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经据典的意思
1、两人一起去找孔子评理。孔子说:“三八就是颜回,是你错了,把帽子给人家吧!”
2、 但是我们写文章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全社会向的,所以我们无论是写作还是引经据典都要尽可能的做到平淡朴实,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大家可以回想下,我们看鲁迅先生的文章,看老舍、巴金这些大家的文章,是不是都会产生这样一种错觉?“感觉就像写流水账一样嘛”“这我也写得出来呀”“怎么感觉也就那样啊”,没错,因为他们的文章已经度过了炫耀技巧和文字华美的阶段,用最朴实的语言,用大家都听得懂的话,讲出最大的道理来,所谓:“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就是这样的道理了。
3、说到此处,顺便插一个知识点,骈文的发展史。
4、 赵宋代古文运动改造骈文,出现“宋四六”(也叫新体四文赋)。
5、我们以前讲过之所以有海明威式的文体,是因为海明威是一个派驻在国外的记者。他在写电讯稿的时候,除了要把一件事情说清楚之外,还要千方百计节省电报的费用,因为那时候电报的费用是非常高的,所以他被迫需要用最简单的、最少的字去把一个问题说清楚。
6、2018扬州小升初家长QQ群:591131943
7、 比如说,2017年是建军90周年,习近平在位已经两次阅兵,会让你就此事写篇议论作文。
8、《后汉书·荀爽传》:“爽皆引据大义,正之经典。”
9、那种写作文的经历真是记忆犹新!终身难忘!!
10、所以,我也就很难用通常做节目的方式来做。因为,一旦我意识到演出开始了,我就进入到了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努力的“用嘴写文章”:明明是一个很好的口头表达,最后都会不由自主的在非常仓促的时间里把它转成书面语言。
11、 有的孩子认为多用名言警句证明自己“懂得多”,但老师不会这么认为,用那么多名言警句跟背课文有什么区别?一篇作文有三处左右的引用就算可以了。
12、老陈博古通今,说话时总是引经据典,让人无法反驳。
13、 如果掌握了作文基本功也就是“引经据典”。往往一句名人名言或典故的说服力,顶上你写几百字。所以,掌握“引经据典”的写作技巧非常必要。
14、开国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15:00在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举行的仪式,直到21:00才结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
15、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为了造语惊人,对仗工稳起见,有些文豪们简直不恤胡说八道的。
16、 单说《权力与繁荣》,关涉不同经济体的发展,奥尔森通过全书回答:不同类型的政府如何阻碍或促进经济增长?以及,随着苏联体制的崩溃,为什么市场经济没有能够在前苏联、东欧国家繁荣起来?
17、参加辩论的两组同学引经据典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18、标准,法则:~章。~制。~故(a.典制和掌故;b.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范。~雅。~礼。~型。
19、(解释):玲珑:精巧细致,指人灵活、敏捷。本指窗户明亮轩敞。后用来形容人处事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
20、出处(1)宋·夏元鼎《满庭芳》词:“虽是无为清静,依然要八面玲珑。”元·马熙《开窗看雨》诗:“八面玲珑得月多。”
21、尽管引经据典地说了许多,大家仍旧不支持他的看法。
22、所谓经典,其实就是一些特别复杂的表述都难以说清楚的事情,它一句话就说清楚了。它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就是因为它的表达最直接,最简单,最直击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