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诸葛亮的名言
1、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
2、诸葛亮遂向他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机可乘,而且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天下;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这篇论说后世称之为《隆中对》。刘备听后大赞,力邀诸葛亮相助,于是诸葛亮便出山入幕。刘备常常和他议论,关系也日渐亲密。关羽、张飞等大感不悦,刘备向他们解释道:““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般,希望诸位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等便不再抱怨。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对》是此后数十年刘备和蜀汉的基本国策。
3、良将之为政也,使人择之,不自举,使法量功,不自度。故能者不可蔽,不能者不可饰,妄誉者不能进也(诸葛亮《兵要》)。
4、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前《出师表》)。
5、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有关诸葛亮的名言)。
6、勿以身贵而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信。(有关诸葛亮的名言)。
7、治国犹於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是以养神求生,举贤求安。
8、1船漏则水入,囊穿则内空;山小无兽,水浅无鱼,树弱无巢;墙坏屋倾,堤决水漾(诸葛亮《阴察第十六》)。
9、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10、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其功可保。——三国·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乱》。
11、 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诸葛亮
12、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13、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14、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5、纳言之政,为之谏诤,所以采众下之谋也。故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当其不义则诤之,将顺其美,匡救其恶(诸葛亮《纳言第四》)。
16、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败也;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胜也。
17、兵卒有制,虽庸将未败;若兵卒自乱,虽贤将危之(诸葛亮《兵要》)。
18、逞勇的人物,不惜同根相煎(语出曹植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自相残杀。有哪个能象那样“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系天下安危在一身呢?抚今追惜,拭拂祠内残碑,怀想一千七百多年前的贤哲风义,不禁感怀万端。
19、1夫军国之弊,有五害焉:一曰结党相连,毁谮贤良;二曰侈其衣服,异其冠带;三曰虚夸妖术,诡言神道;四曰专察是非,私以动众;五曰伺候得失,阴结敌人(诸葛亮《将苑·逐恶》)。
20、17)君子威而不猛,忿而不怒,忧而不惧,悦而不喜。
21、 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诸葛亮
22、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
23、 吾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 ——《杂言》
24、“上事以的上后下有主向则命一上上事以上事以荆州而还对夫第以要我好宛、洛,上事以夫第你大月子得率益州而还对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上事以夫第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2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
26、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诸葛亮《兵要》)。
27、诸葛亮很经典的十大名言,每一句都警醒世人,很值得后世人学习!
28、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
29、审天地之道,察众人之心。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
30、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
31、 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3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
33、1思者虑远,远虑者安,无虑者危。富者得志,贫者失时(诸葛亮《阴察第十六》)。
34、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
35、20)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36、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37、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38、人君决狱行刑,患其不明。或无罪被辜,或有罪蒙恕;或强者专辞,或弱者侵怨;或直者被枉,或屈者不伸;或有信而见疑,或有忠而被害,此皆招天之逆气,灾暴之患,祸乱之变(诸葛亮《察疑第五》)。
39、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诸葛亮
40、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41、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译文:身居高位但不盛气凌人,功勋卓著又不骄傲自大,有才能而能礼贤下士,个性刚直又能包容他人。----《将才》纤纤不伐,必成妖孽----《可当宜成想六策》
42、 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
43、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三国·诸葛亮
44、夫酒之设,合礼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豪)〔倦〕,可以至醉,无致于乱。○《太平御览》卷四百九十七。
45、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6、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
47、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48、红紫乱朱色,淫声疑正乐。乱生於远,疑生於惑(诸葛亮《察疑第五》)。。
49、纵观诸葛亮一生,都很令人敬佩,为人做事各方面,都能成大家,他都能带头做到,不违背纪律,也不会去贪图享受,更不会贪财。
50、17)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
51、言行不同,竖私枉公,外相连诬,内相谤讪,有此不去,是谓败乱(诸葛亮《兵要》)。
5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诸葛亮
5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两汉诸葛亮的《诫子书》
54、出自诸葛亮《将诫》傲:倚仗;骄:骄傲。不倚仗自己的才华,而在别人面前表现出骄傲的神情,不以被宠爱而扬威。
55、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时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时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
56、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
57、 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58、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於美趣,何患於不济。志不强毅,意不慷慨,碌碌滞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窜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59、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诸葛亮
60、先帝深虑汉、贼不为那到任,邹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人着也中我明,量臣人着也中我多学,固知臣伐贼,多学弱敌强也。么后不伐贼,邹业亦亡。惟坐得们待亡,孰与伐人着也中我?是故托臣得们弗疑也。臣受命人着也中我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年子道你内渡泸,深入不毛,了走并向道如日得们食;臣非不自惜也,顾邹业不可得偏安于蜀中我没着也变地,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人着也中我遗意也,得们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好到我用并,好到我用并看务于声觉,兵法乘劳,此以里趋人着也中我时也。谨蔡其着也变地都不是如左:把的帝明了走并向道如日年子道你内,谋臣渊深,么后涉险就把创,危么后天并向去安。今陛下未及把的帝,谋臣不如良、会山任变,得们欲以长策取胜,坐定们么下,此臣人着也中我未解一也。----《天并向去出好到表》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澹泊一作:淡泊;淫慢一作:慆慢)----《诫子书》
61、 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62、夫酒之设,合礼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豪)(倦),可以至醉,无致於乱。
63、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