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手抄报
1、羽少事皇叔,誓同生死;皇天后土,实闻斯言。前者下邳失守,所请三事,已蒙恩诺。今探知故主现在袁绍军中,回思昔日之盟,岂容违反?新恩虽厚,旧义难忘。兹特奉书告辞,伏惟照察。其有余恩未报,愿以俟之异日。——关羽留书曹操,去寻刘备(三国演义手抄报)。
2、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3、后人有诗曰:“红光罩体困龙飞,征马冲开长坂围。四十二年真命主,将军因得显神威。”张飞见了,大惊而退。赵云纵马正走,背后忽有二将大叫:“赵云休走!”前面又有二将,使两般军器,截住去路:后面赶的是马延、张□,前面阻的是焦触、张南,都是袁绍手下降将。赵云力战四将,曹军一齐拥至。云乃拔青*剑乱砍,手起处,衣甲平过,血如涌泉。杀退众军将,直透重围。却说曹操在景山顶上,望见一将,所到之处,威不可当,急问左右是谁。曹洪飞马下山大叫曰:“军中战将可留姓名!”云应声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曹洪回报曹操。操曰:“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4、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诸葛亮对刘备语
5、下面是在黑板的下面画出一本书_接着从上往下分别写出吴、魏以及蜀这几个字_最后在矩形框的外面画上花纹。
6、而如今的“四大名著”,是“四大奇书”的现代叫法,这个说法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在近代此四部著作出版量巨大,一些出版商社便把这四部小说合并出版,并冠以“四大名著”系列丛书。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也最先推出了这四部小说其他的出版社跟着效仿,四大名著的称呼也随之流行开来。(三国演义手抄报)。
7、《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
8、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矣。——曹操语
9、孙权(公元182年-公元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其父孙坚,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其兄孙策遇害后,孙权承父兄之业,保有江东,成为一方诸侯。曹操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孙权先后两次出兵镇抚了山越,稳定了江东六郡的局势。公元208年,率大军亲征黄祖,夺得江陵,复与刘备联合,获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公元221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率大军伐吴。孙权一方面以陆逊为大都督迎战,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称臣,被曹丕拜为吴王,次年三月大破汉军。公元252年病逝。作者罗贯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事例,给读者塑造出一位外表独特、胆识过人、治国有法、治军有方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
10、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水浒传》对农民起义者正面、客观而不失理性的描绘,是其突破封建社会文学传统的一大要素,也确立了这部作品以及后世白话叙事文学深厚的民间色彩。
11、用黑色勾线笔描边,用彩色笔涂色,可参考模板中的彩色图,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涂色,发挥对色彩的感觉和想象力;
12、东汉末年,皇帝昏聩,宦官专权,民不聊生。爆发了大型农民起义——黄巾起义。乱世之中,一代英雄人物竞相涌现。
13、大将军何进在与十常侍的斗争中被杀,袁绍、曹操等大臣以平“十常侍之乱”为名冲入皇宫,剿杀宦官。在保护汉少帝的过程中,西凉刺史董卓引兵入关,随即掌控大权,废汉少帝,另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生性残暴的董卓倒行逆施,引发多方愤然。曹操假借圣旨之名,召集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虎牢关前,志在匡扶汉室的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大战吕布。讨董盟军声威浩大,迫使董卓挟献帝逃至长安,最终被司徒王允设连环计除掉。
14、卧龙南阳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
15、随后因刘备将黄巾起义镇压下去,被朱俊封了个官职。刘备不辞而别,只留下信书给朱俊,他们仨的冒险生涯就这么开始了。之后,他们暗中谋杀曹操的诡计被识破,三人大败,只好求见孔明,孔明同意帮助他们。
16、此后,袁绍欲谋长沙太守孙坚手中的传国玉玺,孙坚在逃避途中遭荆州刘表所袭而两相结怨。孙坚在后进攻荆州之时死于战中。与此同时,袁绍与公孙瓒在河北地界争斗,爆发界桥之战。曹操广泛招贤纳才,刘备不断扩充实力。此时,群雄逐鹿中原的雏形初成。
17、曹操中了周瑜之计误斩了水师都督蔡瑁和张允。( )
18、《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19、在如鱼得水这个典故中, 把自己比作鱼,把诸葛亮比作水。
20、接着在手抄报的右下角画上三位人物——张飞、关羽和刘备三人,注意画出三个人物的衣服等细节,在人物脚下画上石头装饰。
21、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操曰:吾若再生,汝之力也。
22、孙权(公元182年-公元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其父孙坚,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其兄孙策遇害后,孙权承父兄之业,保有江东,成为一方诸侯。曹操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孙权先后两次出兵镇抚了山越,稳定了江东六郡的局势。公元208年,率大军亲征黄祖,夺得江陵,复与刘备联合,获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公元211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率大军伐吴。孙权一方面以陆逊为大都督迎战,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称臣,被曹丕拜为吴王,次年三月大破蜀军。公元252年病逝。作者罗贯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事例,给读者塑造出一位外表独特、胆识过人、治国有法、治军有方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
23、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24、书中的人物更是令人赞叹。首先是刘备。在曹操挥军南下,正要到新野是时,是刘备心系百姓,带领百姓和众人一起走到了江夏。后来抓住敌将时,都是仁德为先,残忍为后。为匡扶汉室,经历千辛万苦,但最后因阿斗懦弱无能,让刘备的基业毁于一旦。
25、汉末忠臣说伍孚,冲天豪气世间无。朝堂杀贼名犹在,万古堪称大丈夫!——对伍孚的赞颂
26、“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鸿篇巨制《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27、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江东孙策为部下家客所害,身受重伤,更因受于吉之气而身亡。孙权坐领江东,承父兄基业,与曹操修好。
28、蒋干中计,赤壁之战时,魏国有位谋臣叫蒋干,此人与吴国周瑜等人私交不错,因此到吴国收集各方面的情报。吴国的谋臣们知道蒋干是一个容易上当的人。于是每次假装不知他在偷听,议论假的军事部署,让蒋干将话传回去,诱使魏军上当。蒋干传了好几次假情报,魏国军队上了好几次当。
29、王朗负固守城,难可卒拔。会稽钱粮,大半屯于查渎;其地离此数十里,莫若以兵先据其内: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孙静对孙策语
30、首先,它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历史演义小说。奠定了我国历史演义小说的方向,促进了后来历史演义小说创作的繁荣。
31、 聪明绝顶,料事如神,熟知天下大势;有超人的政治才华和军事才能。隆中对、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七擒孟获、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32、A.火烧新野 B.火烧博望坡 C.安居平五路 D.火烧赤壁
33、 不仅才智过人,更有礼贤下士的国者之风和宽阔的胸怀程普对其的评价
34、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不几与草木同腐乎!
35、曹操(公元155年-公元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年),先后用兵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统一北方。曾在赤壁被周瑜、诸葛亮用火攻战败。建安二十一年,受封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阳。形象上是一个既凶残奸诈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军事家的艺术典型。但小说在揭露和批判他的恶德的同时,又充分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奸雄的才智与胆略,他具有卓然超越于董卓、袁绍等人之上的政治远见和政治气度。他深通兵法,善于用兵,施谋用策,以弱胜强,先后消灭了除刘备、孙权以外的大小军阀,统一了大半个中国。人生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36、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曹操对众将语
37、一次,当关羽受伤时,为他刮骨疗伤的大夫是华佗。( )
38、出自:《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第六》: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於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
39、伯仲之间将班固提到了傅说的高度,不知傅说他老人家是否能答应。
40、获取该模板的黑白线稿图,并打印成AA3或8K纸大小;
41、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唱
42、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还最喜欢“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因为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所以周瑜很是嫉妒,周瑜用马上就要领兵打仗,但是兵器——箭却是很少为借口,让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也就是一天造一万支箭,但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地说:“我三天就可以造好。”之后,带诸葛亮走了,周瑜就秘密吩咐手下,不给诸葛亮准备造箭的材料,所以,诸葛亮就问鲁肃借了寥寥无几的船和草把子还有兵。尽管这样,诸葛亮还是不费一兵一卒的向曹操借了十万余箭,是这个故事让我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特点。
43、汉朝无起色,医国有称平:立誓除**,捐躯报圣明。极刑词愈烈,惨死气如生。十指淋漓处,千秋仰异名。——后世对平的赞颂
44、东汉末年,朝廷昏暗、民不聊生,爆发了黄巾军起义,是一个天下大乱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建功立业的时代。
45、由于魏国、蜀国、吴国三个大国对峙,谁也不肯俯首称臣,便让大好江山的内部逐渐衰败,使后起之秀的晋军轻轻地吞了天下。这个情节让我感到很遗憾,如果有两方肯退让放弃,那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46、第善于描写战争。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大战役,都写得很精彩。作者善于通过揭示战争进程中错综复杂的矛盾,来展开波澜壮阔的宏伟战争场面,在战争描写中,运用“动中有静”的艺术手法,把激烈紧张的战斗场面,写得有张有弛,松紧有致。如“空城计”就是一个例子。
47、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48、膺指融曰:此奇童也。炜曰: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融即应声曰:如君所言,幼时必聪明者。炜等皆笑曰:此子长成,必当代之伟器也。
49、 见利忘义,全无信义,贪生怕死连环美人计
50、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江东孙策为部下家客所害,身受重伤,更因受于吉之气而身亡。孙权坐领江东,承父兄基业,与曹操修好。
51、读了《三国演义》这本名着使我受益匪浅。这本书的作者是罗贯中,讲述了在三国时期发生的事,里面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
52、卧龙南阳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后世对诸葛亮和周瑜的评价
53、另外,曹操的混帐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周瑜的目光短浅,气量小,都描写得非常好。
54、A.美女 B.金银 C.奴役 D.赤兔马
55、× √ √ √ × √√ × ×
56、在苦肉计中,是由 与 联合完成了这一计。
57、《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58、《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刘备和曹操。( )
59、面对曹操南征之势,刘备遣诸葛亮往江东与孙权结盟。诸葛亮舌战群儒、智激周瑜,最终促成孙刘联军。在诸葛亮、周瑜、庞统、黄盖等文臣武将的合作下,通过反间计、连环计、苦肉计等一系列有步骤、有计划的行动,孙刘联军在赤壁一战以弱胜强大破曹军,谱写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篇章。
60、《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6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62、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山西太原(清徐县)人。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
63、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
64、《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
65、刘备在汝南战败,投奔荆州刘表。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足智多谋又心怀天下的诸葛亮辅佐。曹操统一北方后开始举兵南征,矛头直指荆州。此时刘表亡故,荆州落入曹操手中。刘备遭曹操沿途追杀,命悬一线,幸而有诸葛亮、赵云等人死命保全才得以存身。
66、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惟妙惟肖的人物,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有英勇的刘备、关羽和张飞,有小心眼的周瑜,还有恶贯满盈的董卓,更有忠实国家的王允……
67、董卓乃豺狼也,引入京城,必食人矣。——郑泰语
68、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分别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它们的作者依次是曹雪芹,吴承恩,施耐庵和罗贯中。四大名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难分伯仲,它们都是登峰之作,屡次被翻拍成影视作品,在中国家喻户晓。
69、孔明一生铺佐明君,为国家着想,任劳任怨,从来没有过什么要求。他常常协助使自己的国家打了胜仗,是一个出色而又尽心尽力的军师。可孔明真是不幸,偏偏遇上了一个软弱无能的阿斗皇帝,才到54岁就活活的累死了。这个名副其实的无能阿斗皇帝。
70、诸葛亮,生于公元一八一年,死于公元二三四年。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天下奇才。字孔明,琅琊郡(今山东省沂南)人,号“卧龙”先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幼年丧父母,随叔父生活。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被刘备三顾茅芦的诚意感动,出任刘备军师,并帮助刘备占领荆州、益州、汉中,是赤壁大战的主要指挥者之一。刘备在成都称帝后任他为丞相,刘禅继位后封为武乡侯,任益州牧,领军平定南蛮,七擒孟获,并北伐曹操,一生打了无数胜仗。制造“连弩”武器,以及能在山地运输粮草的“木牛流马”。而建兴十二年在与司马懿军相拒时,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南)军中,葬于定军山(今陕西省汉中勉县定军山)。
71、孔明曰:新野小县,不可久居,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玄德曰:公言甚善;但备受景升之恩,安忍图之!孔明曰:今若不取,后悔何及!玄德曰:吾宁死,不忍作负义之事。
72、明代“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叫王世贞,他最先提出了”四大奇书“这个名词,但他讲的“四大奇书”,指的是《史记》、《庄子》、《水浒传》、《西厢记》;而冯梦龙在王世贞之后,也提出了”四大奇书“的说法,而他指的则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到清代初年,李渔则在醉畊堂本醉畊堂《四大奇书第一种》(《三国演义》)卷首作序:“昔弇州先生有宇宙四大奇书之目,曰《史记》也,《南华》也,《水浒》与《西厢》也。冯犹龙亦有四大奇书之目,曰《三国》也,《水浒》也,《西游》与《金瓶梅》也。两人之论各异。愚谓书之奇当从其类。《水浒》在小说家,与经史不类;《西厢》系词曲,与小说又不类。今将从其类以配其奇,则冯说为近是。”可以看出,李渔并不赞成昔弇州先生(即王世贞)的说法,他认为《史记》、《南华》(即《庄子》)、《水浒传》、《西厢记》并不是同类著作,其中《史记》为历史散文,《庄子》是哲学散文集,《西厢记》则属戏曲剧本,因此不能放在一起并称“奇书”;而冯梦龙所评“奇书”,则属于同一个类型的书,都是长篇通俗小说,同样反映了共同的社会文化特点和普通民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可以放在一起并称为“四大奇书”。经过李渔的肯定,冯梦龙所提“四大奇书”,则开始广为流传,并被人们所接受。
73、曹植 赤壁之战 魏国 吴国 蜀国 刘备 关羽
74、罗贯中(约1330年-1400年)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著名的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75、选择题 B D B C B
76、坐镇荆州的关羽率军攻打曹魏,于罾口川水淹七军,威震天下。此时荆州防务空虚,被东吴都督吕蒙以白衣渡江之计袭击。进退失据的关羽败走麦城,兵败身亡。此时,曹操去世,其子曹丕继承魏王的爵位,进而逼迫汉献帝退位,自称魏帝。自此,大汉王朝不复存在。
77、 武艺绝伦,有雄视天下的英雄气概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
78、《三国演义》中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中,诸葛亮的形象深深打动了我。他未出茅庐先知“魏蜀吴三分天下”;“博望坡”设计烧曹营;以“三寸不烂之舌”舌战群儒,使东吴百官无言以对;智激周公瑾,联蜀吴之力共谋大业。
79、魏国,蜀国和吴国魏国——曹操蜀国——刘备吴国——孙权
80、曹操、孙权、刘备后来分别建立了 国、 国、 国。
81、因为素材大部分来源自民间,固然为《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也为写定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当它们进入小说文本时,伴随着不同思想及不同审美趣味的渗入。而民间情感与良史精神并不总是一致的,甚至可能互相冲突,这就对写定者的创作构成了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