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恶的观点(文案精选31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9-13 15:43:48 浏览59

人性本恶的观点

1、  第“人性本恶”是古往今来普遍现象所反应的本质。今日的孙小果案想必都有触动到大家,死刑犯人逍遥法外二十年,这能全部怪罪起父母吗?而因此牵连出的19位相关政府人员不更好的印证了“人性本恶”的观点吗?从章莹颖美国被杀案到民航医生被患者家属割喉;从古代“五马分尸”之刑到二战纳粹集中营,无一不昭示着“人性本恶”是从古至今,从中到外人所共有的。而若真如正方辩友所谓“人性本善”,我们又何须严刑峻法规范行为,维持秩序呢?又是怎样一股强大的推动力致使如此多的杀人、放火、强奸行为呢?难道这是人性本善的结果吗?

2、但是人生在世谁能没有一点私心?所以我们需要理解与包容。

3、这是一种很乐观的儒家生活,他们想要打造一个大同的世界,一个没有纷争的世界,这种世界十分难得,性本善支持的就是这种大同社会。

4、如果人性本恶,没有一个人会心甘情愿地遵守道德规约,但是事实证明:人还是有善行、人还是有道德、还是有利他的行为。如果人性本恶,(时间警示)那么我们只有两种选择:第一个是活在一个“老大哥”无时不刻不监督我们的世界当中;第二个是我们人类社会将是彼此不再相信。如果这样的话,我就会看到一个老太太跌倒了有人把她扶起来,人们则说他居心不良,但是我们会发现,在人类历史社会当中,没有一个绝对权威的君主曾经产生过,但是舍己为人的事情在不断地发生。

5、谢谢主席,大家好。1993年的国辩赛场一场魅力十足的人性之辩让人回味至今,20年之后的武大金秋今天我们又能够带来怎样的思考呢?站在正方的四位辩手今天我们想告诉大家的是:20年过去了,辩论还在,人性也还在。回到比赛,今天的辩题是一个性质判断,而一个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对于性质的判断必须依赖于对事物整体的判断,所以要弄清人的性质为何就必须站在人类整体意识的高度上来审视。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也曾指出,人的本质就是人类意识的展现过程和发展过程。人性就是人性的历史。马克思也曾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不是天赋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因此,要判断人性的善恶就是要看人性整体在历史的长河中呈现出的主导面是恶的还是善的。每个时代每个国家对于善恶的定义都不尽相同,甚至会大相径庭,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符合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推动历史发展的就是善,而阻碍大多数人利益阻碍历史发展的就是恶。因此我方认为人性本善就是认为人类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对自己的行为有不断地理性和深入的认知,并且不断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善的导向。我方论证理由如下:

6、5月9日晚,41岁男人王某建在家长群表示,女儿被受害男孩欺凌长达一年多,男孩家长和老师表示第一次听到,愿意沟通处理。

7、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的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

8、而把仁义礼智信归结为“伪”,是人的社会属性,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人性本恶的观点)。

9、正方一辩:对方辩友,今天我们谈的是一个性质判断。性质是什么?就必须立足于人类发展历史中的总体面貌来看,而不能割裂的去看。

10、意思是说初生的婴儿是最接近于善良的。婴儿赤条条毫无遮掩,坦荡荡心胸无私,也不知道什么是胆怯和羞耻。这样的人与天地同德,与万物无异。他不知道蛇蝎蜂虫、豺狼虎豹、鹰隼猛禽会伤害自己所以敢与之亲近。(人性本恶的观点)。

11、正方一辩:对方辩友,您看人性的本,这个就一定要看人性整体的风貌,如果我们剔除了人性的一部分来看人性的另一部分,这不是说我明明有女朋友,结果你说我没有女朋友我就是个光棍了呢?这不荒谬么?

12、人的本性是,饿了就要吃饱,冷了就要取暖,累了就要休息。

13、无风不起浪,小男孩肯定是对小女孩做出过她不能接受的事,即便是一件很小的事。小男孩会“欺负”小女孩本身就是一种“恶”,即便很小。

14、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15、人性这东西,要从两个角度来看。性本善是从个体推向群体;性本恶是从群体推向个体。

16、孟子认为人性善的一方面就是“义”,但是他又说“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也”,“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因此,孟子强调对人性善良的一面进行后天的培养,所以才会有“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说法。

17、2016年2月14日,警方发现受害人谢天琴被杀。

18、在社交中每个人都是在“表演”,所有的自我呈现都是一种表演。“吴谢宇弑母”案件相信多数人都在关注,“学霸、阳光、孝顺”,“弑母、酒吧坐台、嫖娼”这两组完全相悖的词语都是吴谢宇的自我呈现。压抑天性,塑造“完美小孩”人设生存,他表演的时间太久了,于是在他内心的恶魔爆发出来的结果便是“弑母、酒吧坐台、嫖娼”等各种完全相反的另一面。

19、因为这是克服了基因里镌刻的自私才能展现的一面;

20、2016年3月4日-10日,北京大学学校保安将吴谢宇留在宿舍的物品全部收走。腾讯新闻、凤凰新闻、网易新闻等各大网站对此进行报道。

21、正方三辩:所以您方还是在说婴儿原本就是恶的,我相信大家都不能认同这一点。您方说人的基因里面有自利的因素,人就本恶了,那如果人类基因里有利他的因素,是不是人性就本善了呢?

22、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人性本恶。谢谢各位。

23、孟子提出“性善”论据的重点,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便是人性本自良善的有力证明。而且肯定地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他所指出人性中本自具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作为证明,是有相当的理由。但以水的就下,肯定形容人性的本善,确实有所商榷的余地。

24、荀、孟二人在儒学的理想与实践上有着不同的侧重。孟子在修身与治国方面提出的实践规范和原则,虽然都很具体,但同时又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成分。这是因为孟子处于战国早期,诸侯攻伐虽然已经不再是出于道义,但是仍然有浓重的贵族作风,道德并没有完全败坏。因此孟子推行性善论,希望诸侯发扬本性善良的一面,推行仁政,发扬儒家仁的思想。

25、  再者,抛开历史,谈谈现实,我们生逢盛世,但世界上大大小小的战争从未停歇,这是恶。但归根到底,是少数国家领导人在利益的驱使下做出的错误决定,部分民众在领导人的错误鼓动下变得激进暴躁。当对金钱利益欲望无限膨胀,人们可能会滋生“恶”。我们无可否认,人是有欲望的,欲望本身无可厚非,但外界物质与精神的吸引可能会引起欲望的过度膨胀,进而滋生“恶”。尽管如此,我们仍有很多人秉持着善心,战争之下,有多少温暖动人的故事,有多少人对和平充满了渴望,又有多少人在极端条件下舍身忘我。人的本性是善的,因为时代的进步,我们个人对善的认识逐渐清晰起来,我们逐渐学会对利益的取舍,这绝不是因为原有的是“恶根”。

26、   第从个人成长初始来看,人从出生伊始,性本恶的特点充分暴露。有人说小孩子天真无邪,但若真没有邪念,为什么不满一岁的幼儿知道与人争抢食物和玩具?为什么大一点的孩子总是不自觉地欺负年幼弱小的弟弟妹妹?为什么校园欺凌、考试作弊、违反校纪、辱骂师长父母的行为在初等年级甚至学龄前儿童身上屡屡发生,而且不在少数?可见,人自成长开端,其心智尚未开启,无知多于自觉,而在这种朦胧混沌的状态下暴露出的种种恶行便更能体现人性本恶。

27、反方四辩:今天我们要看人性还是人性的本。人性有很多方面,但是人性就是人性的本源么?就看您方论证的第一点,因为人类选择善向善,所以人类就善了。对么?

28、不过虽然荀子主性恶,孟子主性善,但是这两种理论中,除了对人性的侧重点不同之外,更多的是根本上的一致性。

29、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相对。“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30、何者为善何者为恶,作为人类最基本三大价值观,真善美之一的善在哲学伦理学心理学上面的基本界定就有近千种。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我们惊讶的发现从儒家到基督教,中西方众多不同的文明对善的本质的追寻竟是如此惊人的一致。落实到一句话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道德金律。自己不喜欢便不要强加给他人,我们从中发现了善的本质内核,尊重。对他人意志的基本尊重是整个人类社会对于善的共识的灵魂。各种文明框架体系内种类繁多的善无不遵循着尊重这一最为本质的属性。与之相应,恶的属性就是不尊重。回顾整个人类历史逐版罪恶,谋杀淫掠无不是对他人意志的践踏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