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战争的四字词语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释义):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3、出处:明·沈采《千金记·宵征》:“如今狼烟四起,虎斗龙争,我到街坊上打听楚国招兵文榜消息。”
4、(出处):《汉书·匈奴传》:“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5、(例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6、(解释):枪杆象树林,子弹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7、在晋都新田,晋悼公听取魏绛的建议,与北方的戎狄结盟,解除北方之患,专门对付南方的楚国和西方的秦国,“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就是八年之中九次召集诸侯会盟,巩固了晋国霸业,这时的晋国社会“如乐之和,无所不谐”,一派繁荣景象,这也是“和谐”一词较早出现在书面用语中。
8、(释义):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9、董狐说:“你身为正卿,逃亡也没有出境,回来后却没有讨伐逆贼,不是你能是谁?”孔子评价董狐为“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这一故事被称作“董狐直笔”,是赞扬董狐不阿权贵,忠实记录,是后世著史的典范,多少年后南宋文天祥在《正气歌》里,还盛赞“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也是晋国人心所向安定团结的真实反映。
10、(白雪皑皑):皑皑:洁白光亮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11、(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12、 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13、(大获全胜)——获:擒获俘虏,夺取敌方辎重;全:完全。形容获得完全的胜利。
14、(释义):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秩序的动荡混乱。
15、成语:楚界汉河 (解释):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出处):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六回:“霎时间烟焰冲霄„„仿佛枪林弹雨,依稀楚界汉河。”
16、掩耳盗铃。六卿之一的范氏灭亡后,有人想偷窃范氏的大钟,无奈钟太重拿它不得,遂用撬杠撬起,因怕钟响而捂住耳朵,以为别人就听不到了,而留下了自欺欺人的笑资。后来在流传过程中“钟”变为“铃”了,传说虽有不近情理之处却折射出晋国钟的厚重。
17、(寻花问柳)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娼妓。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18、唇枪舌剑、临阵磨枪、牛刀小试、大刀阔斧、心如刀割、剑拔弩张、口蜜腹剑
19、 成语:所向披靡 (解释):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20、(和风细雨)和风:指春天的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
21、三年后,晋国再次向虞国借路来攻打虢国,虢国的形势已经岌岌可危了。宫之奇再次进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要是灭亡的话,虞国必定跟着它一起灭亡。人们常说的‘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这句话,用来描述虞国和虢国之间关系是再合适不过了。”虞国国君还是不听,允许了晋国。结果晋国灭掉了虢国后,返回的路上顺手牵羊把虞国也给灭了。
22、唐晋|徐青藤|箭响马到陆浑戎|凤凰陨落顾炎武
23、例句: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英勇杀敌。
24、(瑞雪兆丰年):瑞:吉利的。指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
25、林林总总的晋国典故成语故事,就是一部两千多年前的晋国史,以天子无戏言开始,经继文绍武、秦晋之好、假虞灭虢、退避三舍之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和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结束。
26、出处:明代沈采的《千金记·宵征》:“如今狼烟四起;虎斗龙争;我到街坊上打听楚国招兵文榜消息。”
27、羊舌上的晋国|发现倗国 |芮国虎妈|韩国劲弩之哀
28、(春晖寸草)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
29、(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30、(暮云春树)傍晚的云,春天的树。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31、(释义)比喻恋爱着的双方心心相印,现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32、(春花秋月):同“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秋高气爽):形容秋季天空明净,气候凉爽宜人。
33、(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34、山西精神首先的“信义”,就是这个“信”。这一年是公元前1040年左右,其子燮父改唐为晋,一直到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晋废掉晋静公为庶人“晋绝不祀”,共历经37世660年,写下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晋国史。
35、这位晋惠公翻脸不认人,当上了晋公后想杀掉里克,便派人对他说:“没有你,就没有当前这种局势。但是你杀掉两位国君和一位大臣,给你当国君是相当困难的?”里克感到大事不妙就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你们想要治我的罪,还怕没有理由?便拔出剑来自杀了。后来人们都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来形容想要罗列罪名置于死地的冤案。
36、田建文,1965年生,山西襄汾人,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后到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至今,1986一1989年在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取得历史学硕士学位。从事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夏商周及晋文化、秦汉、宋金元考古等研究,主持或参加翼城枣园遗址、夏县西阴村、浮山桥北墓地、绛县横水倗国墓地、蒲县曹家庄墓地、闻喜邱家庄等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其中绛县横水墓地获2003—2004年度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一等奖;多年来研究成果颇丰,发表考古报告和研究文章百余篇,所确认的枣园文化成为迄今为止山西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全面研究侯马晋国遗址后提出了“新田模式”。
37、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8、晋文公之后其子晋襄公继续着晋国霸业,晋襄公之后其子晋灵公与赵盾为首的赵氏家族明争暗斗,后来赵盾的弟弟赵穿干脆把灵公杀了,正在出逃的赵盾回来后见到史官董狐将此事记录为“赵盾弑其君”,大有意见。
39、成语释义: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40、(有脚阳春)承春:指春天。旧时称赞好官的话。
41、(妙手回春)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42、当荀息牵着屈产之马拿着垂棘之璧交还给晋献公时,晋献公得意满满地说“玉璧还是我的玉璧,只是马的牙齿又白白的长了三岁!”以后人们就把双方具有共同的利害关系称为“唇亡齿寒”,把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自谦为“马齿徒长”。
43、 洞察秋毫: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44、等等,这些典故成语,我们动辄用得着、听得见,如祁奚之举,祁奚那种“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到今天也是推荐一个合适位置的领导者,推荐者必须具备的修养。
45、出处:冯德英《迎春花》第二章:“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日子,江水山觉得还是才开始,却一晃就过去了四年多。”
46、回国后,晋文公赏赐跟随他的逃亡者,当年“割股奉君”的介之推没有前去邀功,晋文公竟然把他给忘掉了,邻人为介子推报打不平,他也不为之所动,就连老母劝他他也无动于衷。他对老母说:天不绝晋,这是天意。却有人贪天之功,儿不愿同这些人为伍,儿愿上绵上隐居。老母是知礼达义之人,同儿一起上山,过上了隐居生活。
47、(势如破竹)——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
48、(林寒涧肃):秋冬间林木凋零、涧水枯落的景象。(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西风落叶):秋风吹,树叶纷纷下。形容秋天的景象。现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趋衰落的情景。(西风残照):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
49、(青衫凉笠):衫:单衣;笠:斗笠。比喻夏天的衣服和帽子。(盛暑祁寒):祁:大。炎热的夏天,严寒的冬季。形容气候条件恶劣的时节。(暑往寒来):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温凊定省):冬温夏凊、昏定晨省的省称。谓冬天温被,夏天扇席,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请安。表示侍奉父母无微不至。(无间冬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同“无冬无夏”。(夏虫不可语冰):语:谈论。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夏炉冬扇):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夏日可畏):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炎天暑月):指炎热的夏天。(燕雁代飞):燕夏天来温带,冬天归南方;雁冬天来温带,夏天归南方。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见。
50、数典忘祖。春秋时期侯马铸铜作坊生产出的晋国铜器,有口皆碑,连周景王也垂涎三尺。正巧,他的夫人去世了,诸侯们派出专使带上礼物吊唁,晋昭公派去的荀跞和籍谈却两手空空,引起周景王的不满。宴会上专门用鲁国进贡的铜壶来盛酒,问:“为什么晋国没带礼物?”籍谈说:“那些诸侯国分封时都得到周王的很多东西,而晋国得的很少,现在已经拿不什么了!”周景王列举了王室赏赐晋国的旧账,责问说,你身为晋国掌管典籍的后代,怎么能数典忘祖呢?
51、(春笋怒发)春天的竹笋迅速茂盛地生长。比喻好事层出不穷地产生。
52、(春暖花香)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花香袭人。
53、(出处):元·戴良《九灵山房集·二登大牢山》:“那堪回首东南地,烽火连年警报闻。”
54、(九十春光)九十:指春季三个月,共九十天。指春天的美好光景。
55、休兵罢战 〖解释〗休、罢:停止。停止或结束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