礼记》。
57、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摘孔子《论语》(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5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孔子《论语》(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5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60、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摘孔子《论语》(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6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摘孔子《论语》
62、译文: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63、孔子说:“比赛射箭,不在于穿透靶子,因为各人的力气大小不同。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64、鲁定公十五年(公元前495年),孔子离开卫国回到鲁国。
65、从心所欲:随本身的情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6、发愤忘食:用功进修,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分歧纰缪。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劳。
6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68、孔子主张的较低政治目标是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隐没,“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与这种贫富不均、贵贱不等相适应,产生了一系列的典章制度、伦理道德,“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立田里,以贤勇知”,相应地还要设“城郭沟池以为固”。由是,“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这种社会显然没有“大同”世界那样完美,但有正常秩序,有礼、仁、信、义,所以称为小康。这种社会实际上描述了“私有制”产生后的阶级社会的“盛世”。
6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7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71、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72、(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73、圣贤教育学校和“圣贤教学法”得到大会期间媒体热烈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