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智慧名言
1、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曾国藩
2、曾国藩很善于对知识的活学活用,他早年读书为官之时信奉儒家思想;后来治理湘军,镇压太平天国时采用法家思想;功成名就之后,他又转向了老庄的道家思想。这是对诸子百家学说的活学活用,而且用的时机都很正确。假如他少年用道家思想,晚年用法家思想,那就糟糕了。
3、忍得一时,伸得一世。坚忍不仅只在得意时,要埋头苦干,尤其是在失意时咬牙坚挺,绝不灰心。曾国藩经常以坚忍精神劝其兄弟,坚忍是一种品质,苦难也是人生的一种财富,只要在苦难中坚忍挺立,不仅在精神上会更加成熟、更坚强、更完善,最终也会取得事业上的胜利。
4、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5、人若少知自爱,岂有营营逐利,甘为商贾之行?只心有所系便是欲,便当极力克治。不然,恐流弊无穷。——曾国藩
6、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尔摧沮。(曾国藩的智慧名言)。
7、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8、1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9、道德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直自律,而不是他律。罗翔老师告诉我们的及时行乐人生金句(篇二)所以你才会真正的意识到,往往是那些善良的愿望导致了人间地狱,凡是想在地上建立天国的,最终,都是通往人间地狱。
10、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11、 ●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曾国藩
12、112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
13、 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 为福,心劳为祸
14、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
15、盖人不读书则已,亦即自名曰读书人,则必从事于《大学》。《大学》之纲领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
16、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17、关于身体健康,咱们这一阶段都关心身体健康问题。曾国藩说,“天下百病,生于懒也。”曾国藩认为,一般而言,人得各种疾病除了遗传之外,主要是因为懒。不爱运动,光吃不动,就容易得肥胖症,就容易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懒得洗手,懒得洗脸,不讲卫生,就容易得传染病。曾国藩说的很对,很多人得病,尤其是传染病,就是源于“懒”,源于粗心大意,最后得了疾病,自己也痛苦。
18、德不怕难积,只怕易累。千日之积,不禁一日之累,是故君子防所以累者。——曾国藩
19、清王朝,享国297年,开创了长达百年的“康乾盛世”,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这三位帝王,将中国封建王朝推向全盛时期,其统治范围之广(清王朝鼎盛时期,领土面积保持在1300多万平方公里长达百余年)、人口数量之多(乾隆初年,全国人口突破1亿人;乾隆末年,人口达3亿,并长期保持增长)、对外贸易之盛(有清一代,特别是康乾盛世及以后,中国对外贸易始终保持顺差)、国防军事之强(主要指清初的开疆拓土)可称史无前例。然而,到了嘉庆朝、道光朝,国力由盛而衰,直到20世纪初,1912年清帝逊位,爱新觉罗氏正式退出统治者的舞台。
20、盖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理,自然随之。
21、酿五百斛酒,读三十年书,于愿足矣;制千丈夫裘,营万间广厦,何日能之。
22、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皆由存心不厚,识量太狭耳。能去此弊,可以进德,可以远怨。
23、纶綍褒崇迈古今,生而旗常,殁而俎豆;忠诚浩气塞天地,下为河岳,上为日星。
24、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25、诚中形外,根心生色。古来有道之士,其淡雅和润无不达于面貌。(《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岁月是一位雕刻师,善待他、培养他、成就他,他才能完成精美绝伦的作品。
26、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27、1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曾国藩
28、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曾国藩
29、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30、曾国藩的一生,波斓壮阔,权震晚清官场。“立德、立言、立行。”死后留下了很多优秀著作,《曾国藩家书》《冰鉴》《挺经》等,也有很多经典名言,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31、罪莫大于好进,祸莫大于多言,痛莫大于不闻,过莫大于不知耻。
32、人皆有爱生恶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见善不明耳。
33、1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34、101三寡: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35、执着于房子的人,活得就更累了,赚钱舍不得花,舍不得用,舍不得穿,逢年过节也舍不得回家,怕多用车费钱。很多人存十几年,只够买个首付,然后全家跟着还四五十年房贷,这是什么生活?过得是什么日子?
36、 ●人只是怕当局,当局者之不足以旁观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得失而奋也。只没了得失心,则声气舒展,此心与旁观者一般,何事不济?--曾国藩
37、妖魔嬉笑着爬出殿堂。上帝却视而不见,无动于衷。——海伦·凯勒
38、读书人学习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就不会甘于在下流,有见识就明白学问没有尽头,不能用一种知识让自己满足,有恒心就一定不会有成就不了的事。这三种品质不能缺一个。
39、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40、解释:好的名声,可以去依恃,但是不可以去过分的依赖。能够善始的人,不一定会善结,以百里为目标的人,走到了就是里才可以称得上是走了一半。
41、卡夫卡说:一本书就像一把利斧劈开我们冰封的内心。
42、46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43、因为没有买就没有卖,就是因为买方市场处罚太轻,才有那么多卖方市场。
44、 ●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曾国藩
45、杨绛:把平凡的日子过出乐子,相守就是最有趣的事
46、军事两手之际,物议指摘之时,惟有数事最宜把持得定:一日待民不可骚扰,二曰禀报不可讳饰,三曰调度不可散乱。譬如舟行,遇大风暴,只要把舵者心明力定,则成败虽未可知,要胜于他舟慌乱者数倍。(《曾文正公全集杂著》)一语点醒梦中人。我为事之帅,心为我之帅。任何事情,到了任何时候,都未必不可把握。只要我手中有令箭可发、有将士可用,就不能说是失败。只要我手中有剑、一息尚存,谁也不能认定大势已去。待手中一无可用,只要我心未死,也是卷土重来未可知。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8)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8)研究一粒石子的构造,才能了解一座大山的变迁。
47、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48、人言果属有因,深自悔责。返躬无愧,听之而已。古人云:“何以止谤”,曰:“无辨”。辨愈力,则谤者愈巧。”——曾国藩
49、180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50、人有差错,他怕你恼,便当含容,若责之不已,他知你意不可挽回,反不怕起来,有何趣味?——曾国藩
51、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曾国藩
52、 ●两君子无争,相让故也。一君子一小人无争,有容故也。争者两小人也,有识者奈何自处于小人。--曾国藩
53、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54、苏轼一生充满智慧的20首诗词,不读懂不足以谈人生
55、166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56、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57、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58、提出良心,自作主宰,决不令为邪欲所胜,方是功夫。
59、1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60、1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61、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62、1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63、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64、人须是一切世味淡薄方好,不要富贵相,常自激昂,便不得到坠堕。——曾国藩
65、凝神静虑,守住当下,收回驰骛的心,再复杂纷乱的事情,我只是位看客罢了。
66、“后来我才想明白,与其担心未来,不如现在好好努力。这条路上,只有奋斗才能给你安全感。”
67、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皆。尔曹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68、86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69、 ●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曾国藩
70、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