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关于平衡的名言
1、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4、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5、朴素的人,清澈而透明,可亲又可近,而且可敬。(老子关于平衡的名言)。
6、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7、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1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
11、电子在线圈中做绕圈运动形成磁场,电子在物体中做绕圈运动形成磁场,绕圈运动方向决定磁场的磁极性质。
12、势利不能诱,声色不能淫,辩者不能说,智者不能动,勇者不能恐,引真人之游也。
13、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关于平衡的名言)。
1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
17、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9、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20、一个人如果淡泊名利,生命中的灵性与智慧就会比较丰富,就会得到人生中许多好的机缘与福报。
21、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22、点击报名?12月份《精益生产-丰田考察研修班》(标杆企业参观+名师传道+工厂实践,360°全方位学习,全面掌握精益生产)
23、马太效应的主要体现就是社会中的贫富分化现象,穷的人越来越穷,富的人越来越富。比如,在原始社会,大家都没有什么财产,没有贫富的差距。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却渐渐产生了贫富分化的现象。富人拥有生产资料,可以进行资本积累,越来越富,而穷人只能出卖劳动力,受到富人的剥削,越来越穷。
24、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25、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26、最大的快乐就是摆脱了世俗所谓的快乐,最高的荣誉就是摆脱了世俗所谓的荣誉。
27、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28、译文:“宠”来了,就很高兴;“宠”走了,就很失落;“辱”来了,就很伤心;“辱”走了,就如释重负。一颗心随着外界的毁誉飘来荡去,再不能有片刻的安宁清净。喜怒无常,悲欢不定,就象生了大病一样。
29、译文: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如果能始终如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30、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31、在一些小问题上,不与素质低下的人争胜负,在大的方面取得胜利才是真的胜利。
32、原文句子: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古文今译: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
3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
34、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35、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36、感悟: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 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感到愈难过。 所以,知足的人比较不会受到屈辱, 凡事适可而止的人比较不会招致危险, 生活得更长久。
37、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3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39、人间世上,一切概念与价值都是人为所设定的,期间充满了主观的看法与独断的判断,因此也引起无数的言辩纷争。
40、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老子的经典名言名句篇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4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4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45、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4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4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48、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4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最圆满的好似有缺憾,但它的作用不会败坏;最充实的好似空虚,但它的用处不会穷竭。最正直的好似有些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有些笨拙,最善辩的好似口齿木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