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最出名的名言
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释义)孔子说:“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2、⊙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3、⊙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翻译: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5、第五句,庄子的极度鄙视之词,你不能和井底之蛙谈论大海,因为它被狭隘的空间所限制,你不能和夏虫谈论冰,因为它受时间的制约。这句话引申出来,庄子就是说:老子懂得比你们多得多,才不和你们玩呢!
6、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孔子最出名的名言)。
7、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8、正好,小编手头有一些《论语》英译本的资料,顺便查了一下,关于这句话的英译有不同的好几种,有中国人翻译的,也有外国人翻译的。
9、⊙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0、真相:要理解这句话首先得理解“小人”这个概念,《论语》中一共二十三章出现了二十四次“小人”,这些“小人”其实绝大多数可以理解为平民百姓或者庶民,这是相对大人和士阶层的另外一个阶层。而此处的“养”字,则指的是相处的意思。
1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2、真相:我们来看原句,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原来这是孔老夫子在称赞一个叫宁武子的人,他说:“宁武子在世道清明的时候就展示自己的才华,做一名智者;世道浑浊的时候就装傻,做一个愚者。做智者是简单的,大家都能做到,但是能装傻,这是一种高明的举动,却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啊。”宁武子是春秋时期卫国很有名的大夫,经历诸多变故,但宁武子却能够安然无恙地做两朝元老。孔子很佩服他这种明哲保身的处事方式,于是用“愚不可及”这四个字给他以高度评价。下次再有人说你愚不可及,你就笑着给他讲这个故事。
13、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最出名的名言)。
15、诗曰:“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16、所以孔子说他“三十而立”,是指他这个时候懂得礼,言行都很得当。
17、所以,全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讲述的是相处之道,大概意思是:
18、释义: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19、子路勇猛,颜回推让,子路冲动,颜回克制,子路进取,颜回无为,子路狂,颜回狷。
20、翻译:军队可以丧失主帅,一个人不可丧失志气。
2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释义)孔子说:“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22、误解:一般人将这句话理解为国家统治人民,指使驱赶他们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他们在做什么。
23、翻译: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24、翻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25、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6、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孔子名言
27、 习惯习惯是社会的巨大的飞轮和最可贵的维护者。——美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威詹姆斯
28、翻译: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两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29、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0、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31、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日: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见《论语-雍也》)。
32、翻译: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33、所以,全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讲述的是相处之道,大概意思是:如果站在男性的角度来说,与女子的关系很难处理好;站在官员的角度来说,与平民百姓的关系很难处理好。因为与他们过分接近了他们就不知道谦逊,过分疏远了就会怨恨。
34、重点是对父母尽责,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35、⊙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6、如果这么理解,就变成了“读死书、死读书”的机械活动,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这不是培养书呆子的结果吗?!这怎么会是孔子的本意呢?又怎么会让普遍的大众体验到快乐呢?
37、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38、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9、这是一种自我的觉醒,是人格的独立,是自我把握、自我相信的起始。所以以后再有人用这句话逼婚,你都可以噎回去了。
4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名言
41、Agreaterpleasurestillitiswhenfriendsofcongenialmindscomefromafartoseekyoubecauseofyourattainments.
42、第九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花蕊夫人
43、用网友们的话来表示就是: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试想孔子如此注重“孝悌之义”的人怎么可能说出那种被千夫所指的话来,自古最凄凉者,莫过于英雄末路,美人迟暮。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让多少人唏嘘不已。
44、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丘
4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见《论语述而》)。
4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论语》
47、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48、翻译: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49、真相:此句原话是“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50、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孔子名句
51、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52、翻译: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53、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54、⊙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55、·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56、多少人还在洋洋得意:我喜欢看海,所以我是智者咯?
5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58、⊙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59、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0、真相:我们来看原句,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原来这是孔老夫子在称赞一个叫宁武子的人,他说:“宁武子在世道清明的时候就展示自己的才华,做一名智者;世道浑浊的时候就装傻,做一个愚者。做智者是简单的,大家都能做到,但是能装傻,这是一种高明的举动,却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啊。”
6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
62、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论语》
63、释义:孔子说: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64、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
6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66、真相:后半句的意思就是:固执的庸士就是这样子。庸者,庸言庸行之庸,作平常义。“硁(keng)硁然”形容浅薄而固执。因此孟子同学直接就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惟义所在”——只要合乎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