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自己谦虚的成语
1、今天就为大家准备五十个容易用错的成语,还不赶紧收进口袋,顺手分享一波?
2、 务农息民:甸:勉力从事。努力发展家业生产,让百姓休养生息。
3、(管见所及):管见:从管子里看东西,指见识浅陋。谦虚的说法,表示自己见识不广,意见未必正确。
4、(谦躬下士):犹言谦恭下士。谦虚恭敬地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士人。
5、解释: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形容自己谦虚的成语)。
6、(卑辞重币):卑:谦恭;重:厚;币:礼物。说谦虚的话,送厚重的礼。形容对人有所求。
7、必恭必敬:必:一定;十分;恭:有礼貌;敬:尊敬;有礼貌地对待。形容态度神情十分恭敬谦逊。
8、例句:大家对我们公司有什么意见请尽管提,我们~,虚心接受。
9、 务本力穑:本:指农业;穑:收割谷物,这里泛指农业劳动。指努力从事农业劳动。
10、 忘餐失寝:忘记了吃饭,顾不得睡觉。形容专心努力。
11、(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2、为了更准确的表达一种意境,我们完全可以采用成语的方式,这样用冗多字数才能说明白的话都能用一个成语代替。但随着社会发展,一场新语言思维的变革正在到来,打破了我们很多认知。但在正式场合或者“说正事儿”的过程中,用错成语是非常尴尬的。
13、(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14、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用于谦词。
15、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不少人凡形容美好事物都用这个成语,错。
16、意气用事: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不能用来表达“讲义气重感情”。
17、 惊人之举:值得赞叹的、令人惊奇的、好像超出人的能力或努力所达到的事情。
18、出自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
19、 身体力行:身:亲身;体:体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20、(闻过则喜)——过:过失、错误;则:就。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就很高兴。形容虚心接受意见。
21、 路在人走,事在人为:路是人走出来的事情成功是人做出来的。指在一定条件下,事情的好或坏在于人的主观努力。
22、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23、 不敢告劳:努力做事,不诉说自己的劳苦。比喻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多用在自己表示谦虚)。
24、(执经叩问)——执:拿着;经:经书;叩问:询问。手拿经书,向他人请教。形容虚心向他人学习。
25、 废寝忘食: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26、也说大智如愚。形容聪明的人,不炫耀自己,从表面看好像很愚笨。
27、(引玉之砖):自己表示谦虚的话。比喻为了引出别人高明的意见而发表的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
28、犬马之报(quǎnmǎzhībào)真诚报答他人的谦辞
29、 久坐地厚:比喻在某一职位上长期磨炼努力,地位自然安定稳固。
30、 孜孜不息:孜孜:勤勉的样子。指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31、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32、(不敢告劳):努力做事,不诉说自己的劳苦。比喻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多用在自己表示谦虚)。
33、 再接再厉:接:接战;厉:磨快,引伸为奋勉,努力。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34、首鼠两端:迟疑不决。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35、(不敢告劳):努力做事,不诉说自己的劳苦。比喻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多用在自己表示谦虚)。
36、 发愤图强: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37、满招损,谦受益----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38、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被用于毫不犹豫地做坏事,就错了。
39、(谦冲自牧):谦冲:谦虚;自牧:自我修养,克制。比喻谦虚谨慎,自我克制。
40、(整瓶不摇半瓶摇):比喻真正有学问的人很谦虚,知识浅薄的人才自以为了不起。
41、(纳头便拜):纳头;低头。一见面就低头行下拜礼。形容人谦虚有礼貌。
42、(1)写景作文必备素材,好词好句好段好诗太全了,一定帮孩子收藏好!
43、译文:很有胆量而不露声色,表面上好像胆小,“若怯”深处是“大勇”;很有智慧而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 “如愚”背后是“大智”。
44、我先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才华出众的人不要数典忘祖。
45、倾听是一种与人为善、心平气和、虚怀若谷的姿态。
46、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47、克恭克顺----克:能够。能够恭敬而顺从,一点也不执拗。
48、一个是美玉无瑕,一个是谦谦君子,有什么好怀疑的?
49、(刍荛之见):刍荛:割草打柴的人。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
50、(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5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52、出处:宋·吕祖谦《吕东莱文集·杂说》第二十卷:“语有力而不露锋芒者,善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