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著名典故(文案精选74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9-28 10:04:06 浏览59

诸葛亮的著名典故

1、今日起至7月30日,考生持2017年中/高考准考证,可免费参观诸葛亮庙博物馆。(诸葛亮的著名典故)。

2、有一天老人又来了,诸葛亮故意撒娇对老人说:“爷爷,我玩玩你的拐杖行么?”老人说:“你们的祖辈都对我不错,拿去玩吧!”诸葛亮拿着拐杖,用刀子在拐杖底下挖了个洞,里面装上了石灰依旧还给了他,老人还像以前一样拄着拐杖走了,但是却在背后清清楚楚地留下了一点一点的石灰印儿。

3、你所不知道的岐山仓颉庙村,这里的胡萝卜真的好吃

4、今天榕榕姐姐讲的就是这个非常著名的历史故事——草船借箭。

5、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6、故事反映诸葛亮性格:智勇双全沉着冷静知己知彼胆识过人

7、但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哦,三顾茅庐的时候,再不朝面就说不过去了。

8、忽报东吴使节华歆前来。曹操看罢表章,与谋士定计使孙、刘相吞并。便上表奏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华歆为大理寺少卿。

9、唯一的解释,就是诸葛亮不乐于去掺和,但也不好拒绝,最人性的做法那就是回避。

10、  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抵御蜀国进攻,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既无大将又无士兵。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沉着冷静。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不准私自外出及大声喧哗。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不信,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担心有埋伏,便令大军撤退。

11、水镜先生对诸葛亮的品德非常赞赏,就将平生的学识都传授给他。后来,诸葛亮能成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主要原因是他博学多才,但更重要的还是诸葛亮的人品让人敬重。

1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3、诸葛亮遗言命令部下将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势修建坟墓,墓穴仅能容纳下棺材,穿平时的衣服入殓,不必用其他器物殉葬。

14、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15、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16、忽报东吴使节华歆前来。曹操看罢表章,与谋士定计使孙、刘相吞并。便上表奏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华歆为大理寺少卿。

17、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刘璋派法正、孟达请刘备助攻张鲁。诸葛亮便与关羽、张飞、赵云等镇守荆州。至次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还攻成都。诸葛亮便与张飞、赵云等入蜀助阵,留关羽负责荆州防务,分兵平定各郡县,与刘备一起围成都。至建安十九年(214年),刘璋投降,刘备入主益州。

18、博望坡军师初用计——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

19、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20、因此,诸葛亮入蜀之初便与法正、刘巴、李严、伊籍等人依据和增删秦汉旧律,共同制订了蜀国的法典《蜀科》。此外,他还亲自起草了各种科条律令数十则,其内容包括了《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等条规。

21、概而言之,有关诸葛亮的典故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如下:

22、刘备便亲自前往拜访,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史称“三顾茅庐”)。与诸葛亮相见后,刘备便叫其他人避开,对他提问:““现今汉室衰败,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权。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与能力,想以大义重振天下,但智慧、谋略短小、不够,所以时常失败,直至今日。不过我志向仍未平抑,先生有没有计谋可以帮助我?”

23、五丈原是古代关中通往巴蜀的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234年,汉丞相诸葛亮率大军由斜谷出师伐魏,屯兵五丈原,与渭河北岸的魏将司马懿对垒,相持百余天,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军中。

24、八月,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宝鸡境内),享年五十四岁。杨仪等率军还,姜维等遵照诸葛亮遗嘱,秘不发丧,缓缓退军。司马懿率军追击,见蜀汉军帅旗飘扬,孔明羽扇纶巾坐在车里。司马懿怀疑是孔明用计诱敌,赶紧策马收兵,于是便有“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一事。

25、话说诸葛亮平定孟获班师回朝,过泸水而不得,按习俗需要拿49个人头祭祀,次日诸葛亮用面粉和面裹以肉做成人头状顶替人头用以祭祀;自此以后也就有了很多祭祀时除了猪,牛,羊外多了馒头;另表:馒头原来是指顶替用来祭祀的俘虏蛮夷的头,所以是称为蛮头,后改用曼头用以避讳,再后加了食旁成为现在的馒头。

26、周瑜为没有东南风而病倒在床上。诸葛亮给周瑜开了个“药方”,上面写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几天之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周瑜嫉妒,便派人去杀诸葛亮。然而诸葛亮早有预防,事先回夏口去了。

27、诸葛亮在这次出兵前曾与孙权约定同时攻魏,五月吴军十万攻魏,不胜,撤回江东,所以蜀军只得与魏军单方面周旋。八月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情日益严重,不久就与世长辞。死后,姜维等遵照他的遗嘱,秘不发丧,整军退入斜谷。

28、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打败了袁绍,基本上统一了整个北方政权,故而大军南下,要一鼓作气消灭东吴。故而在此时,孙刘联盟应运而生。此时的三国演义和史书中记载开始有了出入,基于三国演义尊刘鄙吴反曹的观点,在赤壁之战中的所有高光时刻,基本上都归于刘备和诸葛亮一方,东吴成为陪衬,甚至是故意制造障碍的对立面。

29、刘备在荆州寄生期间得诸葛,孔明开始参与之后的刘备政治生涯。首先奉命出使东吴,但真正促成孙刘联盟的人是周瑜和鲁肃,孙权不傻,单靠舌战群儒“打嘴炮”就能左右一国之大事是不现实的;赤壁之战的胜利一半靠地利、一半靠周瑜,靠周瑜靠的是其坚定的主战派信念和火功对胜利的加速作用。一半地利更不用多说,历史上冷兵器时代北方骑兵当遇到南方大江大湖天险之时,总是会在一开始的时候失利,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火攻,赤壁之战依然有50%以上的胜率。

30、其民间传说,此原原名陂陀坡,秦朝时秦二世胡亥秋初西巡,在此见旋风刮起五丈尘柱奇观,挥毫写下了“五丈秋风原”而得名。

31、诸葛亮遂向他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机可乘,而且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天下;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这篇论说后世称之为《隆中对》。刘备听后大赞,力邀诸葛亮相助,于是诸葛亮便出山入幕。刘备常常和他议论,关系也日渐亲密。关羽、张飞等大感不悦,刘备向他们解释道:““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般,希望诸位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等便不再抱怨。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对》是此后数十年刘备和蜀汉的基本国策。

32、诸葛亮之所以有勇气摆下空城计是因为他对司马懿了解,司马懿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所以他大开城门让司马懿犹豫不决,有城却不敢攻。同时我们读空城计让我们看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3、从代理州牧到曹操坐上宾,“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名声大噪,靠的吕布的攻打和刘备逃跑真有一套;

34、孟获垂泪言曰:“七擒七纵,自古未尝有也。吾虽化外之人,颇知礼义,直如此无羞耻乎?”遂同兄弟妻子宗党人等,皆匍匐跪于帐下,肉袒谢罪曰:“丞相天威,南人不复反矣

35、从县尉到接替陶谦成为代理州牧,之间的跨越节点是刘备的人品(无论是真实的,还是演出来的);

36、周瑜刁难诸葛亮,令其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三天完成。他前二天按兵不动,暗中叫鲁肃备大船各船扎草人千个。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迷漫,诸葛亮率船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佯攻,曹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这一妙计使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务。

37、从荆州出发入蜀得益州,靠的是荆州集团的精诚合作,和益州集团的暗弱投靠;

38、那时候,有两个天资聪颖、善于谋略的人物,一个是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一个叫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都督。人们都说,诸葛亮比周瑜更聪明。可是周瑜听了不服气,他心胸狭窄,一直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着跟诸葛亮一争高下。

39、刘备从织席贩履,到改为走向仕途,之间的跨越节点是桃园结义;

4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现出了晚年诸葛亮对匡扶汉室的雄心,也表达了隆中对中君臣际遇的有始有终

41、孙刘联盟对抗曹操的赤壁之战中,三国演义已经将所有的高光时刻划给了诸葛亮,故而有了草船借箭和火烧赤壁

42、刘备死后,诸葛亮为蜀汉的丞相,当时天下大势基本已经十分明朗,智慧的诸葛亮不会不明白,此时所谓的六出祁山都是浮光掠影的最后抵抗。但诸葛亮为后世敬仰的性格就在于此,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孤勇令后人击节不已。前后出师表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殷殷嘱托,便产生了诸多典故。

43、这里没有说,司马徽提前为卧龙凤雏做过广告。

44、街亭失守,使诸葛亮十分被动,一场十分有利的战局顿时变成败局。尽管诸葛亮十分爱惜马谡的才华,但是,为了严明军纪,他毅然按照军法处斩了马谡,还上疏朝廷,自请贬官三级,追究个人“不能训章明法”、用人不当的责任。

45、有诗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46、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打败了袁绍,基本上统一了整个北方政权,故而大军南下,要一鼓作气消灭东吴。故而在此时,孙刘联盟应运而生。此时的三国演义和史书中记载开始有了出入,基于三国演义尊刘鄙吴反曹的观点,在赤壁之战中的所有高光时刻,基本上都归于刘备和诸葛亮一方,东吴成为陪衬,甚至是故意制造障碍的对立面。

47、刘备死后,诸葛亮为蜀汉的丞相,当时天下大势基本已经十分明朗,智慧的诸葛亮不会不明白,此时所谓的六出祁山都是浮光掠影的最后抵抗。但诸葛亮为后世敬仰的性格就在于此,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孤勇令后人击节不已。前后出师表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殷殷嘱托,便产生了诸多典故。

48、周瑜刁难诸葛亮,令其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三天完成。他前二天按兵不动,暗中叫鲁肃备大船各船扎草人千个。

49、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

50、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51、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把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褊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

52、概而言之,有关诸葛亮的典故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如下:

53、鲁肃来到荆州,刘备依孔明之计放声大哭,孔明从旁说还了荆州,便无处安身。触动刘备心中伤处,而大哭不止,孔明于是要鲁肃转告孙权,暂缓讨回荆州。

54、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55、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56、据《古今刀剑录》记载,章武元年,刘备在金牛山采得铁矿,铸造八柄宝剑,一把刘备自己佩戴,其余七把分别赐予刘禅、刘永、刘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每把剑都取了好听的名字,并让诸葛亮在剑上铭字。

57、其火烧赤壁、草船借箭,此两个典故是孙刘联盟大战曹操的赤壁之战中产生的,极尽曲折变化凸显诸葛亮智慧;

58、诸葛亮生于东汉灵帝光和4年(公元181年)7月23日。在诸葛亮出生的同一天,其父诸葛珪在任所觉得心烦意乱,估计妻子章氏也快临产了,便连夜骑马往家里赶。进门后,诸葛珪看见妻子没出什么意外,便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一下子也就松弛了许多,便吩咐家人让接生婆好好伺候妻子。诸葛珪守候在内室外,没有一点倦意。突然,内室里传来一阵婴儿的啼哭声。这哭声划破了黎明时的寂静,给诸葛氏家族带来了吉祥的福音。

59、其五丈原北原头最窄宽约五丈,故当地人称之为五丈原。其五丈原地形象汉代五珠钱的五字,原来称作五状原,由于方言中丈状不分,误传为五丈原。

60、用奇谋孔明借箭(草船借箭)(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61、时间一长,水镜先生发现了这个秘密,误以为小诸葛亮在故意捉弄师长,便把他辞退回家了。诸葛亮走后,师娘替他求情说:“诸葛亮这样做,也是为了求学,我看就饶他一次吧!”水镜先生知道诸葛亮聪明过人,十分好学,也挺喜欢他的,是收是退,还要再好好的看看他的品行如何。于是就派了书童去诸葛亮住的隆中这地方暗中察访。书童回来向水镜先生讲了三件事:一是诸葛亮的母亲冬天怕冷,他就上山割来水晶草铺在床上,并且每天晚上他都要自己先去睡一会儿,为母亲暖床,等把床被都焐热了,再让母亲安睡;二是诸葛亮家离井台只隔两畦菜地,他人小个矮,挑水时,生怕水桶碰坏了别人家的麻秆篱笆,所以每次挑水都要绕过山脚的地边,多走许多的路,再往家拐;三是诸葛亮曾向附近的一个青年请教过,后来,虽然他的学问超过了这个青年,但他仍然虚心待这人。

62、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隐居于隐居于湖北襄阳隆中,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文学家。

63、刘备败走夏口,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并向刘备建议向孙权求救,诸葛亮便自荐到柴桑作说客,与鲁肃结为朋友。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如果能以吴、越的军力与中原之国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断交”;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如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孙权却反问诸葛亮,刘备又何解不投降。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有所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地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十分高兴,后又受到鲁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

64、刘备兵败,陆逊追至夔关,遇此阵,土人言:“此处地名鱼腹浦。诸葛亮入川之时,驱兵到此,取石排成阵势于沙滩之上。自此常常有气如云,从内而起。”逊入阵不得出,后被孔明岳父黄承彦放出。

65、草船借箭是极力凸显诸葛亮智慧,贬低周瑜胸怀的一个典故,并且为民间所谓“三气周瑜”奠定了基础。诸葛亮利用大雾和草船,完成了军令状中的任务。在火烧赤壁中,更将诸葛亮的极端神化,竟有改天换命之能,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是对诸葛亮“多智而近妖”的浓墨重彩描写。

66、用奇谋孔明借箭(草船借箭)(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67、在诸葛亮执政时期,年青的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当时负责宫中事务的董允以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终执不听。

68、《三国演义》里许多故事不靠谱,但三顾茅庐的事恐怕是真的。

69、诸葛亮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但也有一种说法指黄月英本人极美,因此遭到乡里其他年轻女性的嫉妒而诋毁她的容貌。

70、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的长子刘琦十分器重诸葛亮。刘表之妻、刘琦后母蔡氏屡进谗言,刘表宠爱少子刘琮,对刘琦渐渐不悦。刘琦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不为之谋划。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之计令诸葛亮说出解决办法。刘琦对诸葛亮说:“如今我们两个向上到不了天,向下接不到地,就我们两个人,话出自你口,进入我的耳朵,无他人知晓,现在可以说了吗?”诸葛亮无奈之下对刘琦说:“你难道看不见历史上申生在国内导致祸患,重耳逃亡在外而获得生存吗?”刘琦意识到诸葛亮让他外出以自保。当时黄祖被东吴杀害,刘琦便上荐为江夏太守外求自保。

71、另外,相传诸葛亮担任军师中郎将时,因解决粮食问题,向百姓询问了当时名为“蔓菁”的野菜的种植方法,并下令士兵开始种蔓菁,补充军粮,后世便把这菜称为诸葛菜。

72、从曹操争荆州打破了刘备继承荆州的美梦,到最终刘备依然得到荆州,之间的跨越靠的是与孙权结盟并打赢了赤壁之战;

73、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三国时期,蜀军主帅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将姜维等遵照诸葛亮遗嘱,秘不发丧,缓缓退军。魏军主帅司马懿(字仲达)率军追击,见蜀军帅旗飘扬,孔明羽扇纶巾坐在车里。司马懿怀疑是孔明用计诱敌,赶紧策马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