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简介代表作品
1、©MaisonsdeVictorHugo/Roger-Viollet
2、time君将在留言里抽10位,送每人一份:
3、天真的埃斯梅拉达对法比一见钟情,两人约会时,弗罗洛悄悄在后面跟着,出于嫉妒,他用刀刺伤了法比,然后逃跑了。埃梅斯拉达却因谋杀罪被判死刑。
4、《九三年》是法国小说家雨果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74年2月。描绘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在1793年进行殊死搏斗的历史场面。
5、1831年发表的《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义小说。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紧张生动,变幻莫测,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故事发生在中世纪。(雨果简介代表作品)。
6、肖洛霍夫是20世纪苏联文学的杰出代表,给世界留下了《静静的顿河》《新垦地》(旧译《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等珍贵的文学遗产。1965年,肖洛霍夫因其“在描写俄国人民生活各历史阶段的顿河史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力量和正直品格”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7、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8、雨果在小说中塑造了旺代叛军首领朗德纳克侯爵及其侄孙、镇压叛乱的共和军司令郭文,以及郭文的家庭教师、公安委员会特派员西穆尔登这三个中心人物,围绕他们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情节,描绘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在1793年进行殊死搏斗的历史场面。
9、作为一个浪漫的法国人,雨果在生活中一直是个颇有情趣的人。就像有人偏好工业风、有人倾向于富丽堂皇,我们的大文豪维克多·雨果也有自己的装修喜好,那就是——中国style!
10、诗人瓦莱里:“(雨果)此人乃是力量的化身。”
11、陀斯妥也夫斯基是俄国19世纪文坛上享有世界声誉的一位小说家。他的创作具有极其复杂、矛盾的性质。现实主义派的作家从他的创作中可以吸收到有益的营养,现代派作家则把他的作品奉为经典,而称他本人为他们的先驱和导师。西方文学评论界对他的评价极高。他的艺术才华,连对他批判最为尖锐的革命作家也是无法否认的。比如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就说过他是“最伟大的天才“。主要作品有《穷人》《双重人格》《女房东》《白夜》和《脆弱的心》等中篇小说以及代表作《罪与罚》《被欺凌与被侮辱的》《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12、2岁时被英王詹姆士二世卖给童贩。童贩用手术破坏了他的容貌,使他脸部永远呈现笑容,充当小丑,被叫做格温普兰。格温普兰历尽艰辛。从海边逃生。被江湖艺人收留,并与收留的另一孤女组成3人流浪之家,四处卖艺,维持生计。
13、作家于勒·勒纳尔:“他是一座高山,是一片大海,或随便怎么说都可以,只是不能说其他人可与之比较的东西。”
14、此后20年间各处漂泊,此时期完成小说《悲惨世界》。1870年法国恢复共和政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雨果结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国。1885年5月22日,雨果辞世,于潘德拉举行国葬。
15、他到处发表演讲,号召法国人民起来抗击德国侵略者,保卫祖国。他还用他的著作和朗诵诗歌得来的报酬买了2门大炮,表现了崇高的爱国精神。巴黎公社起义时,雨果并不理解这次革命。
16、雨果何以成长为天才?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十九世纪,丰富而漫长,有峰回路转,有柳暗花明。有人说雨果一生写下的最精彩的小说,就是他自己的一生,跟随他的足迹即是在读一部多彩的十九世纪史。明珠美术馆与巴黎博物馆联盟(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馆)联合策划举办的“维克多·雨果:天才的内心”展览,共有五大展区,逾200多件雨果创作及相关作品展示,正是从雨果的人生历程出发,以影响他至深的重大事件与重要作品为时间线,带领大家看着这位天才从巴黎走向大海,从成年走向成熟,从文坛走向更广阔舞台。
17、《海上劳工》是法国伟大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作品。《海上劳工》表现了主人公与偏见、迷信及自然力的英勇斗争,塑造了一个集“约伯与普罗米修斯”于一身的海上劳工代表。
18、©MaisonsdeVictorHugo/Roger-Viollet
19、《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巴黎圣母院》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ト赛女郎埃斯梅拉达。
20、西方的字符普遍缺乏表意的功用,所以与汉字相比表意功能稍逊。雨果曾经创作画作以作为给自己的情人朱莉叶的礼物,画作中他们的姓名首字母交织在一起,以作为他们爱情的象征。此外,雨果也将C想象成新月,将S想象成蛇等,以赋予自己语言更多的象征意义。
21、“雨果的这部名著不仅有大量法国中世纪的典章制度和风俗人情,书中涉及很多巴黎的古代建筑,涉及诸如建筑学和炼金术的专门用语。雨果是诗人,雨果的散文是美文,译者不能无视雨果的写作风格和文字特色。”
22、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冉·阿让(JeanValjean)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该作多次被改编演绎成影视作品。
23、雨果天资聪慧,9岁就开始写诗。15岁写的《读书乐》受到法兰西学士院的奖励;20岁时因发表诗集的《颂歌与杂诗》,国王路易十八赐给他年金。
24、 译者程曾厚先生以对雨果的热爱和积累,将近耄耋之年着手翻译《巴黎圣母院》,并视其为一项学术工程。除了对译文的细致推敲,还额外为当代中文读者提供了其他中文译本罕有的一千余条注释和一百多幅精美图片,以助力读者在阅读经典之余,更好地体验中世纪法国巴黎的全貌。
25、1830年,雨果的剧本《欧那尼》在法兰西院大剧院上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浪漫主义在法国文坛上的主导地位。《欧那尼》写的是16世纪西班牙一个贵族出身的强盗欧那尼反抗国王的故事,雨果赞美了强盗的侠义和高尚,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倾向。
26、《哈姆莱特》代表了莎士比亚艺术的最高成就。一是结构方面,《哈姆莱特》突出地表现出莎剧情节生动性和丰富性的特点。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哈姆莱特》着重通过内心矛盾冲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深度。三是在语言上,莎士比亚表现了大师的风范,他将无韵诗体与散文、有韵的诗句、抒情歌谣等融为一体。(相关阅读:《哈姆雷特》节选、简介、简答)
27、2月26日是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的诞辰,他在法国甚至全世界都有很强的影响力,这位大文豪给世界人民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他的不朽名著《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至今深受全世界读者喜爱。
28、董纯对记者透露,当时中国国家话剧院为演好雨果的这部剧投入了很大力量,时任院长周志强、副院长严凤琦、王晓鹰等人亲身投入和指导。周志强等亲赴巴黎与法方落实合作排演方案。雨果的经典名著、法国的编剧导演、中国的实力艺术团队,这样“前所未有、意义深远的中法联手合作,都基于我们对雨果的崇敬和爱戴”。
29、《悲惨世界》是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其内容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
30、雨果1802年生于法国南部的欠尚松城。祖父是木匠,父亲是共和国军队的军官,曾被拿破仑的哥哥西班牙王约瑟夫·波拿巴授予将军衔,是这位国王的亲信重臣。扩展资料:雨果其人
31、1802年,雨果生于法国贝桑松,上有兄长二人。13岁时与兄长进入寄读学校就学,兄弟均成为学生领袖。雨果在16岁时已能创作杰出的诗句,21岁时出版诗集,声名大噪。1845年,法王路易·菲利普授予雨果上议院议员职位,自此专心从政。
32、与程曾厚教授分享雨果的世界之前,我们还将为大家展播《巴黎圣母院》的电影哦
33、©MaisonsdeVictorHugo/Roger-Viollet
34、©MaisonsdeVictorHugo/Roger-Viollet
35、巴尔扎克是19世纪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作家之也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小说家。他和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构成了19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两个高峰。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包含了91部作品,有两千多个人物。他将《人间喜剧》分为三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其中“风俗研究”主要描写法国当代社会风貌,内涵最为丰富,作家又划分了六个场景: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作品,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社会风俗史。艺术上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特点,尤其在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方面有出色的表现。(相关阅读:《的现实主义思想内容》)
36、在董纯和沈大力的共同努力下,雨果的《笑面人》于2012年被搬上中国国家话剧院的舞台,采用的便是由他们二人合译的中文演出本。
37、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汉·伊斯兰特》获得了小说家诺蒂埃的赞赏。与诺蒂埃的结缘,促使雨果开始转向浪漫主义并逐渐成为浪漫派的首领。
38、©MaisonsdeVictorHugo/Roger-Viollet
39、董纯对记者表示,文化交流首先是精神的对话,所有艺术都是人们心灵的表象。从事文化交流,在一定意义上是触及、感动人的工作。以雨果为代表的法国浪漫派摒弃“庸俗化”“庸俗文化”,呼吁人们不要被物欲所俘虏,正视当今社会现实。从这个角度来说,雨果戏剧对于中国观众的意义是深刻的,激发人们对当今社会进行思考。
40、雨果的画作不仅有技术简单的,还有许多复杂多元的。除了绘画之外,雨果还亲自为自己的画作制作画框。作品《高卢》描绘了站在风景中的雄鸡形象,雨果在该画作中用到了深色墨水来进行画面主体的绘画,也利用水粉来制造明暗对比。雨果最常用的绘画颜料是墨水,常用的绘画工具是羽毛笔,羽毛笔一可用于勾勒线条,亦可用其中的羽毛部分来进行晕染绘画。雨果尝试了其他的艺术工具,例如利用镂花模板来进行印制等。雨果的绘画还有许多象征意义,例如绘画《梦境》便给人噩梦的恐惧感。总结雨果的绘画,Gleizes教授认为雨果这样的浪漫派诗人一直在找寻实际物品背后的深远意义,文学和绘画都是他们表达自己想法的方式。
41、作者在信的开头并不是开门见山地说明自 己的态度,而是先提出对方错误的观点,具有极浓 的讽刺意味。这样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继续往下看,更能宣泄作者愤怒的感情。
42、冉阿让并且《悲惨世界》不仅仅只是讲述了冉阿让这个圣徒的故事,它还展现了一幅1973年法国大革命至1832年巴黎起义这一历史时期法国人民的政治生活跟社会生活画卷,但这些偏向现实主义的描绘对雨果来说其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为了讲述故事,而是为了政治上的诉求。《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为何是1796年被抓直到1815年才被释放,为什么男主偷一块面包要被判十九年?因为这中间的时间是法国最辉煌的一段时光。军事上拿破仑统一了欧洲,政治上废除了贵族跟宗教对人民的压迫,还颁布了影响了整个欧洲的拿破仑法典,而当男主被放出来时1815到1830正是路易十八恢复贵族特权,压迫民众的时期,而作为左翼政治人物的雨果在流亡时期创造的这部作品是有很大的政治考量跟政治隐喻在里面的。
43、《红与黑》成功塑造了于连这一典型形象。于连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出现的小资产阶级青年的艺术典型,强烈的自我意识是他性格中核心的和深层的内容,这种自我意识在环境外力的作用下,又生出自由平等观念、反抗意识和强烈的个人野心。于连的一生奋斗,激荡着追求自由平等的政治热情,也充满追求个人幸福的利己主义欲望。在他身上既体现了大革命过后英雄主义尚存的法国社会的时代精神,同时也投射出司汤达自身的人生体验和心理欲望。他身上所表现出的反压迫、求自由,坚定地追寻自我生命价值的精神,体现了人的一种普遍的生存需求,因而具有象征的意义。
44、虽然如此,他的对照原则却体现了积极浪漫主义文学企图扩大表现范围的要求。这个要求横扫了老朽的古典主义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