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争的词语
1、兵荒马乱(bīnghuāngmǎluàn),意思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现象。(关于战争的词语)。
2、(释义):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3、昨天,我简单地看了一个很暖心的影片叫《美丽人生》,电影里的爸爸为了能给儿子活下去的希望,给他编了一个故事—其实,他们去的不是集中营,而是参加一场比赛。我感受到爸爸想要编一个故事给儿子是为了不让他看到战争的残酷,不想对生活放弃。因为集中营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放弃了自己。
4、‘战斗分队的指挥官既要积极主动,又要坚决果断隆美尔成名作:托布鲁克之战1942年5月,隆美尔在得到足够的补给和装备后发动了新一轮的攻势。5月26日,经过激烈交火后突破了加扎拉防线并直接威胁托布鲁克。
5、出自《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嘉言曰:‘兵贵神速。’”
6、(弓折刀尽):比喻战斗力没有了,无法可想。
7、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8、(武艺超群):武艺:武术上的本领。也指军事、战斗的本领。形容武艺高强,超出一般人。
9、请在今天所学的几个成语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造句吧~看看谁的句子最贴切最有文采!
10、(裹血力战):犹言浴血奋战。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11、(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12、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杜甫《石壕吏》
13、(四面楚歌)、(勇冠三军)、(浴血奋战)、(纸上谈兵)、(城下之盟)
14、大动干戈(dàdònggāngē),意思是指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比喻大费手脚,也指大打出手。
15、(出处):《汉书·匈奴传》:“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16、(槊血满袖):指奋槊进击,血染征袍。形容英勇战斗。
17、乌合之众:比喻临时凑合起来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打草惊蛇:原指惩罚一个人,而使另一个人有所警惕.后比喻行动不谨慎、不严密,使对方有了警觉,有所准备。四面楚歌:比喻处于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18、(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19、临阵倒戈出自商朝末年牧野之战。周武王兵临朝歌,两军未交战,纣王的乌合之众就掉转戈头。
20、杀红了眼的士兵没了命令的禁锢,挥着刀到处跑。
21、南征北战(nánzhēngběizhàn)
22、(摩拳擦掌):形容战斗或劳动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
23、(披袍擐甲):披:穿;擐:套。穿上战袍,套上铠甲。指做好战斗准备。
24、出处:《左传·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25、出处:《晋书·赫连勃勃载记》:“朕无拔乱之才,不能弘济兆庶,自枕戈寝甲,十有二年,而四海未同。遗寇尚炽。”
26、这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27、几经搏杀,八路军总部安全突围。但是,年仅37岁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率领部分机关干部突围时,不幸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