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廉的10首古诗
1、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绝做官而被大火烧死。他们是贫贱愚蠢还是贤能清廉,至今又有谁知道呢?现在留下来的只不过是满目乱蓬的野草而已。(关于清廉的10首古诗)。
2、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关于清廉的10首古诗)。
3、客中无伴怕群行。《好事近?登梅仙山绝顶望海》挥袖上西峰,孤绝去天无尺。
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5、全词构思新颖委婉,思路回环反复;笔情跳脱,风格清奇;语言轻巧,淡雅饶味;有峰回路转之妙,有超轶绝尘之感。
6、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关于廉政的古诗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7、“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朝名臣于谦自幼聪颖过人,青年时代就写下了著名的诗篇《石灰吟》。在三十余年的为官生涯中,他清正廉明,兴利除弊,刚正不阿。于谦在河南、山西巡抚任上,进京公干。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地方上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我带有两袖清风!”并作《入京诗》以表心声。
8、深密养廉宁极——元冯尊师《苏武慢·避世安时》
9、(砥廉哲理启示)高尚的情感和坚韧的意志,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要像石灰那样,顶住千千万万的诱惑,经过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身碎骨的磨炼,才能够形成,并且将清白留在人间。竹石(清郑燮(xi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10、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11、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提诗拒金(吴纳)(明)萧萧行李向东迁,要过前途最险滩。
1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13、黄庭坚的一生,也曾得意过,也曾贬谪过,许多优秀的诗词,都写于贬谪时,他将人生的悲喜,写成诗作,予后人以滋养。
14、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15、(译文):清私心是治事的根本,讲直道是立身的宗旨。好木料终成栋梁,好钢材坚强不屈。仓多存粮偷吃公粮的鼠雀高兴,野无杂草常啃青草的兔狐发愁。牢记先贤留下的立身处事的教导,决不能让后人想到我而觉得羞耻。
16、虽然诗篇主要表达对文宗的哀惋之情,但我们还可从多个层面对其丰富的内涵予以另外的解读。我们从这首作品流露的深切哀惋情绪中,还能读出作者对文宗勤俭贤德而失败的深深不解,对“成由勤俭破由奢”这个历史定规的质疑。
17、记得多去感受一些生活中让你觉得快乐的时刻。
18、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
19、反腐倡廉,自古有之。从古代一些清官廉吏所著诗词中,可以看出他们淡泊名利,清心直道;关心民瘼,体恤民疾;公正廉洁,励精图治,深受老百姓的拥戴和推崇。他们或为表白心迹志向,或为警示自身慎独,写下了许多催人奋进,充满正气的诗词。这些诗词传诵千古、流芳百世。
20、“清风凉自林谷出,廉洁源从自律来。”廉政古诗中也有用寒来代清风的。清代郑板桥在辞官离开潍县回乡时,画竹赠别潍县士民,画上题写了《预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囊橐就是口袋,口袋空空两袖寒,就是说为官清廉,清风两袖不胜寒。郑板桥是康熙时期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其著名诗篇《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通过对岩竹坚韧顽强品质的赞美,以表达自己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骨气。
21、(注释)平明:黎明。楚山:指镇江一带的山。
22、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23、译文: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
24、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25、译文: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26、这两句诗原本在于写相思之苦,并表达出至死方休的坚贞爱情。但是,同样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砥廉启示。
27、作为宋代大诗人之黄庭坚对宋诗的影响甚至超过了一代大文豪苏轼。他留下的一首首宋诗佳作,后人吟咏不绝。
28、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9、炎热的夏夜,他登楼眺望,只见山光、水色连在一起,辽阔的水面上菱角、荷花盛开,飘来阵阵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