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典故(文案精选24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9-22 09:15:35 浏览59

歇后语典故

1、听说起源自佛山餐饮店“大可以”的厨房佬,有经验的厨房大哥经常要责备学徒,有时教极个学徒都系咁“蠢”,厨房大哥唯有用“隔夜油炸鬼,冇晒火气”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2、“呆若木鸡”本来比喻精神内敛、修养到家。后来“呆若木鸡”的意义演变为比喻人呆木不灵,失去知觉的样子,或形容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3、宣王于是去看鸡的情况,果然呆若木鸡,不为外面光亮声音所动,可是它的精神凝聚在内,别的鸡都不敢和它应战,看见它就走开了。

4、再过了10天,宣王又说道:“怎么样?难道还没训练好吗?”纪子说:“现在差不多了,骄气没有了,心神也安定了,虽然别的鸡叫,它也好像没有听到似的,毫无反应,不论遇见什么突然的情况它都不动、不惊,看起来真像木鸡一样。这样的斗鸡,才算训练到家了,别的斗鸡一看见它,准会转身就逃,斗也不敢斗。”

5、有一次都城发生变乱,形势严峻,嵇绍奋不顾身奔进官去。守卫宫门的侍卫张弓搭箭,准备射他。侍卫官望见嵇绍正气凛然的模样,连忙阻止侍卫,并把弓上的箭抢了下来。(歇后语典故)。

6、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7、在取经途中,唐僧无意中闯进了黄袍怪的洞府。黄袍怪的夫人原是宝象国公主百花羞,十三年前被掳进波月洞。

8、三是故事。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此方。如:

9、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0、关公赴会——单刀直入?0?2(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11、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两厢情愿〕

12、大意讲:“文革时期”经常斗地主,杨梅运动时,一个晚上斗不完,散会时,主持会议的必要宣布:“听晚继续”。即指明天晚上继续开批斗会,希望广大xxx参加。晚晚斗人,真恶搞。

13、(由来)“豉油捞饭”,即用酱油拌饭,加上酱油,原来淡而无味、单调乏味的白米饭里,也就有了鲜味、颜色和水分,但是,白米饭终究还是白米饭.整句话的意思即表示,在不改变事情根本性质的情况下,加些调料,做些表面工夫,白米饭便也有了色味俱全的假象。

14、佛教经典的总称。分经、律、论三部分。经,总说根本教义;律,记述戒规威仪;论,阐明经义。通晓三藏的僧人,称三藏法师,如唐玄奘称唐三藏。

15、三国典故:刘备很欣赏诸葛亮的见解,而且和诸葛亮的感情逐渐加深,高兴的刘备甚至对结拜兄弟关羽及张飞两人说:“我得到诸葛亮的辅助,就好像鱼得了水一样。

16、喻事类,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如:

17、苏秦是劝韩国宁可作一自由独立的小国,而不要当秦国的附庸。鸡口虽小却是进食的地方,牛后虽大,却是出粪的地方。

18、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例如: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一孤掌难鸣;懒婆娘的裹脚一一又长又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19、苏秦对韩王说:"韩国领土广大,地势险要,又有勇敢善战的军队,为什么要向秦国低头呢?

20、(注释)想请某人来很容易,但是这种人会死赖不走,想让他离开很难,最后得不偿失。

21、三国典故:曹操手下有位谋士叫杨修。一次,杨修随曹操出征,攻城不下,便就地安营扎寨。这时,杨修忽听曹操说道:“鸡肋,鸡肋!”便叫勤务兵给他收拾行装。别人问他,他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曹公把汉中当作鸡肋,他觉得留在这里没有什么味道,所以要回去了。”不久,曹操果然下令班师还朝。

22、明末清初,照旺庄镇黄埠寨村的西北面有一大片栗子林,每逢秋季满山硕果累累,十里飘香。一日,一州官坐着八抬大轿从此经过,到栗子林的主人家歇脚吃饭,主人端上一盘黑乎乎的饼子,州官一看大为不悦,饼子没吃,拂袖而去。随行的轿夫因怕再走路程饥饿,便向主人要了几个饼子揣在怀里上路。又行一程,轿夫感觉饿就拿出饼子充饥,轻轻一咬香气四溢,入口甘甜,众人也纷纷称奇,便送给州官品尝。州官细细尝了尝,顿时眉舒气展说:“唉,是我错怪人家了,这是用上等栗子面做的招待贵宾的栗面饼子啊!”从此,这个州官每到之处都在讲述这段经过。后来“黄埠寨的饼子——别看样”,也就成为莱阳民间别以貌取人的歇后语。

23、清朝乾隆年间诗人袁枚的著作《子不语》中记叙了这么一个故事:在今天山东济南一带,有一个有钱人,家中钱财无数,可是其为人十分抠门,附近的百姓无人不晓,有人暗地里给他起了个外号“铁公鸡”,意思是他很小气,一毛不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