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解释(文案精选82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9-18 08:59:55 浏览59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解释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名句赏析):以正道治国,以奇计用兵,与民休息安定民心才能臣服天下。

3、老子以盈满、锐利为譬喻,说明金玉满堂、富贵而骄者容易招来灾祸,主张“功遂,身退,天之道”。

4、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5、老子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事物在量变之中,但还未形成质变之前,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就应及早动手解决。

6、(名句赏析)大自然的规律,利于万物,而不加害万物。圣人所遵从的原则是,给天下人带来好处,但却不与之争利。

7、想要废除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

8、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9、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万物之象”。

10、(翻译)能了解别人的人只能叫做聪明,能认识自己的人才能叫做高明。

11、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12、老子通过四对矛盾运动的分析,阐述了他的辩证法思想。他把这一原则归结为“柔弱胜刚强”,并认为作战和治国都不能离开这一原则。

1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4、七: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5、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16、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7、因此,知足的人比较不会受到屈辱,凡事适可而止的人比较不会招致危险,生活得更长久。

1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老子·道经·第九章》

19、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0、(感悟)老子讲的三宝,与事物的表面现象,是不相似甚至相反的。

21、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远。

22、(感悟)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战胜自己,实为做人之至要。“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实为千古名言。

23、老子的这句话是在提醒世人,身处于社会之中,面对着形形色色的诱惑,能够坚守住自己的本分,不因外部因素的吸引和干扰而抛弃根本,不忘初心,才能够平安长久。

2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5、(翻译讲解):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26、“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其中盈是充盈、丰满之意。这两句话的道理是相同的,都是在论述物极必反的道理。

27、(名句赏析):“宠”来了,就很高兴;“宠”走了,就很失落;“辱”来了,就很伤心;“辱”走了,就如释重负。一颗心随着外界的毁誉飘来荡去,再不能有片刻的安宁清净。喜怒无常,悲欢不定,就象生了大病一样。

28、在这里,老子所谓的“善”,不是盲目地做善事或者自以为是的善行,而是要行符合大“道”的“善”。

29、天下皆知美之所以为美,一定是因为有的丑恶;天下皆知善之所以为善,一定是有了恶。美与丑,善与恶相对立而存在。

30、(翻译讲解):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31、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32、——老子《道德经》道德经中比较经典的句子随便什么都可以,只的比较有镜花水月7o圯:你好。

33、(感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话表明了老子对小聪明是持有批判的态度的,认为只有拥有大智慧的人才是明智之人。

34、(译文)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

35、老子认为,事物达到最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36、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37、(翻译讲解):以正道治国,以奇计用兵,与民休息安定民心才能臣服天下。

38、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39、(名句赏析):江海永远处于(百川)最低处,能纳百川,故能为河谷之王。

40、深知本性雄强,却守持雌柔,(将成为)天下所归的沟溪。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将成为)天下的范式。深知身份荣耀,却安守卑辱的位置,(将成为)天下归附的川谷。此句成为历史上众多名士的诉求。

41、(翻译讲解):当人民连死都不怕时,还会怕你以死相威胁吗?

42、(名句赏析)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生发;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起来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43、致虚,极;守静为。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老子·道经·第十六章》

44、“功成身退”是一种大智慧,它启示我们,当我们有功时千万不能居功自傲,更不能动不动就拿“想当初怎么样怎么样”来说话,否则就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危险。功成身退可以保全自身,这是老子教给我们的又一个大智慧。

45、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德经·第四十三章》

46、(感悟)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无不为是对无为的作用的最高评价。

47、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明的,了解自己的人才是高明的,人贵有自知之明,这是我们常挂在嘴边上的话,不知道出处原来在这里。有些道理说说很容易,但是真正做到却很难。

48、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49、道德经经典名句,在书籍里面隐藏着非常多的经典的句子,大家在阅读的时候喜欢将自己喜欢的句子保留下来,而且不少人会将喜欢的句子做成自己喜欢的书签,一起看看道德经经典名句吧.道德经经典名句《道德经》: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50、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

5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52、(译文)道德涵养浑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孩。

5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4、(感悟)“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55、老子是要告诉人们,凡事要把握一个度,只有保持“大成若缺”、“大盈若冲”的状态,才能够保证事物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56、《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

57、(译文)金玉满堂,谁能守藏?富贵而骄横,自埋祸殃。功成身退,是最应该奉行的行为准则。

58、一个人懂得知足就不会受到别人的屈辱,做事情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太大的危险,人生最大的祸根就是不知道满足,人生最大的过错就是贪得无厌。

59、——第三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第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1、(翻译)能了解别人的人只能叫做聪明,能认识自己的人才能叫做高明。

62、(名句赏析):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6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64、(名句赏析)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65、(翻译)那些轻易发出的诺言,必定很少有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起来往往会遭受很多的困难。

66、——第五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67、点评:天道是公平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虽然时间跨度很长、空间跨度很广,但从来不会漏掉一个好人,也不会漏掉一个坏人。

68、(译文)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使天下百川河流交汇在这里。

69、道是什么样子呢?道就像无底的深渊一样,虽然高山瀑布、小河流水、涓涓细流等等,都在永不停息的流进来,但是这个深渊却永远也装不满。这就是大道,无穷无尽,永无止境。

70、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无,是天地的开始;有,是万物的根源。

71、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72、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德经·第四十四章》

73、有了狡诈和虚伪。家庭六亲之间不和睦了,才需要推崇孝慈。国家昏乱了,才出现贞节、忠诚之臣。

74、器小易满,海纳百川。浅陋的人才居功自傲,做大事的人总是谦虚的。

75、出自《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译文)处于无为的境界之中,没有什么不能做到的。

76、山海争水,水必归海。只有善于为下,善待他人,才能得到人们的拥戴和支持。

77、器小易满,海纳百川。浅陋的人才居功自傲,做大事的人总是谦虚的。

7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道德经》

79、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80、(翻译讲解):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

81、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