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短篇小说读后感
1、这些人都把各自的苦恼憋在心里,他们找不到人诉苦,也没有时间去伤春悲秋,因为慢下一步,下一顿饭又没有着落了。《苦恼》中马车夫约纳的生活固然悲惨,但并不是只有他一个人苦恼。契诃夫小说《苦恼》读后感2《苦恼》是契科夫小说创作中的一部重要代表作。评论家普遍认为,这篇写于1886年的小说,标志着契科短篇小说主题从早期幽默讽刺风格走向更严肃深刻风格的重大转变。
2、人看人的眼光应该平等,人与人交往关系应该很纯真。后天努力所得来的“财富”固然宝贵,但不能划分先天的平等。抛弃所谓的功利色彩,把交心看得比利益重,真希望有那么一天,再也没有“胖子”因为类似这样的事情感到心寒。
3、“这有什么可惊奇的!”布尔金说,“那种生性孤独,像寄生蟹或蜗牛那样拼命躲进自己的外壳里的人,在这个世上并不少。也许,这是隔世遗传,又回到了我们老祖宗的时代,那时的人还不是群居动物,而是单个生活在自己的洞穴中,或许,这不过是人的性格的一种变异,——有谁知道呢?我不是自然科学家,我不研究这些问题,我只是想说,像玛芙拉这样的人,决不是少有的现象。
4、他朝黑魆魆的四周望了望,使劲摇一下头,问道:
5、读完课文《凡卡》,我的心脏变成了一个球,凡卡悲惨的生活让我感到同情。
6、契诃夫在针砭时弊的同时,对日常生活和劳苦大众也给予高度关注,传达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小人物的悲惨处境及其无声的呻吟,并寄予了满腔的同情,比如《苦恼》中,通过马车夫越纳在一个冬夜的拉车生活来反映底层大众的劳苦,约纳和他的瘦马在雪夜艰难地拉了两班车,期间约纳许多次向他人诉说自己儿子死亡的苦恼,却遭到他人的不理睬或咒骂,最终只得同瘦马诉说。约纳贫困潦倒,但他拉得那些客人们依然不肯交足够的钱,可怜的约纳,让我们读者对他的处境感慨万千,具有很强的悲剧性。
7、本月我们来读契诃夫。选取的这本《套中人: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的14个中短篇都是他的代表作,按发表的先后顺序排列,从中可以鲜明地看出其创作思想逐渐深刻的发展脉络。
8、>>似乎我度过了极为悠长、闲散的一天,并忧伤地意识到,这世上万事皆有尽头,无论它有多么漫长。
9、安东.契诃夫:契诃夫(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1879年进入莫斯科医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起到良好影响。契诃夫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10、当他回头跟老伴对话时,却发现老伴脸上的雪已经不会融化了。是的,他的老伴死了。他大哭起来,悔恨、痛苦和无助折磨着他。
11、契诃夫小说中的现代性很值得研究。《灯火》、《第六病室》等作品明显的有对荒诞之感、不可知的描写,契诃夫的荒诞有觉醒前的朦胧,其成因也与后现代小说中不同,但对这种感觉困境的刻画确实是明晰且意味深长的,景物、叙述方式的选取使困惑有距离感、纵深感,更显忧郁与难解。非常喜欢《第六病室》,十分精妙,医生安德烈与精神病人伊万的几段对话考究蕴含形而上的智慧,又表达得如此诚恳。安德烈的身份转换也是意料之中但很难受。
12、“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带我离开这儿……”每当我读到《凡卡》一文中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的一段话,我便觉得鼻子一阵酸。想到文中凡卡的不幸遭遇及他悲惨的命运,我便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13、这篇小说让我想起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祥林嫂和约纳多像啊,同样是经历了丧子之痛,痛彻心扉,但他们又很不同,约纳是无人可诉,祥林嫂念叨阿毛被狼叼走的事见人就说,成了鲁镇人人皆知的八卦旧闻。然而,他们的结局是如此相似,都是无人理睬,约纳最后只能对自己的瘦马讲述,祥林嫂讲了一遍遍之后,连最心软的女人也听烦了,弃她而去。一个人的的`悲伤不管多巨大,最后都不免沦为别人嘴里无关痛痒的谈资。有句话说“你以为的,那只是你以为的”。套用这个句式,其实“你经历的,那只是你经历的”、“你难过的,那只是你难过的”……所以,我还是相信,人与人之间不可能真正相互理解,除非你走过和ta一模一样的路。话说回来,即使走的路一样,个人内心感受也未必一样。更别提走不一样的路了。是的,你的悲伤只属于你自己。就像约纳和祥林嫂的悲伤也只属于他们各自一样。快乐幸福可以共享,孤独悲伤却无法共担。这是人性使然,没什么对错之分。武志红老师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人活着的意义在于让别人能听到自己的“声音”,并收到对方的反馈(大意如此)。如果人对着空气讲伤心事,恐怕只会更伤心。因为得不到任何回应。其实,约纳和祥林嫂的悲伤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只是以不同形式出现罢了。
14、他一路上嘟嘟囔囔自顾自地说着,他幻想着见到医生时的情景,幻想着怎样以最真诚的态度和医生对话,只要医生可以治好他的老伴。
15、同学们,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们必须珍惜现在、珍惜明天、好好学习,创造美好的明天!
16、它记叙了沙皇统治时期俄国人民的苦难生活,从而揭露了社会的黑暗。我相信每个人读了凡卡的悲惨遭遇时,都会牵动着自己的心。
17、无论是医生还是米赛尔的前妻,他们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比那些俗不可耐的体面人更加清楚自己的处境,能够尝试为了人类做一些自己的努力,可是面对具体的现实,他们几乎都选择了抽身而去,对于热恋着自己的米赛尔的姐姐,哪怕对方怀有身孕,一样能够由爱的话题转移到了科学和自己的学位论文,已然不想到那个对自己一往情深的姑娘,并毫不犹豫地抛弃了她。
18、后来也是读过契诃夫的小说的,还记得他描写一个胖子,说那人笑的时候眼睛眯成一条缝儿,就得张开嘴巴;想看东西的时候,就得闭上嘴,因为胖得脸上的皮肤已经不够用了。人物活灵活现。重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没发现这段描写出自哪篇。
19、读了《变色龙》这部小说使我警醒,它告诉我一个人不要变化无常,不然必会招人厌恶。
20、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现在的孩子。我们的生活和凡卡的生活相比实在是相差得太大了!可是过着这么幸福的生活,很多人却还不懂得珍惜。
21、 唉!我真为凡卡的命运而叹息,我多希望凡卡能像现在的我们一样幸福快乐!凡卡读后感10 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叫凡卡的九岁小朋友因家里无力抚养,只好把他送到城里的一个鞋匠家做学徒,这个鞋匠非常恶毒,他和他的老婆一起想办法虐打他,比如叫他睡在过道里,帆也不让他吃饱,早上吃一点面包,中午吃稀粥,晚上又是一点面包。店里的伙计也捉弄他,他们叫凡卡去打酒,叫他去偷老板的黄瓜,结果被老板打昏了。从:“爷爷,快带我离开这里吧,不然我就要死了”这句话中可以体现出凡卡渴望乡下那种无拘无束生活,因为在乡下虽然吃不饱穿不软,但中比在这地狱般的生活好的很多啊!和凡卡相比,我们算是很幸福的了。
22、《凡卡》一文是俄国作家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写的。凡卡只是一个九岁的小孩子,就被送去莫斯科当学徒。在当学徒的期间,还挨老板和老板娘的打,还被伙计们捉弄,整天挨饿。我和他比可是差十万八千里。吃得多的吃不下,父母还怕我吃不饱,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凡卡在写信时多次恳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凡卡过得多苦啊!老板还动不动就打凡卡。
23、契诃夫在短篇小说版图上有着不朽的印记,为世界文学贡献了精彩的篇章,许多作家曾毫不吝啬地表达过对契诃夫的敬仰。在本文中,曹文轩先生写到,当上帝得知契诃夫跨过天堂之门,只说了一句:“你来了,短篇小说怎么办?”
24、正如鲁迅所说:“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便发一分光。”
25、(课课练)部编版语文七——九年级上下册汇总
26、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而社会环境的影响远远大于书本知识的熏陶与启迪。在这个日益纷杂的社会中生活,青少年不能盲目自大,也不能自命清高,既要紧跟社会先进思想文化的脚步,也要有一层坚实的屏障来防止不良信息的诱惑与引导。青少年心理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在性格养成的时候,我们不能让自己拥有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虚伪做作的性情,而要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让自己不断发展并趋于完美。
27、女教师在这样的家庭中选择了离开,是正确的选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下
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