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实践
1、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2、评价(价值):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反映在课程上,就是要求以培养学生“生活力”为目的的生活课程论取代旧的传统课程论。生活课程论的主要特点是:①把书作为一种工具,主张过什么生活用什么书;②主张用以生活为中心的生活指导书代替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③主张把社会之需要与能力,个人之需要与能力及生活事业本体之需要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的主要依据。
3、①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从生活的横向发展来说,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从生活的纵向发展来说,生活伴随人生命的始终,教育也是如此。
4、为了解决普及教育中师资缺乏、经费匮乏、女子教育困难等问题,陶行知提出儿童是中国实现普及教育的重要力量,所以推行“小先生制”即“即知即传”,人人将自己所识的字,所学的文化,随时随地地教给别人,儿童是这一过程的主要承担者。陶行知认为小孩也能做大事,“小先生”不仅教别人识字学文化,还教别人做“小先生”由此知识不断得到推广。“小先生制”是贫穷国家普及教育最重要的钥匙。
5、生活即教育的意思就是说,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和目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只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才能教人积极向上。
6、以生活教育思想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三力”“四会”
7、陶行知先生在世时,十分愤慨于“应试教育”,他认为这是“杀人的会考”,把教育笼统到考的必须教,不考的不教,这样的教育是极大的讽刺。陶行知先生在书中说道:“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而现在的大部分学校过于急功近利,只注重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忽略培养学生的人格以及综合素质,导致学生进入大学后出现一系列问题:长期缺乏管束,沉迷网络游戏;攀比心理作祟,网上贷款消费;室友关系处理不当,发生流血事件;论文抄袭、剽窃严重……这样的高分青年,却不是国家所需要的人才。人不光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道德、有良知,把教育回归到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上,对今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需要摒弃考试成绩是检验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的错误思想,成绩只是彰显学习能力的一部分,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8、(alittleefforteverday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实践)。
9、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10、他强调不要空谈教育和生活,认为只有发明、制造、运用工具才是真教育,要教会人具有独立的职业,使人能过独立的生活。所谓独立的职业,就是使人具有一种技能。人有了独立的职业,便能自立、自强。
11、陶行知把特殊人才教育视为密不可分的建国教育和抗战教育的结合。抗战是首要任务,而建国是不远的目标,在育才学校中通过培育苦难儿童中的特殊能力的人,根据生活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培养难童中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教育他们,使他们能为抗战出力,为之后的国家建立建设出力。在对抗侵略的战争中,要想解决根本问题,通过扶助一个战争中的孩子是没有效果的,只有大力兴办培训人才型的学校,才能使更多的中华子孙成为利于人民,国家的人才。
1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13、教育的最高追求来源于生活,又升华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源泉。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意义。”这样的教育,才是人民所需要的教育,不脱离实际需求,又满足于当下。让教育回归于生活,能够使更多的孩子受益,使他们不再好高骛远,懂得并不是只有当航天员、科学家、CEO才是志向远大,懂得尊重每个岗位平凡而伟大的人。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切要从实际出发,杜绝一切脱离实际的揠苗助长,比如“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以成绩论英雄”。教师用成绩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是一种必要的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是硬道理,生活不仅需要一个会读书的青年,还需要会做人、做事的好青年。
14、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15、解放儿童的时间,让儿童做支配时间的主人,给他们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学一些他们自己渴望学到的知识,做一点他们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16、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
17、 “做中教”和“做中学”,培养实践型人才
18、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
19、他认为“学校即社会”是半开门,“社会即学校”是拆除学校围墙,在社会中创建学校。
20、(2)“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
21、假期我有幸阅读了《陶行知文集》,受益匪浅。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
22、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23、我个人认为,你可以去借鉴参考知网论文。既然你参加的是研究生考试,那么读写论文就是你整个研究生生涯必备技能,如果你能在333考卷上提前体现你的学术能力,你觉得分数还会低吗?
24、在学习中掌握和探究的状态是自觉的,积极主动的。它启发学生,伴随学习,又是学习的终极目标之一。具备了这种品质,才能持之以恒,活到老,学到老。
25、作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满爱的阳光,把爱的种子播种在泥土里,就能让娇嫩的幼苗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26、(2)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
27、评价(价值):社会即学校,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使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贯穿了普及民众教育的苦心,值得肯定。
28、在育才学校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到处奔波,筹措资金,以维持学校的日常生活,当时有人嘲笑他这样做是抱石游泳,学校如同重石,很可能将拖入水底,还是弃石为好。陶行知不予理会,他坚定而乐观地回答:“我不是抱石头游泳,而是抱着爱人在游泳,越游越起劲,要游过急流险滩,达到胜利的彼岸。”陶行知引学校为“爱人”,他不把学校学生当“石头”,正表明他在艰苦险恶的逆境中对学生倾注了他全部炽热的爱,竭尽奋斗之力将他们安全送达理想的彼岸。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成为学校。“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办学者及教师都充满着爱,爱教育爱学生,方能奋斗办出像样的学校。
29、 针对道德情操,教师要增强奉献与创新精神,对教育工作精益求精。
30、据了解,陶行知教育基金会于1984年成立。“科教强国·乡村振兴”公益活动是由陶行知教育基金会与各省相关部门在全国开展的一项精准助学公益活动,旨在弘扬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实践,推动和鼓励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宣传、研究和实践,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及相关事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1、AbstractTaoasapioneerofmodernChineseeducationtheoryandpracticeoflifelongcommitmenttoeducationandhiseducationalthoughtforeducationandsocialneedsandhumandevelopmentassocialsubjectsinitsaccumulatedexperienceoflearningandpractice,effect,themeaningoflifeandotheraspectsofcognition.
32、(4)柳钦.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
33、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
34、有个男生他叫李程雨,他是班上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上课做小动作,弯着腰,不抬头,小眼睛滴溜溜乱转,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老师写一举一动。作业马虎、少做甚至不做;下课吵吵闹闹,一刻也不停。怎么办?我不能让他在我的手下变成问题生。我的语文课上,我故意走到他的座位边,暖暖地看上他一眼。他显得更加羞涩了。我又轻轻地推一推他的脊背,他把腰挺直了。可是,过不了一会儿,背又塌了下来。我一次又一次不经意地走过的他的座位,一次又一次爱抚他的头颅,并投以鼓励的目光。他的背直了,眼睛睁开了,第一次把目光,属于他的感激的目光投向了我。我欣喜若狂,我给他示范汉字的书写,我帮他擦去错误的答案……他越来越认真,越来越努力,虽然比不上曹文奥的书写和成绩。相信,他会越来越棒。因为有爱的浇灌,小苗的成长会更加茁壮。
35、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真正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并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仍是我努力的目标。
36、“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37、陶行知觉得,中国作为一个农业人口数达到百分之八十五的农业国家,农民作为国家的最低阶级,受到无情的压迫和摧残,创造物质但是却不能享受,受教育的权利也被剥夺。他对中国劳苦大众的悲惨遭遇十分的痛惜,他希望通过他的教育实践来使中国的农村改变,使农村的教育改变。
38、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也叫起源论,陶行知认定教育来源于生活,主张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
39、六大解放,是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和民主教育思想的反映,可以理解为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原则。
40、主张事情是怎样做的,学生就应该怎样学;学生是怎样学的,教师就应该怎样教。教法和学法都来源于做法,统一于做法。
41、 意义:“社会即学校”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改变了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使教育的工具、环境 大大增加,有利于拓展学生知识,增强学生能力,并使被传统学校拒之门外的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
42、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其说是学对人就是教。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43、对学生没有爱,即使教学也没有失去了教育的本质。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没有用心进行沟通和交流,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教育本来就要用爱去浇灌,心与心交融才能回报以真诚。
44、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教育思想今天仍在广泛推行。每次读到陶行知的话时,我总会感叹,他怎么那么先知先觉?他怎么会总结出那么多精辟的话?“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仔细辨辨,妙哉妙哉!真正让我了解了陶公“行知”名字的用意!
45、“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必然结论。陶行知主张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在书本,而应扩大至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中去,向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学习,使学校教育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紧密相连,形成真正的教育。
46、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生活教育理论在反传统的旧教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揭露并批评了旧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山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在当时的历史下,对普及识字教育、扫除文盲,在很多方面是适应的。
47、“陶行知教育思想及对当代的启示”可以说的333必背知识点,且基本考的都是分值最大的论述题。那么书上的知识大家都会背,在当代的启示这个部分如何脱颖而出拿高分呢?
48、要是手脑联盟教用脑的人,用手就用手的人用脑教,一切人都把双手和脑拿出来用。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49、陶行知认为,小先生制能够解决师资不足、经费缺乏的问题,是穷国家普及教育最重要的钥匙,能够帮助群众在谋生的同时进行文化学习,也能够促进女子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