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火如荼是什么意思
1、(3)通“茅”。茅草,如:茆屋。《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楚国之法,车不得至于茆门。”陈奇猷注:“茆,茅字同。”张藉的诗《送韩侍御归山》里有:“新结茆庐招隐逸,独骑骢马入深山。”
2、为了显示实力,夫差在一夜之间把带来的三万军队分成左、中、右三路,每路百行,每行百人,各摆成一个方阵,他亲自高举斧钺,以熊虎为旗号,指挥中军前进。
3、(2)指芦苇的花穗。这个意思,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已经提到过。《荀子.劝学》里有:“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杨倞注说:“苕,苇之秀也。”这段话的大意是:(蒙鸠)用羽毛编制做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芦苇的花穗上,风一吹就坠落了,鸟蛋全部摔烂。芦苇花穗样子如图:
4、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5、3月8日起,开始在“曹灿杯公益学习交流群”进行音频打卡互动。
6、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惊,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大家说,现在退回去等于两头打了败仗,还会两头挨打;如果能打败晋国,就等于在诸候国中当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践也不算晚。
7、一天傍晚,吴王下达了命令。全军将士吃得饱饱的,马也喂足了草料。从全军中挑出三万精兵强将。每一万人摆成一个方阵,共摆三个方阵。每个方阵横竖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头的都是军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个大夫负责。每项一个方阵由一名将军率领。中间的方阵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帜,白弓箭,由吴王自己掌握,称为中军;左边的方阵,红盔红甲、红衣服;右边的方阵则一水儿黑色。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
8、出自宋朝苏轼的《后赤壁赋》:“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9、他们半夜出发,黎明的时候就走到离晋军只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刚刚显出亮来,吴军的鼓声大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地。他们还没打,直接就喊:“我们赢啦!我们赢啦!”晋军从梦中醒来,一看吴军那三个方阵超级大,还有声威和气势,简直都惊呆了。白色的方阵望之如荼,就像开满白花的茅草地,红色的方阵望之如火,就像熊熊燃烧的火焰,黑色的方阵简直就像深不可测的大海。大家都能预料到战争的结果了,一定是吴军赢了,晋军输了。
10、晋国将领被这种奇怪的阵法震惊得目瞪口呆,以为夫差有神人相助,就不战而降了。
11、特别说明:曹灿杯所有的公益学习交流群是一样的功能,已入群的朋友请勿重复添加。
12、当初这活动也是如火如荼地展开,但结果仍然是不了了之。
13、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正是:如火如荼;军容何盛。”
14、①当老师赶到教室时,同学们的大扫除活动早就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15、将“牛刀小试”的答案在文末的留言区留言。正确答案将在下一期文末公布。
16、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那饭热气腾腾的。”
17、一天傍晚,吴王下达了命令。全军将士吃得饱饱的,马也喂足了草料。从全军中挑出三万精兵强将。每一万人摆成一个方阵,共摆三个方阵。每个方阵横竖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头的都是军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个大夫负责。每项一个方阵由一名将军率领。中间的方阵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帜,白弓箭,由吴王自己掌握,称为中军;左边的方阵,红盔红甲、红衣服、红简直就像深不可测;右边的方阵则一水儿黑色。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
18、这个字的第二个读音读qiáng。这是后起读音,就是指蔷薇。《广韵.阳韵》:“蔷,蔷薇。”蔷薇,蔷薇科落叶灌木。茎硬多刺。羽状复叶。初夏开花,有单瓣、复瓣之别,色有红、粉红、白、黄多种。是著名观赏植物。样子如图:
19、从今天开始,“曹灿杯”推出(每日成语)栏目,每天遴选一个成语,从正确发音、遣词造句、背后故事等多方面进行解析。
20、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刚刚显出亮色,吴军鼓声大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地。
21、近义词:方兴未艾、轰轰烈烈、如日中天、繁荣昌盛、热热闹闹
22、本义之外,萺还指草覆地的样子。《正字通.艸部》有:“萺,艸覆地貌。”
23、 “如火如茶”这则成语的荼是古代指茅草的白花。如火如荼,意思是像火一样红,像茅草的白花一样白,形容军容的盛大。现在常用来比喻气势旺盛。
24、(3)水名。苕溪的简称,在浙江省境内,就是著名书法家写《苕溪帖》的那个苕溪。
25、近义词:热火朝天、风起云涌、汹涌澎湃、轰轰烈烈、方兴未艾。
26、引证:发展,全中国~。《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27、这个消息让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惊,立刻召集全朝的文武大臣们商量对策。大家说现在退回去,等于两头打了败仗,还会两头挨打,如果能打败晋国,就等于在诸侯国中当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践也不算晚。大主意已经拿定了,当务之急是尽快征服晋国。
28、反义词:无声无息,冷冷清清,悄然无声、死气沉沉、危在旦夕、世风日下
29、秋时代后期,吴国国力逐渐强盛,吴王夫差想当中原霸主,于公元前482年,带领大军来到卫国的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约天下诸侯前来会盟,要大家推他为盟长。
30、由此有个成语叫如火如荼,其中的荼,指的就是芦苇或茅、荻的白花,出自《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左右都是万人方阵,一边穿白装,一边穿红装,一边看上去如火,一边看上去如荼。因此,如火如荼的意思就是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比喻军容之盛。现在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31、春天到了,杜鹃花开得如火如荼,把这个城市点缀得更加美丽。
32、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33、本义之外,茆字还有如下几个意思:(1)草丛生,形容茂盛。《玉篇.艸部》:“茆,茂盛貌”。(2)药草女菀。记载在《名医别录》:“(女菀)一名白菀,一名织女菀,一名茆,生汉中川谷或山阳。女菀是中药名。为菊科植物女菀的根或全草。有温肺化痰,健脾利湿的功效。样子如图:
34、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35、白话译文:现在正是气势旺盛,军队的容貌很盛大。
36、这个字的第二个读音读chá。《尔雅.释木》有:“檟,苦荼。”郭璞作注说:“树小如梔,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显然,字义上,荼也有茶的意思。魏了翁《邛州先茶记》:“茶之始,其字为荼”也就是说,茶字是由荼发展来的。据顾炎武的《唐韵正》解说:茶荼因为古时没有麻韵,所以荼读为徒,到梁以后,有了茶的读音。又把荼字减了一画,成了现在的茶。
37、本义之外,(1)它还指另一种草的名字。《管子.地员》:“山之材,其草兢与蔷。”尹知章注:“音啬,草名。”(2)蔷还是一个姓氏。《潜夫论.志氏姓》有载。
38、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风起云涌之际,如何获得资金支持度过经济寒冬成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大计。
39、苕。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了一个读音tiáo,给的解释是:“艸也。”《尔雅.释草》:“苕,陵苕”邵晋涵《尔雅正义》:“谓之陵苕,所以别于《陈风》之‘旨苕’也……《本草》有紫葳,《唐本》注谓之凌霄。蔓生,依大木,久延至颠。”显然,苕的本义就是指的凌霄花。凌霄花,又名紫葳。是紫葳科、凌霄属攀援藤本植物。落叶木质藤本,借气根攀附在其他物上。羽状复叶,小叶卵形,边缘有锯齿,花鲜红色(亦黄色),花冠漏斗形,结蒴果,喜欢排水良好土壤,较耐水湿、并有一定的耐盐碱力。有药用价值,可行血去瘀、凉血祛风,也具有不错的观赏价值。样子如图:
40、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刚刚显出亮色,吴军鼓声大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工地。晋军从梦中醒来,一看吴军那三个方阵和声威气势,简直都惊呆了:那白色方阵,“望之如荼”——像开满白花的茅草地;那红色方阵,“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阵,简直就象深不可测的大海。惊慌失措的晋军无力抵抗,被吴军击败。
41、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
42、荼:茅草的白花。象火那样红,象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43、薔。在现代汉语蔷是繁体字。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注了一个读音sè。给的解释是:“薔,薔虞,蓼。”显然,这个字的本义跟我们现代汉语里说的蔷薇的“蔷”不是一字,因为蔷薇的蔷,古字已经讲过,是“蘠”(见72课)。雷浚的《说文外编.俗字.广韵》里有这样一段:“薔,薔虞,蓼。……蘠靡,虋冬也。……二字截然不同。蔷薇之蔷,为蘠之俗省,适与蔷虞相犯,俗字往往如此。”因此,薔的本义是蓼科植物泽蓼。《尔雅.释草》:“薔,虞蓼。”郭璞作注说:“虞蓼,泽蓼。”泽蓼为蓼科植物水蓼的全草,生在湿地,水边或水中,入药可化湿,行滞,祛风,消肿。样子如图:
44、如火如荼,荼:茅草的白花。意思是,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在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45、中国先进文化科学内涵和时代意义的实现,离不开风起云涌的文化全球化浪潮。
46、 这个成语来源于《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增,望之如茶......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旗、丹甲、朱羽之增,望之如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