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晚年为什么想除掉诸葛亮
1、我们来看一下刘备在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中的部署:
2、刘备有个身份,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之后,真实性很难说,可能出于社交需要编的。不光刘备,曹操也自称是西汉相国曹参之后,孙权还自称是兵圣孙武之后,三大boss祖上都是名人,哪有那么巧的事。(刘备晚年为什么想除掉诸葛亮)。
3、如果配合不好,最终伤害的不仅是夫妻双方,还有年幼的孩子。
4、他虽然有一个儿子可耐和他的儿子年纪实在太小,所以生怕在自己死了之后,朝里的文武百官会簇拥诸葛亮当上君王,那这样他的儿子岂不是没有地位了?(刘备晚年为什么想除掉诸葛亮)。
5、原本这个计谋是非常妥当的,因为街亭这个地方,乃是两山夹一谷的地理特征,只要把大军往中间一放,魏军就很难短时间内通过,所以说,迟滞魏军步伐的计划,几乎是不会失败的!然而作为诸葛亮的得意门生,马谡却找到了街亭之战的唯一失败方法,那就是不当道下寨,反而跑到山上去扎营,给魏军来个中心开花。
6、因此就算是为了他儿子也是为了他自己,他也不会再相信诸葛亮,而是宠信了蜀中大臣李严,渐渐疏远了诸葛亮。
7、这时,吕蒙认定关羽兵少,不会从大路逃跑。麦城正北有小路,关羽必从小路逃跑。他令朱然引精兵五千,埋伏于麦城之北二十里,只可在后掩杀关羽而不可正面交锋,关羽必然往临沮(今湖北南漳)逃跑、再令潘璋引精兵五百,埋伏于临沮的山僻小路,就可擒住关羽。
8、荆州势力里,以蔡瑁和蒯越为代表的“亲曹派”影响不小,蔡瑁从小在洛阳居住,那时候就与曹操交好;而蒯越在大将军何进手下做过事,也认识曹操,曹操非常欣赏蒯越的才能,后来曹操占领荆州时说,我高兴不是因为得到了荆州,是得到了蒯越啊(不喜得荆州,喜得蒯异度耳)。
9、之所以现在很多人质疑刘备发动的这场战争完全是因为最终刘备输的太惨所导致的。现在简单从背景、原由和目的三方面分析一下刘备讨伐东吴的正确性和必要性。荆州是他规划的三国鼎立的重要据点,也是蜀汉反攻曹魏的重要棋子。从内心来看,诸葛亮也是迫切的想夺回荆州的,因此,诸葛亮并没有强烈的反对刘备伐吴的想法。
10、因为那时候妈妈觉得,把孩子抚养大已经很不容易了,不想自己的晚年也被拴住。
11、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其实委以重任的是东州人李严,但此时诸葛亮多年辛苦耕耘的势力已经强大,李严显然压不住诸葛亮了。于是刘备无奈的对诸葛亮说出了那句千古遗言:“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12、刘备走后,汉中重地由谁来镇守,成为众官员八卦的热点。
13、提起司马懿,估计大家都会想到曹操对他的评价“鹰视狼顾”,一般被用“鹰视狼顾”来形容的人,往往都是非常有野心之人,所以说,曹操如此评价司马懿,其实就断绝了司马懿的上升通道,在曹操当权时期,司马懿永远不可能做大做强!换作普通人,在得到了曹操的如此评价之后,估计仕途就戛然而止了,但司马懿非常聪明,他知道在曹老板这里得不到重用,立马就抱上了另外一条大腿,这便是曹丕!
14、 他一生只留下两首诗,却用这书,让唐朝诗人风光了1000年
15、可是在等到他彻底成王后,又为什么跟诸葛亮的关系不再那么好了呢?
16、救兵不至,关羽在麦城只能等死。就是姜子牙复生,也无可奈何!
17、要知道,刘备能够当上君王,完全是靠诸葛亮辅佐,而当时的诸葛亮名声也是响彻大地,刘备自然会将自己的诚意全部放在诸葛亮的身上。
18、而且经过夷陵之败,蜀军主力损失殆尽,而魏吴对蜀汉又是虎视眈眈,可以说内忧外患。而蜀汉内部派系林立,人数最多的益州集团刚刚归附不久,人心不稳,刘备依仗的荆州集团在夷陵之战中损失惨重,而且失去荆州以后也是后继乏人。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可以选择托孤的人选可以说除了诸葛亮之外已经没有任何选择,他即使真的不信赖诸葛亮,此时也别无选择。
19、刘封可以说是刘备的养子,但他们的关系并没有很好。刘备甚至因为刘封性格暴虐,而不喜欢刘封。但是,在刘封的心中,是一直将刘备当做亲生父亲来看待的,甚至在之后刘备想杀他时,也没有做出任何反抗。刘封在他们那一辈中,已经算是优秀的了。这样的人之所以会被杀,就是因为皇位的问题。
20、此事作为一种“故事”被后世援引,袁绍为讨董而担任关东联军盟主,也称效仿“窦融故事”。学者饶胜文指出,它在政治学上被阐发出这样的含义:经由同层级的诸侯推举,可以临时产生更高一级的权力。
21、没有了诸葛亮的计策,刘备独自带着他的一批部下来到了白帝城,要给关羽报仇,但是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要是没有军师,那打仗势必会惨败,所以自然而然,刘备失败了。
22、现在网上有种说法,说在刘备临终前托孤时,故意用“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句话来试探诸葛亮,如果诸葛亮应答稍有差池,那么事先埋伏好的刀斧手就会冲出来,将诸葛亮杀死。
23、诸葛亮六出祁山,未能成功,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后方不稳,尽管在此之前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收了孟获,但这只是后方中的一员,对于朝廷中的小人,刘禅无法做到亲贤远佞,听信谗言,最终导致诸葛亮功败垂成第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战略有误
24、刘备毕竟是一个帝王,他有帝王心思,不可能做到传位给诸葛亮。
25、首先,对天下而言,称王是顺应天道,争取天下人认可和支持。
26、刘封本姓寇,是长沙郡罗国侯郡寇氏之子,刘备寄寓荆州时,与寇氏交好,由于自己四十多岁一直没有子嗣,便收了寇封当养子,改姓刘。
27、怀疑的,定会越走越远,纵是唇齿相抵,思绪游离必然败走麦城。
28、白门楼上,吕布终于被绞死,刘备却丝毫没有感到轻松,曹操的下一个目标很可能就是自己。果然,曹操的谋士程昱提出,刘备难以驾驭,不如早点除掉,但曹操认为,眼下大敌当前,自己的实力比袁绍还差得远,正需要人才,若杀了刘备这样有名望的人,还有谁肯来投奔我呢?
29、看到四方将军的任命方案后,诸葛亮担心关羽傲娇,不肯与四线明星黄忠同列,劝刘备是不是再斟酌斟酌。
30、如果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想当这个皇帝,那简直就是轻而易举,挥手就来。
31、我们仔细站在刘备的角度想问题:刘备凭借自己几十年的努力,才终于建立了蜀汉,是有多么地不容易,其中的心酸和艰辛,只有他知道。
32、作为刘封集团中资历最老、最受信任的大将,关羽是反对刘备认刘封为义子的。那么诸葛亮是什么态度呢?史书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走进诸葛亮的内心,看看他在这件事上,到底是什么态度。
33、虽然黄皓和刘禅有着特殊的关系,但这时的黄皓毕竟还没有完全发迹,还是一个“小人物”,诸葛亮只是看到了黄皓这个潜在的危险的政治人物的存在,因此对刘禅进行了善意的提醒。当然,昏庸的刘禅自然把诸葛亮的告诫当成了耳边风。
34、也正是因为这样,诸葛瞻才会在临死时遗憾内不能除黄皓。
35、什么承诺呢?他要诸葛亮承诺自己会辅佐刘禅,并且不会夺取自己的江山。
36、那么张裕前面说了,他是个非常不愿意认输的人,自然会回嘴。他回怼了回去,说曾经有个官员,当过涿县的县长,等到了告老还乡,大家写信给他就署名(潞涿君)
37、让诸葛亮辅佐刘禅,还有那么一丝可能,即使很渺小。
38、刘封没有想到回到成都,还是难逃一死,叹息说:“我后悔不听孟子度的话。”
39、当欢欢学习出现问题时,两人一起想办法,分头求培训班名额、互相嘱咐别上火着急;
40、说荆州,不该老扯闲篇,但刘备这个人实在是太重要,太具魅力,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成功逆袭者,也是当下无数创业团队励志的偶像,而且要了解荆州问题,必须先了解刘备的性格,及他和曹操的恩怨,所以简单说说刘备的奋斗史。
41、有观点认为,后来孟达叛逃魏国,在魏国混不下去,又想回归蜀国,诸葛亮表面答应却故意走漏消息,最终让司马懿擒杀孟达,就是为了报杀姐夫之仇。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42、第对蜀汉而言,称王可以凝聚力量,巩固政权的合法性。
43、夫妻明确分工协作,才是一个家庭幸福的基础。
44、诸葛亮主张联吴抗曹,与孙吴修好,然后蜀汉出汉中道北伐,和孙吴形成东西夹攻之势。
45、为什么诸葛亮平居敢自称“卧龙”?敢用龙来自比,难道不怕掉脑袋吗?为什么称诸葛亮是“卧龙先生”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这件事要追溯到诸葛亮年轻的时候,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在早年间一直处于隐居的生活,在隆中,诸葛亮,身为翩翩青年,能文能武,博览群书,所以,经常有小伙伴来找诸葛亮玩耍,诸葛亮也会以茶会友,没事的时候,喝喝小酒,唱唱小歌,吟吟小诗。
46、首先攻取房陵是奉刘备之命,这样说来要报仇刘备也有份,岂不荒谬?第二杀蒯祺属于误杀,孟达并不知情。而孟达的回归直接关系到北伐大业,一个是汉室复兴的国家大事,一个是奉命征讨、因公误杀的个人私事,孰轻孰重,诸葛亮难道分辨不出?
47、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刘备自知诸葛亮不能不用,于是便安排了军事能力突出,并且颇有政才的李严来统领蜀汉军队,驻守边城,这无疑就是用来限制诸葛亮的一步大棋。两人看上去是一文一武,合作无间,其实是为了相互制约,从而实现权力上的均衡,保证蜀汉政权的稳定,这么看来,刘备在玩弄帝王心术这方面,确实有一套。
48、而身经百战的刘备,却对于这种保守的策略不削一顾。他的策略是:出川东,下荆州,然后顺流直下,先灭吴,再集合吴、汉之力和曹魏对决。
49、有这种想法的人只能说阴谋论看多了,而且太年轻太天真。这种试探毫无意义,任何一个稍微有点政治头脑,智商正常的人都知道这个时候该怎么回答。不要说诸葛亮这种忠心赤胆的人回答不会错,就算换成曹操、司马懿在这个场合下,也肯定会表现的非常完美,做出一个正确的回答。
50、刘备确实想光复汉室,可是自己已经不行了,儿子刘禅又一点都不聪明,等自己死后,可能蜀汉很快就会完蛋。
51、妈妈能帮的还是有限,可以帮你们买菜做饭、接送孩子。
52、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这是《三国演义》里著名的“白帝城托孤”,千百年来,作为君臣知遇佳话广为流传,人人都羡诸葛亮得遇刘备这样的明主。当然,有人捧,就有人踩,也有人道,自古功高震主。
53、现在很多老板以刘备为榜样,工作中自觉模仿刘备,如体恤下属、诚以待人等等,这些不能说不对,但只是学了个皮毛,他们并不完全懂刘备。
54、刘备作为那个时代最成功的君主之他看人、用人的眼光都是出类拔萃的。例如,使用魏延镇守汉中,看出马谡华而不实,都被其后的事实证明是正确的。自然,对于三顾茅庐请出来的诸葛亮更是看的一清二楚,诸葛亮的忠诚、节操不会让刘备产生戒备心理,自然没有杀他的理由。
55、此时的蜀汉内部,关羽、张飞、等铁杆已经逝去,那些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派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刘备在临终前,为了自己儿子刘禅顺利接管权力,心里是想过除掉位高权重的诸葛亮的。
56、刘备毕竟是一个帝王,他有帝王心思,不可能做到传位给诸葛亮。
57、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蜀国大将缺乏,谋士更是不足,以至于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典故。的确,当时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早已身首异处,赵云年迈,后来也病故。黄忠和马超也都因病去世,五虎上将的时代已去。蜀国除了诸葛亮也就是姜维了
58、在另一个版本中,司马懿其实并不是被诸葛亮给吓走的,而是他自己退去的!当时的西城,乃是一座小城,根本不可能容纳数万大军,所以即便有埋伏,蜀军的实力仍然不如魏军。除此之外,诸葛亮的空城计,也是破绽百出。如果蜀军真有实力干掉魏军,那么诸葛亮没必要去城墙抛头露面,只需要偃旗息鼓,装作蜀军败退的样子,就可以引诱魏军上当,然后聚而歼之,然而诸葛亮却没有这么干,这只能说明,诸葛亮当时并没有实力击败司马懿!
59、刘备在多年的辗转漂泊,终于想到要拢络天下英才,才能轰轰烈烈干一场。就这样不谋而合,三顾茅庐请诸葛出山。
60、第刘备借此试探一下诸葛亮,看他有没有异心,想取刘禅自己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