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的成语典故50字
1、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古代讲诚信的成语故事篇5曾子烹彘
2、一诺千金、不虚伪欺诈,被罢除官位,孩子哭闹着也要去。言必信,人们不但为诚实守信的美德大唱颂歌,知道的就说知道,决不反悔。
3、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季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古代讲诚信的成语故事篇2移木建信
4、但埋怨没有用,更不能等待。重树社会信用必须靠每个人的努力,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诚信的成语典故50字)。
5、(11)诚实的人从来讨厌虚伪的人,而虚伪的人却常常以诚实的面目出现。——斯宾诺莎
6、通过此次“诚信”成语典故文化课堂主题活动,颂扬了信用为先、诚信为本的中华传统美德,激励大家要做“守信”的人,营造出讲诚信、重诚信、守诚信的社会氛围,让“诚实做人、诚信做事”的文明风气在肥西蔚然成风。
7、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
8、毛遂又继续说:“楚国是个大国,地方五千里,雄师百万,按理说应该称霸天下。可是令人失望的是,强大的楚国在秦国面前,竟然胆小如鼠,以前秦将白起只带几万军队攻打楚国,一举就攻下了你们的国都郢城,再战烧毁了你们的祖坟。这种奇耻大辱,连我们赵国都为你们感到羞耻,可是大王竟然对此无动于衷!所以,楚、赵联合抗秦,不仅仅是为了赵国,也是为了楚国!
9、熊渠子感到奇怪,壮着胆子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块像老虎的大石头;再一看,他射出的那支箭整个儿钻进石头里去了。
10、子贡认为,说话要深思熟虑,因为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后人就用「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来表示说话算数,不能反悔。
11、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他本来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
12、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13、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14、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15、秦末争霸,季布效忠项羽,是项羽手下五大将之多次献计战败刘邦。后来楚汉相争项羽战败,刘邦做了皇帝,对季布展开通缉,但由于季布常常帮助人,名声极好,大家便都暗中助他,竟无法捉住。
16、出自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释义: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17、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
18、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想起了改革,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
19、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优良作风,推进全社会道德水平进一步提升,2020年7月5日下午,肥西县“诚信”成语典故主题活动在桃花镇红雨斋阅读空间举行,本次活动由肥西县文旅局主办,桃花镇文化站、红雨斋城市阅读空间协办,共有20名小朋友参加了此次活动。
2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关于”诚信“的名言名句和经典故事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21、亲爱的,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推送啦!
22、——(苏)高尔基不要说谎,不要害怕真理。——(俄)列夫.托尔斯泰坦白是诚实和勇敢的产物。
23、典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楚人曹丘生,辨士,数招权(依附权贵而倚仗其权势)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劝说)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忠厚之人),勿与通(打交道)。’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布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缉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拒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曹丘引用的楚谚“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不知经过如何换算,成就出“一诺千金”这个典故,也作“千金一诺”。
24、26:脩辞立诚:〖解释〗原指整顿文教,树立诚信,后多用以指撰文要表达作者的真实意图,不可作虚饰浮文。
25、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26、春秋战国时期,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有人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
27、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28、晏殊当官后,每日办完公事,总是回到家里闭门读书。后来皇帝了解到这个情况,十分高兴,就点名让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员。当晏殊去向皇帝谢恩时,皇帝又称赞他能够闭门苦读。晏殊说:“我不是不想去宴饮游乐,只是因为家贫无钱,才不去参加。我是有愧于皇上的夸奖的。”
29、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秦朝末年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重诺言,讲信用。
30、——(日)池田大作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而且要出自内心的真诚。真诚在社会上是无往不利的一把剑,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它。
31、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32、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33、韩信小时候家境特别贫苦,有一天他饿的实在不行了遇到一位好心的大妈施舍给他饭吃,韩信吃完饭以后发誓将来一定要报答这位大妈。后来韩信跟随刘邦打天下立下旷世功勋被封淮阴侯,韩信发达以后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亲自给施舍饭的大妈100两黄金。
34、泰山北斗(韩愈)出自《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释义: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破釜沉舟(项羽)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东窗事发(秦桧)
35、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36、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
37、(7)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38、一鼓作气(曹刿 guì)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39、——宋·周敦颐10)诚实比起腐败会给你赢得更多的好处。——莎士比亚11)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40、接竿而起(陈胜)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三顾茅庐(刘备)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孺子可教(张良)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四面楚歌(项羽)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老当益壮(马援)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释义: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投笔从戎(班超)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释义: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41、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
42、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43、——大仲马●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富兰克林●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44、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45、 上一看,连狼的影子也没有!放羊娃哈哈大笑:“真有意思,你们上当了!”农夫们生气地走了。
46、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47、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48、陈国亡后,乐昌公主为杨素所占,徐德言每逢正月十五日便到京城卖镜,年复一年,终在某年见到一人叫卖破镜,与所藏半镜相合,于是题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乐昌公主见到此诗,悲泣不食。杨素知道此事后,便让公主与徐德言重新团圆。
49、——周晋峰求珍品,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讲堂誉,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同仁堂"里看诚信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50、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51、一个企业要永续经营,首先要得到社会的承认、用户的承认。企业对用户真诚到永远,才有用户、社会对企业的回报,才能保证企业向前发展——张瑞敏真诚到永远——海尔著名广告语信用是一种现代社会无法或缺的个人无形资产。
52、 韦编三绝(孔子)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53、有一天,诚实守信的美德也得到了发扬光大,快马一鞭),就提倡公平交易。他当州官时,实事求是,有一个非常老实的人。
54、出自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释义: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55、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
56、出处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57、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道理:一定要言而有信。
58、经过麦田的官兵,都下马用手扶着麦秆,小心地蹚过麦田,这样一个接着一个,相互传递着走过麦地,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的。老百姓看见了,没有不欢喜称颂的,望着官军的背影跪在地上拜谢。
59、齐王说:“你是我的老师,我愿拜你为相。”鲍叔牙语气坚定地说:“多谢大王的信任。以前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难得他对公子纠的一片忠心。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
60、亦作“诚心诚意”:信:形容十分真挚诚恳、忠诚,不再更改,做事一定办到,恪守不违。犬马之诚,就是专心致志,孩子就会不信任你。
61、于是,曹操用剑断自己的头发,扔在地上,说:“那么,我就割掉头发代替我的头吧。”曹操又派人传令三军:“丞相践踏麦田,本该斩首示众,现在割掉头发找替。”
62、话说美国第一位总统华盛顿小时候不慎砍倒了一棵父亲很喜爱的樱桃树,华盛顿并没有逃避责任,而是勇敢的向父亲承认了自己的过失,并且得到了父亲的了解。
63、(节能宣传)公益片:让我们一起保护绿水青山践行节能减排
64、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65、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令赏罚分明,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贵族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多生产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为了做买卖和因为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都罚做官府的奴婢。
66、一句话说出了口,四匹马驾的车也难以追上。驷,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或四匹马共同拉的车。形容话一经说出,便无法收回,一定要算数。
67、25:季布一诺:季布:人名,很讲信用,从不食言。季布的承诺。比喻极有信用,不食言。
68、(9)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宋·周敦颐
69、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70、——中国俗语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中)冯玉祥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71、在市井味儿十足的农贸市场里,“诚信经营”的标语抬头可见;
72、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73、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74、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
75、——(德)康德失掉信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死了。——(英)哈伯特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
76、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77、魏文侯在与群臣饮酒,兴致盎然,而此时天下起了雨,魏文侯想起了他与虞人(山林管理者)相约当日要打猎,于是,他便“命驾将适野”。左右大臣惊诧道:“大家喝得正起劲,而又下着大雨,君侯又要去哪里?”
78、管仲和鲍叔牙都是齐国人。齐王有两个儿子,纠和小白。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师。后来两个公子为争夺王位互相残杀,公子纠被杀,小白即位,叔牙立刻向齐王小白推荐管仲,说:“管仲是一位有才干的人,请大王聘请他做宰相。”
79、——(美)马克.吐温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美)富兰克林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
80、——(日)松下幸之助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英)毛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81、(温恭直谅)温恭:温和谦恭;直谅:性格正直,能谅解人。指和气、谦恭、正直、诚信的高尚品德。
82、曾子,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子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子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子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妻子看到曾子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子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83、熊渠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想:我的力气再大也射不穿石头呀!
84、此次活动立足社区人口分布广、影响力打的特点,积极营造出“讲诚信、重诚信、守诚信”的社会氛围。颂扬了信用为先、诚信为本的中华传统美德,让“诚实做人、诚信做事”蔚然成风。
85、 揭竿而起(陈胜)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86、勾践回国后,决心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和百姓同甘共苦,他怕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就“卧薪尝胆”,还常自问:“你忘了在吴国的耻辱吗?”
87、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
88、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古代讲诚信的成语故事6则,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古代讲诚信的成语故事篇1一诺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