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挥而就
1、(英文): finish a piece of writing or painting in a while
2、文天祥的文章写得如此之好,又如此之快,一方面是文思敏捷,更重要的是他平日读书之外,留心天下大事,关注民间疾苦。
3、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一挥而就)。
4、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5、(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6、我给本地的报纸写文章只用半小时就可一挥而就。
7、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8、(出处)宋·朱弁《曲洧旧闻》:“东坡一挥而就;不日传部下;纸为之贵。”
9、文天祥把过零丁洋时写下的一首七言律诗抄给他,表明心迹。全诗如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看了诗,知道文天祥绝不会屈服,便将文天祥押解到元朝京城大都。
10、(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指文思敏捷
11、(近义词): 一气呵成、一蹴而就、轻而易举
12、一挥而就,读音是yīhuīérjiù,意思是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多指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13、(出处):宋·孙觌《鸿庆居士文集·翰林莫公内外制序》第三十卷:“一昔召公独草六制,宰相吴敏因是以危公,公解衣据案,一挥而就。”
14、现代邹韬奋《什么事不可能》:“赖奥维一九○三年的飞机也还不是一蹴而成的。”
15、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16、一蹴而就,读音是yīcùérjiù,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17、(举例造句): 度尚令邯郸淳作文镌碑以记其事。时邯郸淳年方十三岁,文不加点,一挥而就,立石墓侧,时人奇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
18、(英文):finishapieceofwritingorpaintinginawhile
19、图案一挥而就,鱼儿在水中畅游,大雁在空中飞翔,龙凤在时空中高举着自由的大旗。
20、文天祥到了临安,立即被任命为右丞相,并作为南宋使臣赴元营谈判。文天祥到了元营,怒斥元军首领背信弃义。元军首领理屈辞穷,恼羞成怒,强行将文天祥扣押。文天祥千方百计从元营脱身,一路饱经艰险,到达江西,集合南宋官军,奋起抵抗元兵。他转战广东、福建,几次给敌军以沉重打击,最终因敌众我寡,不幸兵败被俘。元军将领张弘范原是宋军将领,他投降了元兵,又劝文天祥归顺。
21、叙利亚问题虽不能一蹴而就,但也是时候打破束缚,选择历史正道了。
22、他沉思片刻,一挥而就,一只栩栩如生的虾便跃然纸上。一蹴而就造句我曾说过医保改革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些调整和改变。
23、(释义):“如果‘风急天高’,那么一篇文章中一句都律,一句中的字字都律,而实际上是一个意思贯串起来,一气呵成。
24、(近义词)下笔千言、一气呵成、一目十行、一蹴而就、不加思索、不假思索、轻而易举、一语破的、易如反掌
25、这些内容并不是一挥而就的,但它可以帮助你在有组织有整理的路上进一步。
26、一气呵成:指文艺作品结构紧凑,气势连贯。
27、一蹴而就:指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28、白话文:“一个过去召你单独草六制,宰相吴敏因此而危害您,您脱下衣服据案,一挥手而去。”
29、(出自):宋·孙觌《鸿庆居士文集·翰林莫公内外制序》第三十卷:“一昔召公独草六制,宰相吴敏因是以危公,公解衣据案,一挥而就。”
30、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31、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指文思敏捷。
32、好的文学家要有下笔千言,一挥而就,语气轻重,丝丝入扣的本事。
33、(解释):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34、(近义词): 一气呵成、一蹴而就、轻而易举
35、(解释):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36、(出自):宋·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