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最精辟的十句话
1、人类社会世俗的作法却不然,而是损减贫穷不足来供奉富贵有余。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3、打个比方,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为了实现一种目的,总会用某个方式去实现它,这就是老子所谓的“有为”。但“有为”都是由上而下,或引导,或强制,甚至做了这个,就无法做那个,往往顾此失彼。而“为”,就是以自己的意志改造世界或他人,即使实现了目标,也会带来弊端或后遗症。
4、大意:大凡人心比山川还险恶,知心比知天更困难。
5、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外篇·山木》
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老子最精辟的十句话)。
7、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8、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9、心中有温柔的念想,比如爱自己的家人和祖国,所以才会勇猛;因为节俭,重视财富,所以才能拥有更多的钱财;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王。“敢为天下先”容易变成先烈,往往比先烈晚一小步的人,才能摘得最大的成果。
10、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我们好,并不代表别人就不能坏;我们善,也不代表别人就不能恶。(老子最精辟的十句话)。
1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2、就像是太阳的东升西落,气候的寒来暑往,枝头的叶绿叶黄——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包含在“道”里边,都遵循着“道”的这个运行规律。
13、大意:言语是用来传告思想的,领会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语。
14、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没必要去跟别人争论什么,由于三观的限制,你说的道理并不一定适合他。道不同,不相为谋。
15、注释:我从不强迫我门人,学生应该怎么学怎么问?当有所请凝之时,别人教我的,我也将这样教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是老师所强调的,人天教父同等。
16、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17、别人想什么,我们控制不了;别人做什么,我们也强求不了。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脚下的路,按自己的原则,好好生活。即使有人亏待了你,时间也不会亏待你,人生更加不会亏待你!若说有亏待,也是自己内心的不平衡。
18、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1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 《道德经》
20、所以圣人不枉为,所以不失败,不强行把持所以不失去。
21、(感悟)老子讲的三宝,与事物的表面现象,是不相似甚至相反的。
22、每一种相遇都是缘分,缘深缘浅,都是缘。随缘,了缘,是最好的生活状态。是苦是甜,不过是人生的一种经历。对于这纷杂的世间,如何保持内心的平和才是关键。适时地糊涂与沉默,不急不躁,调柔身心。
23、无为而无不为。老子曰:不违反规律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好的。老子还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也就是说管理者治理企业,不可以违反规律妄为滋事,如果管理者经常大胆妄为,不断滋事以彰显自己的权势,企业就难以治理。老子总结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管理者的行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恣意妄为,要实事求是地寻求现实可行的道路,才能“无不治”。老子还强调:“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把握了规律就用以指导实践,而不是用于空谈。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的最终要求的是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也就是所谓的“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24、曾国藩科举及第,少年得意,但他一直把心放得很低,如履薄冰,谨而慎之地处理好每一件事。
25、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26、感悟: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消极地无所作为,不是叫人们躺在沙发上什么都不干。或者把两手插在裤袋里四处闲荡,“无为”不是主张“不为”。恰恰相反,它反对的只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要求不以个人主观的欲望来破坏自然的发展,所以人们常把“自然”和“无为”连用,合称“自然无为”。
27、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28、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9、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30、老子所说的“道”,就是这样在运行着,周而复始,循环不息。
31、《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相传为老子所著,其中蕴含的哲理简单而意味深远,其中最经典的十句话更是蕴含了中国式的生存智慧,领悟透了并在实践中践行的话,受益终身。
32、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33、轻易许下的诺言必然缺乏信用,把事情认为地或者形容地很容易的话,真正做起来就会有更多的麻烦。
34、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35、“功成身退”是一种大智慧,它启示我们,当我们有功时千万不能居功自傲,更不能动不动就拿“想当初怎么样怎么样”来说话,否则就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危险。功成身退可以保全自身,这是老子教给我们的又一个大智慧。
36、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37、(感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用早已存在的道理,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换个说法就是借古鉴今,古为今用。
3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9、一百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40、这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重视承诺,一诺千金,做不到就别答应,答应了就一定要做到。
41、人们习惯于事事抢先,老子却指出,不要在事物未成熟前抢先去做。似乎也是说反了。如果我们承认,要顺着事物的自然发展去做,而不是去拉着事物,强迫它做不自然发展,那么,老子的话是对的,前者是无为的做法,后者则是有为的做法。
4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43、如果我们把“道”看作一个个的个体,那这种对立就像老子所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等等,推而广之。
4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5、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德经·第六十章》
46、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47、第五句:“过去酒逢知己千杯少,现在酒逢千杯知己少”。
48、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49、不争的人,不把时间耗费在竞逐名利,把所有精力投放在自己的领域中,埋头苦干。
50、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 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曰: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普天之 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 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商场之高手,也为而不争。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 所作所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
51、出自《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轻率就会失去自己的根基,急躁就会丧失主动权。
52、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5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5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55、出自《老子》第六十二章。市尊,赢得人尊敬。市,换取。加人,处于人之上,指为人所看重。美好的言辞可以赢得人尊敬;美好的行为可以使人敬仰。
56、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57、行:路程。 始:开端,起始。 足: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哪怕一千里那么远的行程,也是从脚下开始起步的。比喻无论多么大的事情,都得从头实施,循序渐进来完成。
58、说一句谎话,要编造一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59、一百〇常当勤心忏,无始一切罪。诸障若消灭,佛境便现前。
60、最大的祸害就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就是贪得无厌。知道知足的人,经常都是心满意足的。在西方的观念中,往往赞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而在中式智慧中,我们经常强调要知足常乐,不要奢求太多自己能力外的事情,因为和自身条件不匹配的欲望,往往会带来灾祸,因为你容易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手段去满足,比如校园贷中的裸贷等等,或者去抢劫、杀人,走上歪路。
61、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62、不甚酒力,体会不了酒的美味,但却能感受知已的妙处。没有朋友的人生是孤独的,不完整的,可是,因为生活的忙碌,渐渐少了联络,友谊就变的淡了,所以,抽点时间,联络朋友一起聊聊天,让情谊在笑声中升腾,当朋友遇到了难题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挺身而出,即便帮不了忙,安慰也是最大的支持。
63、一百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