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人处世八个字
1、吾辈总以诚求之,虚心处之。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废,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心虚则不动客气,不挟私见,终可以为人共谅。(曾国藩为人处世八个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里所说的“忠”是对朋友的“小忠”,而“忠”还有岳飞“精忠报国”的“大忠”,两者结合起来才构成了“忠”的真实含义。
3、这是曾国藩的人生境界和人生修为之说。大处着眼,是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格局造就命运,因为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群居守口”事实上讲得是做人要谦虚谨慎的问题,因为大部分的祸事都是祸从口出,而独居守心说的是慎独的问题。越是在无人看见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要守住自己内心的底线。
4、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5、明代人杨继盛曾经给儿子的遗嘱中写道:“宁让人,勿使人让;吾宁容人,勿使人容;吾宁吃人亏,勿使人吃吾之亏;宁受人气,勿使人受吾之气。人有恩于吾,则终身不忘;人有仇于吾,是即时丢过。”这既是箴言,也是苦药,更是一个临终老人对人性的彻悟。
6、沉默是一种态度 ,拖也是一种工作 方法 。
7、人生天地之间,本身就是生机与活力的彰显。既有心灵与体魄,就要用来担当。担当柴薪者为樵夫,担当一国者为帝王。不愿担当者,则等于行尸走肉,春天已离他远去。
8、人一旦有了骄傲的心,必然会在各个方面放松警惕,祸乱、失败也必然接踵而至。傲是自取灭亡之道,所以古人说骄公必败。在西方,莎士比亚也曾经说过:“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中西智慧在这一点上也是相通的。
9、爱占便宜,这是交友的大忌。一个人总是喜欢占别人的便宜,久而久之必然臭名昭著。
10、大抵任事之人,断不能有毁而无誉,有恩而无怨。自修者,但求大闲不逾,不可因讥议而馁沈毅之气。(《曾文正公全集杂著》)我辈办事,成败听之天命,毁誉听之于人。惟在己之规模气象,则我有可以自立者,亦曰不随众人之喜惧为喜惧耳。(《曾文正公全集杂著》)流言像风浪,当你摇摆不定时最具杀伤力。风浪像流言,你把稳航向径直前行,它就会化于无形。
11、指敢于直言的人。有话直说的人,当他看到了别人的缺点,会直言不讳的讲出来,这样才能让人清醒认知自我,面对利害关系也会直言告知别人,以免走错路。
12、第三个好习惯就是写家书,据说曾国藩仅在1861年就写了不下253封家书,通过写家书不断训导教育弟弟和子女,在曾国藩的言传身教之下,曾家后人人才辈出。
13、奢侈的克星就是节俭。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只有依靠内心安静才能修养身心,只有依靠俭朴的作风才能培养品德。《朱子家训》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
14、曾国藩指派李鸿章训练淮军时,李鸿章带了三个人求见,请曾国藩分配职务给他们。不巧曾刚好饭后出外散步,李命三人在室外等候,自己则进入室内。等到曾散步回来,李请曾传见三人。
15、(琢磨君):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国学智慧。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
16、指志向不同的人。常言道道不同不相为谋,哪怕勉为其难走到一起,但最终的结局都会因为理念不同分道扬镳,有可能会反目成仇。
17、何为“浑”呢?曾国藩的解释是:“浑”,不管什么事情都是适用的。比如说,你与别人产生纠纷争执,不可自认为什么事情自己全都对;辨别他人的是非,不可以过于武断,这是“浑”字的最切近于实用的地方。
18、真正的英雄,不是表面的魁伟,而是内心的厚重。
19、虽妄念偶动,必即时克治。(《曾文正公全集家书》)妄念是天上的云,是水中的浪,其存在是必然。凡人谁也做不到妄念不生。然而,同是心生妄念,却有圣患之分。根源在于对妄念的处理方式不同。妄念一生,随声应承,沆瀣一气这就会导致愚妄。其实,妄念只是你的一个孩子,一个顽皮的孩子,而不是你的朋友,更不是你的导师,当然,也不是你的敌人。妄念出来捣乱,要如慈父一般包容他,原谅他,但千万不要纵容他。对其顽劣的一面,以慈父的爱心加以引导、规范,必要时也要痛加呵斥。这样,妄念就不会伤害你,也许还会变为正念。
20、勤和俭往往连在一起,经常集中体现在一个人的身上,而曾国藩就是这样!他告诉儿子:“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所以哪怕曾国藩官至两江总督,也让穿家人亲手做的衣服,吃自己家里种的菜,衣食住行方面都非常俭朴。
21、事实证明,曾国藩的这一看法是正确的。听从曾国藩的劝告,前往省城长沙读书的曾国华、曾国荃,在罗泽南等良师益友的帮扶下,进步非常快。
22、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3、 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24、有油水的地方常常最滑,爬起来站稳都难 。
25、历史上因奢侈无度导致灭亡的例子不胜枚举。商纣王的酒池肉林、两晋奢侈斗富、隋朝隋炀帝好大喜功、晚唐的享乐奢侈、晚晴八旗的奢侈腐化······历历在目。
26、勤以养生,勤以致富:“人败,离不得个逸字。”“天下百病,生于懒也。”“人不勤则万事俱废。”“千古之圣贤豪杰,即奸雄欲有立于世者,不外一个勤字。”
27、 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28、对于家庭教育方面,曾国藩也大力倡导“勤俭持家”,比如他说:“家勤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等等。“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所以我们若想做好“勤”,首先要勤早起和做事善始善终!
29、顾名思义,刚就是指刚强的意思,它的对立面就是“柔”。曾国藩在《挺经》中专门写了一个“刚柔篇”,用以深刻阐述刚柔处世的大智慧。他一方面说:“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成大事者都是刚强自立;另一方面又说:“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做人不能过于刚强,要懂得刚柔并济,以柔克刚。
30、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31、《左传·闵公元年》有言:“宴安鸩毒,不可怀也。”其意为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不可怀恋。清代康熙皇帝教育子女:“圣人以劳为福,以逸为祸矣。“五千年来,中国人对于安逸的认识从未改变:安逸绝不是人生的福祉!
32、芳草成林,荆棘不锄而自悴:鸾凤在境,鸱枭不逐而自逃。(《曾文正公全集杂著》)如天有阴晴,月有圆缺,正邪虽不并立,却常交替往复。而涵养心性,使正气沛然浩荡,正念朗照乾坤,便是修行的法门与境界。
33、早年的曾国藩屡仕不中,相当于在家里“高考”复读了很多年。后来好不容易入朝为官,又为人刚直,受到皇帝的冷遇和同僚的排挤。后来曾国藩统帅湘军,凡是亲自领兵作战,每战必败。几次投河自尽被下属救了上来。可以说,年轻时的曾国藩很多时候都是跌跌撞撞,非常狼狈的。
34、曾国藩用兵,很少有出奇制胜的战例,他有自知之明,不高估自己的能力,不低估对手的智商,由此发展出了一套“扎硬寨,打死仗”的笨工夫,稳慎徐图,稳扎稳打,反而一步步地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占尽了上风。
35、对于读书来说,也要学会适中。如果书读得太少,必定无法获得书中精髓,难以参透为人处世的大智慧。如果读的书太多,最后却无法融会贯通,那么这些书只是白白浪费了你的时间。所以读书切记不可盲目,不要一味的听信别人推荐的书单,看别人读什么,你也跟着读什么,而是要有选择性的阅读,去读自己真正喜欢的书籍。
36、智慧来自于明察,对大局的把握源于对细节的了然,果断干练离不开对事物最细微之处的探究。每遇一件事,都从利害两个方面去考察,放在特定环境之中,反复琢磨,细细分析,追其肇因,预其结果,再根据需要解决主要矛盾。事事这样做,就容易把握事物的整体规律,由细察而生明智,由明智而成智慧。
37、曾国藩天资一般,但能够终有所成,全凭一个“勤”字,正所谓是“勤能补拙”和“天道酬勤”是也,老天会特别关照那些勤奋刻苦的人!
38、指在别人困难时能给以恩惠的人。在人落魄时,不会离人而去,反而在帮助人走出困境的,这才是真朋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下
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