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简介(文案精选70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8-27 09:23:36 浏览59

叔本华简介

1、真正的心境平静,内心的完全安谧,是尘世中仅次于健康所能给予我们的最高祝福,只有在个人独处时才能达到。而要让安谧成为一种持久的情绪,只有把自己完全置身于退隐之中。促进快乐不可缺少的气质,仅次于精明的是勇气。我们的痛苦,都从需要跟别人交往交际而来。社会愈大,该社会的性质就愈为乏味。人只有在单独的时候才显露本色;如果他不喜欢独处,他就不会喜欢自由。因为人只有在独处时才拥有真正的自由。所谓理想社会,最糟糕的不仅是给我们带来无法赞美或喜欢的同伴,而且还不让我们保持天性和本色。为了做到和谐,它强迫我们蜷缩,甚至是完全变形。人们对于各式各样的愚蠢、乖戾和鲁钝,都表现出无限的耐心,具有才华的要获得他人的赞同,否则需要完全深藏起来。智慧上的优越自然就会冒犯别人。要想受人欢迎,我们必须表现出最像动物的简单举止。社交的主要理由是彼此有所需要;彼此的需要满足之后,人们本来要分手,烦闷寂寞又把他们驱赶到一起。一个能够完全自立,并且具备特才能的人,不可能生活不快乐。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社交能力,几乎跟他的才智价值成反比。要养成跟人交往时保持着孤独感(的习惯)。一方面学习怎么跟友伴在一起时依然故我,并不立刻说出你的想法;另一方面,对别人所说的话不必太推敲字义。不自然的事物是不完美的。消极的掩饰是可以接受的,但不能假装具有本来没有的品格。显露你的才识,不啻是间接谴责他人迟钝无能。庸俗的人一看到任何跟自己相反的品质,会自然地产生剧烈的激动。不说话是谨慎,说话总是带一些虚荣的意味。谨慎要求我们在所想和所言之间划出一道鸿沟。无事可做,不容易保持安静。不能告诉敌人的任何话,也不能告诉你的朋友。说话无需强调。由愚笨者的耳中听来,最妥当的话也受到讥笑。我们信任别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本身的纯然懒惰,自私和虚荣心。我们时常透露自己什么事,暴露自己,只是因为我们猜想别人一定注意到了。藐视就能获得重视。亲近产生轻视,有资格自豪就应当自豪。容忍说到底只是一种轻视。在道义或智力上,不要对别人期望过高,并加强对他人意见的淡漠感,就能练习人人赞美的容忍精神。(叔本华简介)。

2、席勒说,我们都满怀着幸福和快乐的希冀来到这一世上,并且抱着要一一把它们化为现实的愚蠢希望。

3、——人世间真正智慧的不竭源泉就在这里!如此,我们应该不断地反思,以不再轻易地受骗上当。因为,通常来说,我们需要预计未来将要发生的变化。

4、来自世俗的快乐,剧场、游览、娱乐并不能使愚人忘掉烦恼。

5、除了运气,哪里还有这样的赠予者:在赠予我们东西时,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说,得到赐予并非因为我们有任何权利或美德功绩,而完全是由于赐赠者的仁慈和恩惠;同时,又让我们怀着无比的谦卑之情,满是欢欣地期盼着从同一双手中获得更多不应享有的赐予。与其高贵的仁慈、恩惠相比,我们的一切功绩都是毫无力量、微不足道的。

6、当这些人出现,有一天,我忽然意识到共享社会的新的含义。我们共享汽车、共享单车、共享雨伞,为什么不能共享思想、共享善意、共享美德呢?

7、人生的旅程犹如一条船的航行,运气(好运或坏运)则像风帆,既可以使船加速前进,也可以让船偏离航线。(叔本华简介)。

8、就算处在同一样的环境,不同的人也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的,因为外界的东西只有在引起了一个人注意后才会对他产生影响,即使在相同环境中,不同人也会感受到不同的东西。

9、托马斯韦斯是一个手工制作学徒,他报复谋杀了自己的师傅,“在执行死刑的那天早上,监狱牧师很早就来到犯人的身边准备为他服务。韦斯举止安静,对于牧师的劝告没有丁点儿的兴趣,相反他心里唯一惦记着的事情,就是在那些目睹他结束生命的群众面前,能够壮起胆子,表现出勇气。

10、然而,就在最后一次小组讨论中,当菲利普打开心扉,表达从来没有人爱自己的时候,当年因为被她睡过即弃因此对他怀恨在心的女孩站了出来,对他说:

11、1814年—1819年间,在理智的孤独中完成了他的代表作品《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部作品受到了印度哲学的影响,被认为是将东方和西方思想融合的首部作品,但发表后无人问津。

12、当然,出于对叔本华的偏爱,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亚隆用时空穿插创作的手法,时而在现代治疗菲利普,时而又把焦距放在叔本华所处的年代,让我们了解叔本华到底经历了什么,可见希望读者直白地看懂自己是把对叔本华的同情投射给了菲利普,而他非常希望帮助叔本华的心情又有多迫切。

13、“躺平”的人不愿意听说教,对一对一的咨询关系可能也是抵触的(因为这就意味着:我要改变你),因此他让菲利普进入了一个团体治疗小组。

14、菲利普的人生和叔本华的人生是高度重叠的,所以我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但是菲利普有机会在这个小组里表达自己——不管他是否有意遮掩,他的互动方式也在泄露他的内心,这是叔本华没机会获得的难得体验。

15、他列举了意志先于理性,理性服役于意志的12个论据,断言依靠理性或逻辑思维不能认识世界的本质(即意志),只有直觉才是认识世界的唯一的途径。

16、具有伟大心灵的人,相对于他的心灵来说,永远是王。

17、所有教育的目的就是获取有关世界的知识。正如我们所说,应特别注意获取知识的正确启蒙方式,这样才会有认识世界的正确开端。我所说的大意是,对于事物的具体观察先于对事物的一般概念,进而便是狭隘的局部概念总要先于广泛的概念。所以,整个教育制度应遵循概念本身形成过程中所必须采取的步骤。如果逾越或省掉了其中的某一步骤,那么这种教育制度肯定就是不完善的,所得到的概念也将是错误的,最后的结果必将是得到曲解世界的观点,这是个体本身所特有的,而且几乎人人都具有,虽然有的只局限于某段时间,但大多数却终生都有。

18、这个小组里的人,其实各有各的问题,但是不管是什么方面的问题,总是逃不开一个核心的主题:

19、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35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20、要知道这是在19世纪上半叶,那时候弗洛伊德都还没出生,距离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要早半个多世纪。

21、1851年,《附录与补遗》,Parerga und Paralipomena;

22、这种被爱也不以他们要迎合谁的需要为前提,就是作为一个人值得被另一个爱。

23、那个时候,他还没有很有名,除了晚年最后的几年,绝大部分时间都默默无闻,没有读者。

24、公民荣誉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是由他的内在品质决定的,与他人的看法毫无关系,即便一个人受到了污蔑和谩骂,他的荣誉依然存在,并且他应该付出行动来保护和显示自己的荣誉。但如果一个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谋取了个人利益,这说明他内在品质是不佳的,那么他的公民荣誉就受损了。

25、事实上,之所以菲利普会进入团体治疗,是因为朱利亚斯被医生宣布只有一年的生命,而他希望用这最后的一年时间,继续完成自己的团体治疗工作,包括把之前没有取得比较理想结果的个案给了结掉,而菲利普正是那个没有圆满了结的个案。

26、这一段是朱利亚斯对菲利普,也是亚隆对叔本华治疗的最精华之处,也揭示了“躺平”一族,甚至是人生而为人最需要的两样东西:

27、脾气火暴,曾把一个女裁缝推下楼梯(因为受不了她的吵闹并且多次劝阻都没有效果,他为此还特意写过一篇论噪音)并造成她残疾,因此叔本华需要按季度付给她终生补偿。

28、“站在这里的所有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与他有血缘关系,他孤独地死去了,正如他之前孤独地活着。”

29、叔本华,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63岁,他的封笔之作《附录和补遗》出版(《人生的智慧》即取自这部著作),声名鹊起,这是伟大哲人叔本华的巅峰杰作,迷茫者的灯塔之书,被誉为通俗实用的哲学入门经典。

30、很幸运很感恩,现实生活中,我遇到的人都对我很好,也一直被一些事一些人温暖着感动着。分享资料、义务建群帮助的同辈,愿意倾听琐事耐心劝解的前辈,可以让我暂时依靠的长辈……

31、我们应把已经获得的金钱视为抵御灾祸的工具,不是拥有财富就可以寻欢作乐。如果一个人凭借自己的天赋赚到满意的钱财,那他就会错误地认为自己的天赋是恒久不变的本金,而赚取的金钱只是本金的利息,所以他会轻松地把挣到的钱花掉。但是天赋难免会枯竭,他们无法继续挣得钱财,最终只能陷于贫困。我们应该妥善处理已经获得的本金,获取更多利息。

32、在一个万物皆稍纵即逝的世界里,只有变化才是永恒的。一个明智的人不仅不会被表面的稳定现象所蒙骗,而且能够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向。

33、那么,叔本华到底经历了什么,让亚隆如此同情?

34、历史业绩年,严复在天津《直报》上,先后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和《救亡决论》等4篇政治论文,全面地阐述了他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提出了采用西方国家社会政治制度等一系列改良主张,以救国挽危。据此,严复提出了3条具体方策。第鼓民力,即禁鸦片与缠足。第开民智,即废除八股文和科举制度,提倡西方文化。第新民德,即创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政治。1898年4月,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著)正式出版,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震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严复在翻译此书时,附加了许多有说服力的按语,有的按语超过原文。他指出人类社会和生物界一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败”,但人可以与天争胜,生死存亡只在于自己的努力。这种理论观点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爱国热情,起到了传播维新思想的重要作用。1897年,严复又在天津创办了《国闻报》。宣传变法维新思想。嗣后,他苦心翻译和撰述了大量著作,继续宣传西学救国,宣扬政治民主和经济民主。

35、叔本华和母亲的关系之前是很紧密的,他们能够一起讨论学术问题的关系,父亲去世后,叔本华也希望能够取代父亲在母亲心中的位置,继续与她亲近,包括他故意被学校开除,以能够退缩母亲身边。

36、一般说,在孩子们认识生活的本来面目之前,不管他们是注意生活的哪一方面,也不应该先从模仿中形成自己关于人生的概念。我们不能只把书本,且仅仅是书本塞到孩子们的手里,应该让他们逐步地去认识事物——人类生活的真实情况。我们首先应该让他们对世界具有一个清楚且客观的认识,教育他们直接从实际生活中获取概念,再让这种概念去吻合实际生活——但绝不是从其他方面获取概念,比如说是书本、寓言或他人的言谈话语——然后再把这些现成的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因为后者只说明在他们的头脑里充斥了错误的概念,导致他们错误地观察事物,直至徒劳地曲解世界的适合自己的观点,最终步入歧途,表现在各方面:无论是刚刚构成自己的生活理论还是忙于生活中的实际事务。早年在头脑里撒下的谬误的种子,日后就会结出偏见的果实,这种错误的观点残害人身的程度之大令人发指,他们要在今后的人生大课堂内,以主要精力去铲除这种种偏见。按第欧根尼的看法,铲除偏见,就是对安提亚尼提出的什么是最有用的知识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也可以理解他所指的是什么。

37、借用网友的一句话,榜样就像是黑暗中的火光,你会追寻着它,然后燃烧自己从而成为他人的火光。

38、郁闷型的人总是把事情往最坏的方面想,并因此准备着防范措施,与那些愉快型的人认知的大好前景的人相比,他们更少失算与栽跟斗。

39、他认为康德所说的“物自体”就是意志,人受盲目的求生意志的支配,不断追求,始终得不到满足因而产生苦恼和烦闷。

40、《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在许多方面都令人惊奇。除了非同寻常的语言明快,风格优美之外,在不到500页的书中论及了哲学的四个分支——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和美学的主要问题。

41、大时代的大变革下,其实比较容易催生“躺平”一族,这是时代大背景。

42、投稿方式: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至2201385231@qq.com。

43、“躺平”跟他绝对没有关系,相反他是亲身实践“反躺平”的代表。

44、他称柏拉图为神明般的,康德为奇迹般的,对这两人的思想相当崇敬。但不赞同后来费希特,黑格尔代表的思辨哲学。

45、内容简介:叔本华(1788—1860),德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人,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叔本华认为世界是我的表象,但以意志取代康德哲学中不可知的自在之物,认为物自体就是意志,表象是意志的显现;意志有不同的级别(无机界、有机界、植物界、动物界),其本质是欲望,是非理性的;理念是意志和表象的中间环节,连接本质与现象。叔本华认为人从生存的痛苦中获得最终解脱的唯一途径就是否定生存意志。

46、人生就像一个糖果铺,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糖果——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但它们却是同一种糖浆制成的。被人们称为成功的人,与其他许多失败的人在本质上并没有多大的差别。

47、我们的个性是一直不变的,在出生前就已经决定,并且不会因为外界的影响而改变,它会终生影响着我们。但我们却无法保证能一直拥有财产和名声。另一方面,人的自身的优势会随着时间消退,但时间并不能夺走财产和名声。

48、投稿、转载、合作请发邮件至:theysaid@1com

49、《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著作,正是这本书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本书探讨的是幸福,即怎样称心愉快的度过一生的一门艺术,所论之事非常贴近生活,健康、财富、名誉、地位、声望、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态度、对命运和世事的发展的态度、人生的各个阶段等等。

50、一杯咖啡会员社群加入攻略(2021最新版)

51、不要空洞的说教,而是要融入他的生活,真实地倾听他们的故事。

52、我不是批评白岩松,但是这种“不会吧”显然是太过主观地想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也太过主观地判断别人的生活处境和自己的不会有什么不同了,会被年轻人群嘲也是自然的。

53、叔本华(ArthurSchopenhauer,1788—186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788年诞生在但泽(今波兰)一个异常显赫的富商家庭,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叔本华家产万贯,但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

54、“儿,一个人也不见,这样不好,我很难过,一个人不能也不应该总那样孤立自己。”

55、叔本华指出:康德的最大功绩不是他的认识论,而在于他划分了表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区别。他指出:康德错误地假定知觉包括想象,将直观和思维混淆起来。康德构造了将感性直观和知性十二范畴共同构成经验对象的理论。叔本华发现若按照这种理论,表象世界就成了既是直观又是思维,既非直观又非思维的东西。而且这样一来动物要么就具有思维,要么就连外在世界的表象也没有了,这显然是不合情理的。

56、这种肯定和爱,才是化解叔本华一生创痛,也是鼓舞一个人焕发生机、参与社会的根本动力。

57、我认为让人的命运产生差别的有三个方面:一是人的自身,包括人的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精神智力及其潜在发展。二是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包括财产和其他占有物。三是人向其他人显示出的样子,即人们对他的看法,他的名声。

58、同时,安排了另一个老年咨询师,而这个老年咨询师的学术背景和擅长的咨询方法也和自己很相似,通过这位老年咨询师朱利亚斯帮助菲利普的过程,完成自己跨越时空给叔本华进行的治疗。这是“叔本华的治疗”的第二层含义。

59、然而,就是因为钦佩他,反而对他的身世和其他观点感到特别唏嘘。

60、叔本华是德国哲学家;因为他对人间的苦难非常敏感,对人生观感到极度悲观,所以被人称作是“悲观主义的哲学家“。他反对黑格尔绝对唯心主义,是新的“生命“哲学先驱。

61、在亚隆的这本书中,被亚隆塑造出的人物菲利普,就是早年陷入到这种痛苦中,找咨询师朱利亚斯咨询了3年依然没有结果。后来他接触到叔本华,从叔本华的这些思想中找到了人生困境的解答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叔本华的治疗”的第三层含义,也就是叔本华的思想其实一直被用于治疗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问题。

62、从1802年开始,到1804年的两年间,小叔本华跟随父母一起前往欧洲的英国、法国、荷兰、瑞士、奥地利等国,兜了很大一圈。这两年的旅行对叔本华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当时欧洲大陆正值连年战乱,政局动荡,经济凋蔽,民不聊生。叔本华把这些内容都如实记在他当时的日记里,从那时开始,他那极端悲观的性格就已经显露端倪。

63、在叔本华看来,艺术审美活动可以获得一时间的快感,但这些艺术审美终究是短暂的,人还是会回到现实生活中,一旦回归,就又会痛苦。

64、他从 I.康德的理论出发,认为康德所说的“物自体”就是意志,整个现象世界不过是意志的表象。

65、我们知道,任何思想的背后都与这个人的人生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

66、1816年,《论视觉与颜色》,über das Sehen und die Farben;

67、还有一种特殊的荣誉是骑士荣誉,它已经是一种古老的存在,甚至只在一些地区存在,它要求人们当荣誉受到侵犯时,应当迅速采取行动,通过决斗来恢复自己的荣誉。仅仅因为别人对自己的几句评价就要用生命去证明自己,这无疑是十分愚蠢的。

68、我们必须清楚:人们头脑里面的认识和见解,绝大部分都是虚假荒唐和黑白颠倒的。本身并不值得我们重视。当我们终于成功地摒弃了这一普遍的愚蠢想法,那我们内心的安宁和愉快就会令人置信地增加。

69、叔本华看来,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的。而人之所以要承受痛苦的折磨,是因为欲望,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陷入求之不得的痛苦,而去满足欲望,就会产生各种纠纷,自然也不会美好。而欲望一旦满足,又会陷入无聊,需要下一个新的、更大的欲望来填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