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文案精选76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9-21 08:50:56 浏览59

胡适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1、胡适长期未从政,但在当时的中国政治舞台举足轻重,实际上是“第三势力”的领袖。他自我定位于“国家诤臣”、“政府诤友”,乐此不疲。1936年1月26日,还引用南宋杨万里《宿灵鹫禅寺》诗句“流到前溪无一语,在山作得许多声”,寄语已在政府中担任要职的翁文灏、蒋廷黻、吴景超等朋友,做“面折廷争的诤友诤臣,努力做educatethechief(教育领袖)的事业,锲而不舍,终有效果。”

2、民主只是形式,自由才是目的。20世纪四十年代,国民党大肆鼓吹“一个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的“三一式”统治,实质就是专制独裁。当政者开动宣传机器,不断引诱、肯定、推行个人和其他团体对蒋介石愚忠,服从党国利益,为党国牺牲“小我”,最好“忘我”、“无我”。而在哈耶克眼中,这种“致命的自负”恰恰是“通往奴役之路”。如果民众多接触胡适等人的启蒙思想,多想、多问几个为什么,那些蛊惑人心的口号、政策,就难以畅行。

3、其老蒋年纪大了、挫折多了、平和多了,涵养确有长进,对中国知识菁英们的雅量相当不错。

4、心里装着别人,设身处地为别人想,这样才能不冒犯别人。(胡适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5、最后谈谈社会的宗教说,一个人总是有一种制裁的力量的,相信上帝的人,上帝是他的制裁力量。我们古代讲孝,于是孝便成了宗教,成了制裁。现在在台湾宗教很发达,有人信最高的神,有人信很多的神,许多人为了找安慰都走了宗教的道路。

6、胡适曾经寄钱给林语堂完成学业,但是为了不让林语堂难堪,胡适借用北大的名义资助他。

7、十九世纪的易卜生,他晚年曾给一位年轻的朋友写信说:"最期望于你的只有一句话,希望你能做到真正的、纯粹的为我主义,要你有时觉得天下事只有自己最重要,别人不足想,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成器。"另外一部自由主义的名著《自由论》,有一章"个性",也一再的讲人最可贵的是个人的个性,这些话,便是最健全的个人主义。一个人应该把自己培养成器,使自己有了足够的知识、能力与感情之后,才能再去为别人。

8、胡适逝世后,清点他的余款竟然只有153美元。

9、如果我们能停下来欣赏一下路边美丽的花朵,树叶随风飘落,看到孩子天真的微笑和快乐。然后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快乐。

10、胡适之又名:胡适。1910年七月考取清华庚子赔款留学美国官费生,因用“胡适”的名字报考,此后就正式叫胡适。

11、“人生不是梦,也不是戏,是一件最为严重的事实!”

1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讲堂录》)等等,都是中国“士”传承千年的道统、难以割舍的情结,胡适也不例外。

13、胡适不提倡东方圣人那种无为。人生在于奋斗,即使在潦倒的窘境,也要对前途有起码的乐观和自信。一步一步都可以踌躇满志,把每种进步都看成是巨大的希望,这正是胡适对于人生的乐观。

14、1961年2月,李敖从军中退伍,回到台北,担任姚从吾先生的助理,月薪1000元台币。由于台湾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成立不久,一切还没有走上轨道,常常拖欠助理人员的工资。

15、我们要一出言不敢忘社会的影响,一举步不敢忘社会的影响"。即使我们在社会上留一白点,但我们也绝对不能留一点污点,社会即是我们的上帝,我们的制裁者。

16、胡适资助林语堂时,还怕林语堂脸皮薄,借北大的名义资助他,林语堂得知真相后,深受感动。

17、教养是一个人生命的层次,更是一个人灵魂的模样。

18、鲁迅去世,有人恶意讥讽,他也出来肯定鲁迅的文学价值。

19、在外国也有三个,就是Worth,Work,Words。这三个不朽,没有上帝,亦没有灵魂,但却不十分民主。究竟一个人要立德,立功,立言到何种程度,我认为范围必须扩大,因为人的行为无论为善为恶都是不朽的。我国的古语:"流芳百世,遗臭万年",便是这个意思……因此,我们的行为,一言一动,均应向社会负责,这便是社会的宗教,社会的不朽……我们千万不能叫我们的行为在社会上发生坏的影响,因为即使我们死了,我们留下的坏的影响仍是永久存在的。"

20、所以,胡适对父亲的评价,完全是个人情感的宣泄,和史实根本不符。

21、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这样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

22、鲁迅有过一句特别有名的话,叫“我一个也不宽恕”。胡适刚好相反,他对于各色的人物,始终保持着一份宽容的心态。

23、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在澡堂洗澡时,想出了如何分析皇冠的金子成分的方法,高兴得赤身从澡堂里跳了出来,沿街跑去,口中喊着:"我找到了,我找到了。"这就是说明知识的快乐,一旦发现证据或真理的快乐。英国两位大诗人勃朗宁和丁尼生有两首诗,都是代表十九世纪冒险的、追求新的知识的精神。

24、一个人做到这三点,才能让别人信任,才能得人心。这样的人,才能让别人安心,让别人放心。

25、实事求是,不是避开事实问题而去谈理想主义,不是抛弃现实问题而去重建社会。需要有一种实践的精神在事实中发现问题,并改善现实,这或许就是胡适的实验主义。

26、胡适担任美国大使的时候,天天应酬往来,累得半死,情绪极差。

27、1922年5月14日,《努力》周报第2期刊发胡适起草的《我们的政治主张》,蔡元培、陶行知、李大钊等16人签名,这是胡适及其朋友们的政治纲领。文章认为,“中国所以败坏到这步田地,‘好人自命清高’确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主张将“好政府”作为“改革中国政治的最低限度的要求”,提出界定“好政府”的标准是“三要求、三充分”,即:基本要求是“宪政的政府”、“公开的政府”和“有计划的政治”,能够“充分运用政治的机关为社会全体谋充分的福利;充分容纳个人的自由,爱护个性的发展。”

28、每个人可以说都有一个"人生观",我是以先几十年的经验,提供几点意见,供大家思索参考。

29、15岁时,还曾因为读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受文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启发,将自己原来那个笔画奇多,既难写又难念的“嗣穈”名字改为了“胡适”。

30、罗隆基、梁实秋、王造时这“三个火枪手”,均为出身清华、留学美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紧随胡适的基调和步伐,写了一系列时评,并肩掀起人权论战的高潮。1930年2月,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密令“设法没收焚毁”《新月》,还组织大批反驳胡适及其战友们的文章,在《民国日报》、《光报》、《时事新报》等报刊发表。胡适被迫离开上海,罗隆基因此入狱。

31、拿破仑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32、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其后陈独秀高张“文学革命”大旗,由此二人成为文学革命的领军人物。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文学革命中,胡适堪称开路的先锋,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文化革命之父”。胡适所发起的文学革命,包括诗歌、戏剧、小说几个方面。

33、胡适去台湾之后,昔年好友相继反目,对胡适展开批判,胡适却一点也不怪他们,反而设身处地为这些好友辩解,说他们有自己的苦衷,他们没有不说话的自由。

34、很多人缺乏对情绪的掌控能力,一点小事就能让他大发雷霆,这样的人很容易伤人伤己。

35、宽容还是一种美好的情感、高贵的品质、是一种仁爱的光芒、一种崇高的境界。胡适自己也是身体力行、一生都在践行着这种高尚的宽容理念。

36、而这一切都来源于他对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尊重与包容。正是这种包容,让他对各色的人物,各种文化都没有偏见,一视同仁,正是这样的态度,让他赢得了盟友的好感,成为当时中国最出色的外交家。

37、从这里大概就能看出,胡适是个个性鲜明,追求自由的人。

38、所以卡耐基说:感恩是极有教养的产物,你不可能从一般人身上得到,忘记或不会感谢乃是人的天性。

39、当时,“上至总统、主席,下至企台、司厨、贩夫、走卒、担菜、卖浆一一行列之中都有胡适之的朋友”。

40、一个人懂得感恩,别人才敢信任你,才敢帮助你,才能对你放心。

41、父亲的死使他“成为东亚第一个民主国的第一个牺牲者”。

42、但是江冬秀却已经把自己当做过门的媳妇了,江家本来是望族,在家里,江冬秀有自己的丫环婆子,凡事都不用自己动手。但是她却亲自来胡适家照料胡适体弱多病的母亲,胡适一去十年,她就照顾了十年。

43、1958年4月10日,胡适在就职“中央研究院”院长典礼上,公然触动蒋介石“逆鳞”,此掌故脍炙人口,流芳后世。蒋介石出席捧场,在演讲中恭维胡适因“个人之高尚品德”在大陆受到“清算”,批评“五四运动”时期“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提出“中央研究院”肩负起“复兴民族文化”、“反共抗俄”的任务。

44、胡适的父亲早亡,是母亲一手带大,他知道母亲的不容易,在外漂泊十年的过程中,幸得江冬秀能代他尽孝,胡适甚是感激。

45、1962年1月,胡适从台大医院出院。2月24日在中央研究院开酒会时心脏病猝发病逝于台湾省台北市南港区,胡适去世获得哀荣。 3月1日蒋介石前往祭吊,并亲书挽联一副:适之先生千古,新文化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新思想的师表。 然后蒋在胡适去世当天的日记中写道,闻胡适心脏病暴卒,对革命事业确实去除了一个障碍。

46、“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零两三个月)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47、读古人的书,一方面要知道古人聪明到怎样,一方面也要知道古人傻到怎样。

48、江冬秀常说:“适之帮助穷书生,他开起支票来活像一个百万富翁,待我,他就好像一个穷措大。”

49、虽然有人说胡适邀买人心,但是有谁见过一个老师对一个当时名不经传的学生也慷慨解囊的吗?单这一点,胡适就比普通人强太多。

50、有些黑人,墨西哥人要依靠救济才能度日,但他们却可以快乐的活着,但为什么相对富足的中国人却生活的如此沮丧呢?

51、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前往北平,和五个青年上书胡适,后又去胡宅拜访,“想争取他支持湖南学生的斗争”(接受斯诺采访语)。胡适热心相助,修改毛泽东起草的“湖南自修大学”章程,在1951年5月17日的日记中有回忆。毛泽东回湖南后隔了两天,即寄明信片给胡适,“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此颂教安。”措辞恭敬,待年长2岁的胡适以师礼。

52、胡适外出求学的十年间,江东秀帮他在床前尽孝,他回国之后,不顾朋友反对,毅然迎娶江东秀过门。

53、文学界有传说:“少读鲁迅,老不读胡适”,可像我这般不老不少之辈,却恰好少时读了鲁迅,又在将老之时读到了胡适,实乃有幸。

54、新华社1949年1月26日陕北电讯,借“学生和教授们”之口,“认为(战争罪犯)名单中必须包含重要的战争鼓动者胡适、于斌和叶青。”既是公开警告胡适已够“战犯”之格,又不作官方明确表态,为统战留下回旋余地。但在此前一周的1月20日,毛泽东修改定稿致华野、中野的内部电文《热烈祝贺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明令“不论和战,战争罪犯是必须拘捕的”,而且列出“头等战争罪犯蒋介石、李宗仁”等22人,“及其他罪大恶极的帮凶们,例如胡适、郑介民、叶秀峰等人”。政治手腕,老辣之极。

55、胡适曾经教育自己儿子说:“合群有一条基本规则,就是时时要替别人想想。时时要想想‘假如我做了他,我应该怎样?我受不了的,他受得了吗?我不愿意的,他愿意吗?’能这样想,便是好孩子”。

56、蒋介石十分清楚胡适的价值,多次盘算用他作为“政治花瓶”,装点独裁门面,粉饰民主自由。1947年1月,老蒋为免“社会且将疑于政府革新政治之诚意”,请胡适出任国民政府委员兼考试院院长,胡适坚决不干。1947年12月,国民党内战败局已现,老蒋笼络人心,在胡适56岁生日前夕单独宴请,指望他再次出任驻美大使疏通关系,遭到婉拒。

57、胡适是上个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学者之一。他的影响,虽然也有消极的负面的成分,但其主要方面是积极的、进步的。

58、没几天。他就收到胡适的回信,信中说:“现在送上一千元的支票一张,是给你‘赎当’救急的”,李敖后来说:“我收到胡适的信和一千元后,非常高兴,也很感动,很感激他的照顾。”

59、其中国传统文化。尽管胡适1921年6月16日在《吴虞文录·序》中首提“打孔家店”,但孔孟之道早已烙印在他的血脉中,无从消除。被胡适称为“民主哲学家”的孟子,定义“大丈夫”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胡适在《自由主义》文章中认为这是“中国经典里自由主义的理想人物”。

60、但是人类追求的快乐范围很广,例如财富、婚姻、事业、工作等等。

61、在《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中,胡适“从新文化运动的立场”宣告: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叶楚伧“是一个反动分子,他所代表的思想是反动的思想”。

62、胡适一生倡导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捍卫人民有批评执政党及政府的合法权利。他在《介绍我自己的思想》文章中的一段话,概括其自由主义思想的精华:

63、胡适师从美国“实验主义”大师约翰·杜威,他的文章,往往富有实验主义的精神,很有建设性。

64、胡适认为,法律应该对任何人都有约束的。需要依法而治,就需要法律的普遍性。

65、在思想表达上,在文学创作上,比起鲁迅等人的现实主义批判,胡适多了几分雅致和浪漫。

66、这一变革确实起了典范的意义和前驱的作用,它不仅给当时学术界以破旧创新的空前冲击,影响了一批学人如顾颉刚、郭沫若等。

67、胡适曾任驻美大使,他周旋于美国各色的政客名流之间,反复游说演讲,让美国加入二战。

68、“上帝我们尚且可以批评,何况国民党与孙中山?”

69、1948年9月4日,胡适写了篇《自由主义》文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引经据典,阐述“自由”含义,便于国民理解消化。篇末通俗扼要地概括,“自由主义的第一个意义是自由,第二个意义是民主,第三个意义是容忍──容忍反对党,第四个意义是和平的渐进的改革。”

70、当时在民国有一个笑谈,提倡纲常伦理的康有为,却把女儿一嫁再嫁,一辈子倡导新文化运动的胡适,最后却接受了包办婚姻,娶了一位小脚太太!

71、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有一句极为出名的流行语。就是“我的朋友胡适之”。

72、心里装着别人,是一个人最大的高贵,同时也是在经营自己内心的福田。

73、“民族主义有三个方面:最浅的排外,其次是拥护本国固有的文化,最高又最艰难的是努力建立一个民族国家。因为最后一步是最艰难的,所以一切民族主义运动往往最容易先走上最前面的两步。济南惨案以后,九一八以后,极端叫喧的排外主义稍稍减低了,然而,拥护旧文化的喊声又四面八方的热闹起来了。这里面容易包藏守旧开倒车的趋势,所以也是不幸的。”

74、我受了十余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他们骂得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得太过火了,反损骂者自己的人格……如果骂我而使骂者有益,便是我间接于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情愿挨骂。如果有人说,吃胡适一块肉可以延寿一年半年,我也情愿自己割下来送给他,并且祝福他。

75、这些事情都慢慢成为了人们的压力。在这些压力下,他们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没有时间去缓解压力。不敢坚持做自己,他们想成为父母的好儿子,妻子的好丈夫,儿子的好父亲,朋友的好伙伴,但你是永远不可能成为别人想让你成为的那种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