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名言及翻译
1、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点。经过研究,他们把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概括为
2、第二天清晨,鸡刚鸣过三声,一个穿着翠绿绸衫的矮胖子,来到田间地头,他不是旁人,正是这小小卧牛村中的最大地主刘老爷,也就是李大夫妇口中的刘管事,只因他在城里给大户人家当过管事,年纪大了便得主家恩赐,衣锦还乡。但他仍要人称他刘管事,以彰显自己和这帮泥腿子截然不同的身份地位,并与寻常的土包子地主区分开来。又因村里的大半土地都被他使各种手段吞并,所以又有个雅号名为“刘半村”。----《大圣传》墨子名言大全所信者不忠,所忠者不信。
3、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墨子·七患》。虑:计谋。卒:同“猝”,指突然事变。这两句大意是:心中没有预先考虑应对事变的方法,就不能应付突然变故。无事之时备有事,平素就要对可能突发的变故准备应对的策略和方法。这样,在事变发生时才不至于慌张,才能避免忙中出错。这两句多用于说明居安思危的道理。
4、翻译:求学的人提问,不光要听师长的论说,还一定要了解他们治学的方法;不光要了解方法,还要实践师长所教诲的事。这其中,既能向师长请教、又能跟朋友探讨,是求学的人最实在的事情。这是因为学习是为了学习做人的道理,提问是为了弄清学习中的疑难。作为一个人不能不学习,学习就当然不能不提问。
5、对于儒学,我们肯定其宣扬的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有维护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乃至社会发展的一定作用。但是,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儒家的阶级性决定了其最终的目的一定是为巩固统治阶级政权服务,为维护权贵阶层的利益服务,也要看到儒学因循守旧,不与时俱进等落后的一面。一些人鼓吹的以儒学求社会和谐是个伪命题。分配不公,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里,穷富差距悬殊,如何和谐?喊了多年的和谐,为什么信访案件那么多,和谐了吗?党中央提出精准脱贫政策并持之以恒抓好落实,要求一个人都不能少的坚忍不拔地扶贫行动,才是求社会和谐的良策。
6、释慧远,俗姓贾氏,男,(334年-416年),山西代县人,历史上著名高僧之是佛教宗派(净土宗)的开山祖师、创始人之庐山白莲社创始者。慧远大师24岁时,就开始讲述演说法义,曾有些听他讲经的人,在听讲时遇到一些疑难问题,不能理解,远公便援引庄子的义理为连类,采用格义方法,令听众清楚地领悟。
7、 故九州不可顷亩也,八极不可道里也,太山不可丈尺也,江海不可斗斛也。(所以九州是不能用顷亩来计算的,八极是不能用“道里”来计算的,泰山是无法用丈尺来尺量的,海水是无法用斗斛来量度的。)海水不可斗量的出处——刘安《淮南子·泰族训》 硖路津关,大山名塞,龙蛇蟠,却笠居,羊肠道,发笱门,一人守隘,而千人弗敢过也,此谓地势。(山峡险道,渡口关卡,大山名塞,像龙蛇蟠踞,似斗笠排列;羊肠小道,像鱼笱似的险隘,一人把持隘口,千人莫想通过,这就叫“地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出处——刘安《淮南子·兵略训》 田子方、段干木轻爵禄而重其身,不以欲伤生,不以利累形,李克竭股肱之力,领理百官,辑穆万民,使其君生无废事,死无遗忧(田子方、段干木轻视爵禄而珍重自身,不因嗜欲而伤害生命、不以利益而拖累身形。李克竭尽全力辅佐国君,统领管理百官,使万民和穆,使国君活着时没有废弃不办的事、死后也没有遗留的忧虑。)死无遗忧的出处——刘安《淮南子·泰族训》 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兵甲,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刘安《淮南子·原道训》 谓学不暇者,虽暇亦不能学。——刘安《淮南子》 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临渊羡鱼的出处——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是”补天“的出处。”浴日“出自《山海经·大荒南经》(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后将两神话合成”补天浴日“同时”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是炼石补天的出处——刘安《淮南子·览冥训》 夫祸富之转而相生,其变难见也。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塞翁失马的出处——刘安《淮南子·人间训》 攻城略地,莫不降下。攻城略池的出处——刘安《淮南子·兵略训》 汤沐具而虮虱相吊,大厦成而燕雀相贺,忧乐别也。(洗头的热水准备停当,头上的虮子虱子就会互相吊唁;大厦落成,燕雀就会互相庆贺可以筑巢了,这忧乐各不相同。)燕雀相贺的出处——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坏塘以取龟,发屋而求狸,掘室而求鼠,割唇而治龋。桀、跖之徒,君子不与。(毁坏池塘来捕取龟鳖,掀掉房顶来捕捉狸猫,掘开内室来捕捉老鼠,割开嘴唇来治疗牙齿,不论是桀跖这样的凶暴者、还是谦谦君子都不会做这种蠢事的。)发屋求狸掘室求鼠的出处——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强弩藏。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出处——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当此之时,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在那时,夏禹吃一顿饭有可能被打断十次,洗一次澡有可能三次拧干头发起来处理事务,他就是这样劳累、忧虑为人民服务)一馈十起的出处——刘安《淮南子·氾论训》
8、翻译:符坚召见高泰,很喜欢他,向他请教治国的根本办法。高泰回答说:“治国的根本办法在于得人才,得人才在于慎重推荐,慎重推荐在于考察这人的真实情况。每个官位得到合适人选,国家却治理得不好的情况,是不会有的。”苻坚(听后)说:“说的真是言词简略而道理深广啊。”
9、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10、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钙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1、吕坤(1536年10月24日—1618年7月24日),字叔简,一字心吾、新吾,自号抱独居士,明代归德府宁陵(今河南商丘宁陵)人。明朝文学家、思想家,吕坤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与沈鲤、郭正域被誉为明万历年间天下“三大贤”。
12、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
13、(2)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2分) 措施:穿汉服,说汉话,迁都洛阳。(3分)作用: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2分)
14、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5、(4)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和发展。(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分)
16、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17、裴佶常话:少时姑夫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言未竟,阍者报寿州崔使君候谒。姑夫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又令秣马、饭仆。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中。”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絁千匹。
18、诏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dì)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tuò)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19、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半坡人
20、翻译: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天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21、春秋战国是中华民族走向成熟的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思想都很活跃,产生了“法、道、儒、阴阳、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家”等九流十家文化。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名翟,春秋末战国初期宋国人。他开始信仰儒家学说,是儒家弟子,后来通过对儒家学说的反思,叛离了儒家,创立了墨学,自成一家。墨子提出“兼爱”等思想理论,主张“平等”“博爱”,不论地位高低、富贵贫贱,人人一律平等。这在2400年以前是十分先进的思想。他的这一思想,与孔子推崇的等级十分森严、极不平等的西周礼乐制度针锋相对。在《公孟》一文中,墨子尖锐地批评儒学:“儒之道足以丧天下者四政”,说儒学是丧天下之学。他的这一论断,掷地有声,振聋发聩,语警当代和后世。他所说的儒家足以丧天下的四政是:
22、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
23、王充(27—约97),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今属浙江)。王充年少时就成了孤儿,乡里人都称赞他孝顺。后来到京城,进太学学习,拜班彪为师。
24、翻译:晋代陶侃年青时,曾经担任监管鱼池官员,他将一些腌鱼送给母亲。母亲封好鱼干交给送来的人,反而写信责备陶侃说:“你当官,把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虑啊。”
25、咨询地址:通辽市保康镇文化路文苑小区南50米
26、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加以情有爱憎,趣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贤如墨、杨,求诸物议,孰免讥嫌?昔子贡问于孔子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亦如君子之恶小人。将察其情,在审基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
27、尚贤。译文:不分贵贱地推荐、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人。
28、三国时,孙权于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台湾,当时台湾叫做
29、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妻常之田,暴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
30、1965年5月,我国考古学家在云南省某县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它们距今约170万年。这就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31、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32、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33、有心无心,诗可言志。光阴流转,月圆月缺。生若蜉蝣,沧海无穷。----《大圣传》精进之道,宛如烧炭。闷绝不燃,大火成灰。自命清高,不接于世,愚哉;追名逐利,随俗浮沉,妄哉。年为都指紧紧缠绕交错:你一定风而没多回来,我不下起等会自家想你的,地也论多久,得只到死亡中再她我们分开。----《大圣传》
34、翻译: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要深刻地了解还是需要亲身实践。
35、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汉族,幼名张白圭。祖籍安徽凤阳,出生于明代湖广江陵(今属湖北省荆州市),时人又称张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36、“儒以天为不明,以鬼为不神,天、鬼不说,此足以丧天下。”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说:“儒家认为天不明察,鬼神不神明。天、鬼神不高兴,这足以丧亡天下了。”
37、三国时,孙权于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台湾,当时台湾叫做
38、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39、我国历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数千年来积累下来众多关于教育的名言警句。这些古代教育名句很多都反映了古人关于教育学规律或现象的朴素思想,流传至今仍然对人们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各类教师招聘考试和教师资格考试中,关于古代教育名句的考察也一直是重点、常考点。在之前的几个专题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儒家三圣(孔子,孟子,荀子)、儒家教育学经典《学记》及墨家创始人墨子关于教育的名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更多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名言警句吧。
40、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49年),是商王朝的开创者成汤的主要助手,他不仅以“师保”的职责辅佐几位商王,而且曾把成汤之孙大甲放逐于桐宫进行教育。因此,伊尹不仅是商王朝的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而且也是我国上古时代一位著名的严师。
41、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42、不义的人不能让他富裕,不义的人不能让他显贵,不义的人不能给他信任,不义的人不使他接近。一句话:不义之人,难堪大任。
43、翻译:甘戊出使齐国,要渡过一条大河。船户说:“河水那么浅,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渡河,又怎么能做出使齐王高兴的事呢?”甘戊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老实谨慎地做事,辅助主人不战而胜;骐骥、騄駬这样的好马,可以日行千里,而把它们放在家里,让它们去捕老鼠,还不如小猫;干将这样锋利的好剑,工匠用来伐木还不如斧头的作用大。而现在在河中摇船,进退自如,我不如你;游说那些国君,国王,你就不如我了。
44、以上就是关于:墨子名言慧者心辩而不繁说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帮助。墨子名言墨子名言
45、下图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防洪灌溉水利工程,它经受了2000多年的历史风雨,至今仍造福人民。它是
46、翻译:王含作庐江郡郡守的时候,贪污很厉害。王敦袒护他的哥哥,有意在与很多人说话时夸口说:“我的哥哥在庐江郡一定做得很好,庐江郡的人都称赞他。”当时何充担任王敦的文书,也在座,就脸色严肃地说:“我何充就是庐江郡的人,我所听到的与这种说法不同。”王敦一下子没话可说了。在座的其他人都为何充担心,很不安。而何充显得态度平和,神色自如,和平常一样。
47、★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48、翻译: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49、翻译: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说他对母亲很孝敬。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的本领,拜扶风班彪为师。王充爱好广泛,浏览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看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于是(他)广泛地弄通了众多流派的学说。后来回到家乡,退居在家教书。
50、非选择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51、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52、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并带到欧洲,孔子学说开始西传,到目前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学院140所。当年传教士翻译的那本书是
53、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54、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君子不用水为镜子来照自己,而用贤人为镜子来照自己。)——墨子
55、义人在上,天下必治。 《墨子·非命上》。有道义的人在上位,天下一定能太平安定。说明在上位的国君应实行“义政”,所作所为要符合“道义”,这样国家才能安定。义人:主持道义的人。
56、以大文豪苏轼为例,他有多个妻妾,还和使女、丫环同居,以妾换马,纳妾王朝云时,苏轼已40岁,王朝云只14岁。那时候通常说的还是虚龄,王朝云实际年龄只有13岁,还是个未成年的女孩子呀!他们贪图享受,因循守旧,反对进步,反对改革,文人写诗填词,皇帝写字作画,不想国家的兴亡。因而,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天道昭昭,报应不爽,徽钦二帝被金人俘虏,北宋很快灭亡了,佐证了墨子的话:“儒之道足以丧天下”。
57、材料二 (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58、 夫绳之为度也,可卷而伸也,引而伸之,可直而睎,故圣人以身体之。(墨绳作为一种尺量的器具,既可以卷曲起来怀抱一团,又可以牵直伸长来测直瞄准。所以圣人亲身体现这种墨绳能伸能曲的特性。)貌似是身体力行的出处——刘安《淮南子·氾论训》 夫地势,水东流,人必事焉,然后水潦得谷行。(依着西高东低的地势,所以江河流水也都是由西向东流入大海,但这必须要经过人对江河的治理疏导,才能使水顺着河道向东奔流)放任自流的出处也作任其自流——刘安《淮南子修务训》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月里嫦娥的出处——刘安《淮南子·览冥训》 故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所以人的脑袋呈圆形,象天,脚呈方形,象地。)圆颅方趾的出处——刘安《淮南子·精神训》 是故世异则事变,时移则俗易。时移俗易的出处——刘安《淮南子·齐俗训》 山云蒸,柱础湿;伏苓掘,兔丝死,一家失熛,百家皆烧。(山中云雾蒸腾,柱子石墩湿润;伏苓被挖掘,兔丝草则枯死。一家失火,百家被烧;进谗者玩弄阴谋,百姓就暴尸荒野。)础润而雨的出处——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善举事者若乘舟而悲歌,一人唱而千人和——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由此观之,法度者,所以论民俗而节缓急也;器械者,因时变而制宜适也。(由此看来,制定法度,是用来反映百姓的习俗,应当宽严缓急适度;器械用具同样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使之适宜使用。)因时制宜的出处——刘安《淮南子·氾论训》 西门豹曰:“臣闻王主富民,霸主富武,亡国富库。(西门豹解释说:“我听说实行王道的君王使人民富足;实施霸道的君王使士富足;只有亡国之君才使各种府库充足。)亡国富库的出处——刘安《淮南子·人间训》 日月欲明,浮云盖之;河水欲清,沙石涔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刘安《淮南子·齐俗训》 失火而遇雨,失火则不幸,遇雨则幸也。故祸中有福也。祸中有福的出处——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不浸于肌肤,不浃于骨髓,不留于心志,不滞于五藏。(这种外界刺激不可能浸滋肌肤,渗浃骨髓,不可能留存于心间,停滞于五脏的。)沦肌浃髓的出处——刘安《淮南子·原道训》 往古今来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古往今来的出处——刘安《齐俗训》
59、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60、兼爱。译文: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
61、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62、戊子,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63、“……由是操之势力,不能复至南方,而三国之势遂定。”奠定这一局面的战役是
64、(4)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2分)
65、张载(1020年~1077年),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
66、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才能对它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进行治理。这就好像医生给人治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医治。
67、朱熹(115—1200.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68、这句的意思是说一个家庭很贫穷,却还学着富有的人家那样的吃穿用度,吃要吃好的,穿要穿好的,那这个贫穷的家庭用不了多久,就会灭亡。
69、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70、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7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72、 翻译:(如果)玉不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73、(2)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2分) 措施:穿汉服,说汉话,迁都洛阳。(3分)
74、对一棵树来说,曾经的种子因何种下还重要吗?无论是刻意为之,还是机缘巧合,树已经是树了。----《许仙志》原本李青山只是冒险前来赴宴,其中甚至有几分虚张声势的味道,结果反被他看出了刘管事他们的虚张声势,一时之间,反客为主,想法也是大大的不同。不由想起雷锋叔叔所云: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又想起太祖所云: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嗯,地主阶级也是纸老虎。----《大圣传》
75、(释义)自己行为方式不端正,却妄图教导别人正直,这是不可能的。
76、郑玄(127年8月29日-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人,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