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农业谚语
1、肥多不浇烧坏苗,粪大水勤长得好。底肥三年壮。
2、秆黑粉,不抽穗;散黑穗,不长粒;腥黑穗,粒腥味
3、头伏在公历7月中旬,胡萝卜该种了。7月下旬—8月上旬(二伏)是种芥菜的时候。8月8号立秋,秋后有一伏,数罢三伏为8月中旬,许昌地区种白菜的最佳时间为8月15—20日。如白菜在三伏前播种,白菜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发生就会严重。8月25日以后播种抱心难,产量低,品质差。总之各种作物都有适宜播期,过早过晚就会“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一句农业谚语)。
4、 拼图游戏 出示提前准备好的图片和字卡,让小朋友们小组合作在白纸上拼出九九歌。 然后进行点评。
5、如果谷雨之前就听到响雷的话,那么这一年雨水就比较少,洼地种出来的瓜都很甜。
6、谚语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简单而简洁的短语。其中大部分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实际经验,一般是口头流传下来的。它大多是一个容易理解的短句或押韵的口语形式。
7、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8、榆林方言源于北方话。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不断与榆林多元文化冲击碰撞、交汇融合,形成了极富陕北特色的榆林方言语汇。谚语中包含方言,诙谐风趣,含蓄隽永,历来受到榆林人的青睐,也更具地域特征。
9、“出钱买的,不是刮风逮的”“人顺眼不说丑俊”“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在榆林,民间谚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而且许多谚语都是数百年的传承。每当休闲之时,或者不经意之时,经常可以听到村民们用地道的榆林话,吐出这些奇言妙语,引得众人捧腹大笑。寻常的不快,日间的矛盾,不解的忧愁,都会在这些朴实的话语中烟消云散。
10、由于从小到大受妈妈的影响,已是大妈的我,春天的季节,无论睛天,阴天也带把☔️出门的习惯。
11、少种不如多种,粗种不如种好。若要富,庄稼开个杂货铺。
12、但是小麦长大以后,拔节抽穗时可能是怕水的,为啥这样说呢?在小麦植株长大以后,枝繁叶茂,生长密度大,在靠近地表位置,透气性也非常差,如果在这个时候,对田间进行大水灌溉,湿度增大,一方面可能会导致病害的出现,像根腐病、纹枯病等,这时候又因为小麦植株比较高,防治起来也特别困难;
13、黑夜冷,白天晴,红苕一定好收成。谷斗响,红苕正在长。
14、如果冬至在农历十一月的头十天,那么来年春天就比较暖和;公众平台:种大棚,如果在后十天,来年春天就比较冷。
15、如果芒种夏至期间不下雨的话,那这一年就较为干旱。
16、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17、庄稼就怕比着看,稀植打八斗,密植打一石。稀苗结大穗,密植多打粮。
18、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谚语,让幼儿体会大自然的节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