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莠不齐的意思
1、 解释:广阔的田地将开始种庄稼,农夫们忙着选种整修农具。那些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我就扛着锋利的板锹下地。我从南北垄向的地块开始,播下五谷杂粮稻麦黍菽稷。棵棵庄稼长得挺直又健壮,曾孙看了喜上眉稍心顺意。
2、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19
3、(误用)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4、(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且说彼时捐例大开,各省侯补人员十分拥挤,其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5、 (13)衣冠欠整,稂不稂,莠不莠,人看处面目可憎;世事都知,哑则哑,聋则聋,自觉得语言无味。(明毛晋《六十种曲·紫钗记下》)
6、现在到人才市场应聘的人虽然很多,但良莠不齐,用人单位要找到真正能胜任工作的人也不容易。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
8、(解释)出自《诗·幽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是星名,指大火星,即心宿。七月流火是指农历七月,大火星西行,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9、引证:兼之人品~,诚恐因逸生事。◎太平天国·洪秀全《整顿属员诏》。
10、例句:网络上的东西~,我们要学会分辩,理性上网。
11、浑水摸鱼:也作“混水摸鱼”。原意是指在混浊的水中,鱼晕头转向,乘机摸鱼,可以得到意外的好处。比喻趁混乱时机获取不正当的利益。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当敌人混乱无主时,乘机夺取胜利的谋略。浑水摸鱼也是三十六计第二十计。
12、这场空难使无数的幸福家庭因而破碎,真是惨绝人寰。
13、(解释)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14、释义: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错落:交错、交织的样子。各种不同的事物,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15、意思:景观或器具高低不齐、杂乱错置的样子。
16、反义词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的界限很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是非、好坏分明。出自:周·无名氏《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17、 (11)店主人道:“你这样人,种火又长,拄门又短,郎不郎秀不秀的,若要觅衣食,须把个官字儿阁起,照着常人佣工做活,方可度日。”(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
18、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根据文意,部分产品内涵短缺,质量低下,横线处表达整个市场的产品质量有好有坏。A项“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D项“良莠不齐”形容好的坏的都有,均符合文意,保留。B项“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文段并非强调情况逐渐变坏,而是强调好坏都有,与文意不符,排除;C项“差强人意”指勉强使人满意,与文意不符,排除。
19、 春秋《诗经·小雅·大田》:“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既方既皁,既坚既好,不稂不莠。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
20、 面对这些良莠不齐的候选嘉宾,非诚勿扰的男嘉宾们拿着平板电脑小心翼翼地挑选自已的心动女生。
21、(解释)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22、老生常谈:意思是老书生经常说的话,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
23、(误用)常被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24、(误用)易与“鞭长莫及”混淆,后者指力量达不到。
25、 (12)也倒是一个鬼魔,也倒是一个贼奴,闪些儿点污了婚姻簿。猛可的硬心肠,扯断丝萝。郎不郎,秀不秀,文不文,武不武,倒去与油炸猢狲的人做夫妇。那里管伤伦败俗。(明毛晋《六十种曲·琴心记下》)
26、 (7)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国语·鲁语上》)
27、近义词:参差错落、良莠不齐、杂乱无章、犬牙交错、温凉不等、七零八落、长短不稚气未脱、乱七八糟、错落不齐。
28、 类似成语“良莠不齐”这样的讹变,还有一个相关的平行旁证,这要从一个叫“郎不郎,秀不秀”的俗语说起。
29、第二空,后文列举的财政保障充分和投入缺乏情况可知,省级以下公办博物馆好坏都有,A项“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B项“良莠不齐”指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C项“泥沙俱下”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均符合文意;D项“大相径庭”是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不能体现好坏之间的区别,与文意不符,排除;
30、重点识记:步履维艰&寸步难行、参差不齐&良莠不齐、惨绝人寰&惨无人道、陈词滥调&老生常谈、浑水摸鱼&顺手牵羊
31、⑸各院校发展良莠不齐。(《光明日报》2009年7月16日)
32、一样米养百样人,所以人有好有坏,良莠不齐是正常的现象。
33、良莠不齐:指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侧重于品质,不能用于形容水平、成绩等。
34、兼之人品良莠不齐,诚恐因逸生事。(太平天国洪秀全《整顿属员诏》)
35、 不过,“郎不郎,秀不秀”与“不郎不秀”分别对应着另一个形式即:“稂不稂,莠不莠”与“不稂不莠”,它们的使用时间与用法基本相同,如:
36、现在到人才市场应聘的人虽然很多,但良莠不齐,用人单位要找到真正能胜任工作的人也不容易。
37、以上诸例中的“良莠不齐”,或用于具体物品(“书籍”“产品”),或用于抽象事物(服务质量、增长速度、发展水平),都超出了这条成语的使用范围。可以改用“参差不齐”。“参差不齐”形容不整齐或不一致(参差cēncī:长短、高低、大小不齐)。最初形容人的志业、水平不同,如《汉书·扬雄传》:“仲尼以来,国君将相,卿士名臣,参差不齐,一概诸圣(全部以圣人的话为准绳)。”后来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既可以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既可以形容物体的长短、高低、大小不也可以形容事物质量、水平、速度不一。如沈从文《黄昏》:“这炊烟次第而起,参差不齐。”周恩来《我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发展》:“上层建筑不可能那样快地完整地改造好,总是参差不齐,不平衡现象总是长期存在的。”这条成语用于上述诸例完全合适。
38、 泾渭分明 不分轩轾 不相上下 势均力敌 旗鼓相当
39、 马国凡(1978)将汉语的成语从来源上分为“创造、继承、借用”三类。我国的许多成语都是直接或间接继承于古代文献。在此过程中往往又有后人的创造成分在其中。成语“稂莠不齐”便是化用《诗经》中“不稂不莠”一句而来。大概是因为“稂”较为生僻的缘故,故而在后世讹作常用词“良”。“稂”“良”语音极为相近。这导致了“稂莠不齐”最终演变为“良莠不齐”,词义也发生了重构。“不郎不秀”的演变过程与此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