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霸气的十句话
1、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有帝喾“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上面的话最原始应该是由这两句合成的。
2、马援是东汉光武帝时期著名的伏波将军,曾为大汉抵御外族的侵扰立下过汗马功劳。“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便是他的名言。此后,“马革裹尸”一度成为军人立志沙场报国的代名词。(中国历史上最霸气的十句话)。
3、朝代之初,君强臣强;朝代之中,君强臣弱;朝代之末,君弱臣强
4、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5、原话出自西汉名将甘延寿和陈汤在攻灭匈奴郅支单于对汉宣帝的上书中“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6、“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宋·陈亮《水调歌头》。意思是唐尧的都于,虞舜的土地,夏禹的封疆。在这历史悠久的国度里,总该有一个、半个耻于向金人屈辱称臣的人啊!初看“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豪无霸气。但是要看语境。当国土沦陷的时候,当我们被外族欺凌的时候,相信这句话是最能激发民族向心力的。
7、候选:“为什么我的眼中总是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8、秦相李斯,助纣为虐,焚书坑儒;汉之王莽,书生治国,一塌糊涂;唐之安禄山,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宋之王安石,变法维新,由治而乱;明之吴三桂,一己之私,引狼入室;清之袁世凯,卖友求荣,反复无常。
9、其是通过这些话语来刺激人民的气愤,是一句非常带有反抗精神的话语。王侯将相的贵都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我们应该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敢于起义。表现了陈胜不甘心自己的命运,对命运不公平的不满和对抗。(大泽乡起义为我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10、候选:“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11、当李自成的农民军从陕西渡过黄河,横扫山西时,朱由检在一次高级官僚参加的御前会议上,面对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显得悲凉而无奈,感慨万分地对他的大臣们道出了思虑已久的心里话:“朕非亡国之君,事事乃亡国之象。祖宗栉风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将何面目见于地下?”最终还是亡在了他手上。
12、---汉宣定胡碑在《后汉书。南匈奴列传》中建武二十八年班彪(汉书作者班固,班昭,名将班超的父亲)给刘秀的奏章中有“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皆为臣妾。”
13、第二句话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是陈胜在起义的时候说出的,表明了当时不畏强权坚定捍卫自己权利的伟大精神。第三句话就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是陈汤给汉元帝的一句话。当时表明了陈汤坚定捍卫国家权力,誓死阻挡匈奴进攻的爱国想法。
14、陈胜(?-前208),字涉,楚国阳城县(今河南登封东南)人。秦朝末年反秦义军的首领之与吴广一同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南)率众起兵,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不久后在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
15、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六赵匡胤:“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意思是自己的庆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容许别人沾手。
1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透过这首词,人们不难发现,那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是扭转乾坤的气魄和洞悉时空的慧眼:中国革命注定是一场极其艰难曲折、惊心动魄的斗争,但人民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成功。这里,透出了诗人的强烈自信。
17、这句话的完整出处是在《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八》中:
18、后来,霍去病多次大败匈奴,深受汉武帝喜爱和器重。有一次,汉武帝为了表彰霍去病的功勋,特意命人给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宅子,想让霍去病去看看。但是,霍去病却说:“匈奴未灭,何以为家?”霍去病的豪情壮志由此可见,难怪他的军队所向披靡。
19、徐铉这下子蔫了,“惶恐而退”。赵匡胤又责问周惟简,这个更是个怂蛋包,因为害怕忘记了自己的使命,说:“我本来是住在山野里的乡民,根本没有心思当官,是李煜非要派我来的。我很早就听说过终南山里有很多灵药,有朝一日后唐灭国后,能够容我去山上隐居。”赵匡胤因为可怜他就答应了这个要求,最后仍然给他们两个人赐以厚礼回国。
20、秦始皇南巡,仪仗万千威风凛凛,路人纷纷低头避让。唯项羽抬头,直视圣驾,叔父怕他闹事,拉他低头,同时对他说:“大丈夫生当如此(大丈夫活着就该这样)。”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我可取而代之)”从小就有霸王之气。
21、选自《史记·陈涉世家》,司马迁记载的陈胜起事时说的话。陈胜于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在大泽乡号召起义时说的,意思是有权有势的高贵的人,难道生来就比别人高贵吗?王侯将相的贵都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我们应该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敢于起义。表现了陈胜不甘心自己的命运,对命运不公平的不满和对抗。
22、 从小就有霸王之气眼馋是人类心理的共性,相信当时还有许多人有类似的想法或许也说过类似的nb话,但只有这两句流下来了,因为他俩这样去做了,并且做到了,这就是豪言壮语和吹nb的区别
23、当日霍去病大胜归来,汉武帝为他建造房舍,霍去病坚辞不就,曰"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武帝大为感动。
24、始皇南巡,仪仗万千威风凛凛。刘邦看了之后说道:“大丈夫生当如此。”项羽道:“彼可取而代之。
25、 毛泽东: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6、秦始皇南巡,仪仗万千威风凛凛,路人纷纷低头避让。唯项羽抬头,直视圣驾,叔父怕他闹事,拉他低头,同时对他说:“大丈夫生当如此(大丈夫活着就该这样)。”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我可取而代之)”从小就有霸王之气。
27、这句口号因为《三国演义》的流传,在中国也是广为人知。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又赶上全国大旱,庄稼颗粒无收,但是赋税却丝毫没有减少。于是在道士张角的号召下,贫苦百姓纷纷揭竿而起。
28、当日霍去病大胜归来,汉武帝为他建造房舍,霍去病坚辞不就,曰“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武帝大为感动。
29、明朝末年,朝廷腐朽,皇亲贵族、地主豪绅对百姓的压迫日益严重,再加上连年的灾荒,导致全国到处都有农民起义爆发,李自成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支。
30、“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封建统治,把斗争矛头直指清王朝,也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
31、这是一位文人所言,却是极为自信,极为霸气的一句言语,“人言不足恤,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王安石一直都是一个领先于时代的天才。
32、壮哉我彭老总!!!多么的一种民族自豪感,对自己国家对人民解放军的无比信心油然而生。
33、语出《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有一天)陈胜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息了很久,说:“如果(有朝一日我们谁)富贵了,可不要忘记老朋友啊。”雇工们笑着回答说:“你是个被雇佣耕地的人,哪来的富贵呢?”
34、原文:“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5、语出汉朝名将霍去病,名将卫青的外甥,任大司马骠骑将军。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霍去病多次率军与匈奴交战,在他的带领下,匈奴被汉军杀得节节败退,霍去病也留下了“封狼居胥”的佳话。
36、“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尤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也!”
37、朱元璋确实是个人物,开创古代最有骨气的大明王朝。朱元璋当过放牛郎,做过和尚,后来走了郭子兴的裙带路线,又将郭氏大业取而代之,不可谓不厚。后来当了皇帝,尽诛功臣,连得了恶疮的徐达都要送一只鹅,又不能说不黑。故此,朱元璋才能大厚无形,大黑无色,说出了这样一番话来。
38、曹操这话像是自问,比起“宁叫我负天下人,勿叫天下人负我!”也是很狂,很霸气!三国时代的人才并起,却唯有曹操创下了偌大的基业,成就了魏国的后来。他放眼天下,确实有资格说这句话。而罗贯中在《三国演义》贬曹尊刘,让曹操冤了几百年了,估计还会冤下去。
39、语出汉高祖刘邦,可以说刘邦的天下就是手下的一帮能臣武将给打下来的,韩信,张良,萧何,哪个不如雷贯耳?
40、暗讽今天的朝廷不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
41、语出《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有一天陈胜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息了很久,说:“如果有朝一日我们谁富贵了,可不要忘记老朋友啊。”
42、古代政府皆重农抑商,重伦理文采,轻科技实用;五千年文明,有四千年历史皆在农耕最发达的中原地区上演,由此可见,中国一直都是以农耕为主的黄色文明。
43、语出汉高祖刘邦,可以说刘邦的天下就是手下的一帮能臣武将给打下来的,韩信,张良,萧何,哪个不如雷贯耳?
44、第三句: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山僧不识英雄汉,只凭哓哓问姓名!
45、原因也正是在于西和北更接近游牧民族,两种文化的交融,自然比东南单纯的农耕文化多了一些强悍。然后,每一次少数民族依靠武力的入侵,又都会被汉文化迅速的同化。
46、意思是自己的庆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容许别人沾手。
47、 选自《史记·陈涉世家》。司马迁记载的陈胜起事时说的话。陈胜于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号召起义时说的,意思是有权有势的高贵的人,难道生来就比别人高贵吗?王侯将相的贵都是打拼出来的,我们应该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敢于起义。表现了陈胜不甘心自己的命运,对命运不公平的不满和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