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倍功半的意思
1、假期里的一天,一个商贩到村里卖西瓜。只听商贩说:“西瓜可以用玉米换,10千克玉米可以换9千克西瓜。”我想吃西瓜,妈妈便说:“那就用玉米换西瓜吃吧!”我调皮地说:“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只要让我吃到西瓜就行。”于是,妈妈提了一篮子玉米去换西瓜,我也跟了过去。商贩一称,妈妈的玉米是8千克。商贩问妈妈篮子有多重,妈妈答不出来,于是商贩说:“再称篮子重多少挺麻烦的,干脆这样吧!我先不减篮子的重量,仍按每千克玉米换0.9千克西瓜给你,这时应给你0.9×8=2(千克)西瓜,我连篮子一起称给你2千克西瓜就行了。”妈妈觉得这样办既省事又合理,于是就同意了。
2、还有就是思路的问题,人生不只有设置好的答案A、B、C、D,而我们却习惯了只会选这四个选项,脑子里根本就没有自己也能创造答案的选项,要注意这是自己的人生,不是考试题。本书中,有这么一则故事和作者的思考,让我颇感惭愧。
3、力量举规则有指出深蹲深度的具体指引,因此,如果按照力量举的标准来讲,蹲得不够深就是不少小伙伴常犯的一个技术性错误。当然,如果你不是选择玩力量举,半蹲并不是一个完全的错误,但当你想记录知道自己的深蹲次数,那半蹲的次数就不能作为参考标准。(事倍功半的意思)。
4、这次的结果果然是正确的!看来,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细心啊!数学知识真是有趣!
5、 这是因为记笔记只是复习巩固环节的开始。记笔记记得多,说明学生态度很认真,这非常值得肯定。我也特别喜欢勤奋的学生,很想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不过,他们需要优化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节奏。
6、我苦思冥想,突然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兴奋地说:“我知道了,答案是10个!”
7、当新人进入一个新环境,他对新环境的方方面面其实都是陌生的;这个时候,新人不要想着“创新”,更多的应该是“适应、熟悉”。等到新人变成“老人”,再来谈创新!
8、我们可以试一下,下列词语,给你5秒钟,按顺序记住,你能记住几个?
9、“我跟你说啊,昨晚我4分钟就刷了一次图,后面玩一次完美通关,用了我足足半小时,早知道我一开图就突突突了!我2点多才睡,现在困死了。”他手舞足蹈地给我比划着。
10、味莼园以几及百亩之地,广栽竹木,大开池沼,远在郊之外,断绝尘嚣之声,宜乎人人不惮车马之劳,夜夜来为不速之客。
11、就算在这种情况下,你也没有任何理由要抗拒进行深蹲。看完这节课,你往后的训练,可以尝试假如半程深蹲,再逐渐降低杠铃深度,相信你可以很快地找到适合自己进行深蹲的深度。
12、迎面走来的是一个5尺大汉,他叫虎哥,我的大学室友,应届中秃肌肉汉。
13、永远不要被客户牵着鼻子走。当客户说“几天后再联系我”,或者是“一个月后再联系我”,绝对不要相信客户的这种说法。我们必须按照我们的进度来和客户沟通,随时保持与客户的联系。
14、但通过事后的测试和了解发现,他们在其他领域中,哪怕只是简单的记数字,并不比普通人强太多!
15、请看一项关于锻炼记忆力的实验: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史蒂夫尝试记忆数字。最初,他像普通人一样,只能记住8个左右,经过练习,慢慢的突破9个、10个……,最终,他的成绩达到了不可思议的82个数字!
16、网络媒体是一个突然侵入的不速之客,还是一个和睦友好的邻居?
17、上级领导做的指示和要求,肯定有其合理性和实用性,而且多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科学合理的。“听上级领导的话”,实质上就是上级领导在帮助新人更快、更好的融入到新的团队中去。
18、尤其是孩子,他们保持专注的时间本来就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在给孩子安排练习的时候,不要一味追求时间长度,而是要保证孩子在练习时候的专注,提高效率。
19、注意:错误选择训练穿的鞋,也会产生这个问题。
20、 事实上,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利用课堂笔记,就可以快速回忆起老师的引导过程,甚至能还原老师讲解时的情景。记好笔记,就能保证复习时不遗漏重点;记好笔记,就能保证上课时未听懂的部分,能够被重新思考和解决。
21、但我们从盲棋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想要记住这盘棋,该有的是什么?不是记忆力,而是对棋局的了解。放在题中,也就是对题型的了解。
22、我恍然大悟,只差一点点,唉,怎么就这么粗心呢?
23、●这个句式同时也是《来都来了》第二季对谈招募中的一个环节,回复关键字[报名]就可以收到报名链接啦!
24、起杠时,在抓杠的动作不够专注,是其主要原因。这种问题通常会发生在新手中。
25、一味接受指示、不分对错,将是事倍功半,得不到赞赏和鼓励。
26、当然,一味的蛮干往往会事倍功半,复习也要讲究技巧。
27、如果选择的时机不当,往往事倍功半,出师不利会打乱整个布局方案。
28、是因为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人类的奔跑基因发生了进步?当然不是,如果真的身体素质可以提升30%,那就不是进步了,那是进化。
29、孙宰是全家动员,招待这位落难的不速之客,使杜甫一家老小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30、南辕北辙 ( nán yuán běi zhé )
31、“早起”对于虎哥来说,意味着什么?有没有一件事,对于你就像虎哥的“早起”一样?
32、刻意练习需要你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否则你就会无法进步。舒适区就是那些孩子已经掌握的技能,重复练习已经掌握的东西,孩子没有进步,也就懒得努力。但如果给孩子的任务太难,那孩子也会害怕,会退缩,不愿意学。
33、擦着嘴边的口水,我从床上爬起来了。打开衣柜,拿好衣服,走进卫生间洗澡。
34、这也就是为什么,经常会有“XX世家”。“体育世家”“表演世家”“数学世家”……不是因为基因,而是因为人家世代有着明确的训练方式,从小就开始“刻意练习”!
35、 会学习的学生,每天会做好课后总结,并把自己的整理、思考、拓展、新的疑问记在笔记上。这一招,就足以使得自己保持领先。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因为没有每天复习巩固的习惯,没有课后总结笔记,所以,每天就落后了别人0.1分。0.1分,确实不多,但是,10天就是1分,300天就变成30分。荀子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6、“我怎么知道,晚上这么多事情要做,要看书,要学习,要写日报,还要打会游戏。你行你上啊!”放下正在擦着的毛巾,我穿上衣服就准备走。
37、继续窝在房间角落,看书,听课,一直到接近上班的时间。
38、战国中期,战乱频频,民不聊生。孟子对学生说:“当年周文王施行仁政,仅以方圆一百里为基础,步步为营,就打败了商纣王,拯救了百姓。如果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也能这样做,只要付出一半的代价,就能结束战乱统一全国。”
39、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总是觉得自己像是个不速之客,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感觉自己好不被接受。
40、“起太早,太累了,没力气啊!我跟你说,今天下班挤地铁挤得我要死,一头的汗,身体最近应该是虚了……”我说着就把洗发水打头上了,一边搓着一边念叨。
41、“我帮你看看,你之前的工作不好吗?”我说。
42、春天里的一天早晨,我家阳台上来了一位不速之客--燕子。
43、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
44、(出自):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八回:子牙公须是亲自用调虎离山计,一战成功。
45、那太好了!鸭妈妈就安心地牵着鸡毛的小手回家去了。其实她哪知道是中了鸡毛鸭的调虎离山计了呢。
46、事倍功半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shìbèigōngbàn,形容做事的方法费力大,收效小。
47、可见,所谓的“天才”和杰出人物也一定是经过刻意练习的结果。
48、例句:如果在学习中不向其他人请教,只靠自己摸索,往往只能得到~的结果。
49、我边想边写:工作量是1,效果是工作量的两倍,百分数应该是200%。
50、我急得大喊起来:“妈妈,你看,按商贩的换法,10千克玉米换9千克西瓜,假设篮子重10千克,西瓜和篮子共重20千克,换回的西瓜和篮子应是:9+10=19(千克),而商贩的算法是:20×0.9=18(千克),商贩就少给19-18=1(千克)。简单地说,换回的西瓜比玉米少,但篮子不变,商贩将篮子的质量也缩小了,总质量随之变小,而称的时候,篮子的质量是不变的,总质量中少的篮子的质量实际上是少的西瓜的质量。”这时,妈妈才恍然大悟,竖起大拇指夸我,说我真是遇事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51、 很多小伙伴希望杠铃的运动轨迹在脚的正上方。除了他们没有留意脚岔开的角度以外,他们也没有留意到脚的站位。
52、“一回来就睡着了,哪有时间写,等等就去写。”说着,我就把沐浴露的泡沫从身上冲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