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故事梗概(文案精选69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8-26 08:58:06 浏览59

牡丹亭故事梗概

1、汤显祖笔下的陈最良是一个十足迂腐、庸俗、虚伪、自私的道学先生,他严格遵守封建教义,言谈行动充满着酸溜溜的味道。

2、俩人随即做了真夫妻,一起来到京都,柳梦梅参加了进士考试。考完后柳梦梅来到淮扬,找到杜府时被杜巡抚盘问审讯,柳梦梅自称是杜家女婿,杜巡抚怒不可遏,认为这儒生简直在说梦话。(牡丹亭故事梗概)。

3、万历二十八年(1598年),汤显祖辞官,回到家乡江西临川县的乡村闲居。这一年他49岁。他在生活中耳闻目储了一些青年男女的爱情遭遇,这些经历激起了他的创作感情。回乡不久,他就开始了《牡丹亭》的写作。

4、随后柳梦梅赶考并高中状元,但由于战乱发榜延时,仍为书生的柳梦梅受杜丽娘之托寻找到丈人杜宝。杜宝认定此人胡言乱语,随即将其打入大狱。得知柳梦梅为新科状元之后,杜宝才将其放出,但始终不认其为女婿。最终闹到金銮殿之上才得以解决,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5、杜丽娘想与柳梦梅共叙姻缘,她让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最终两人结为夫妻。杜丽娘陪同柳梦梅一同前往临安参加应试。

6、直至发榜,柳梦梅由阶下囚变身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柳梦梅与女儿的婚事,他强迫柳梦梅与女儿离异。这场纠纷最后闹到皇上面前,在皇上应允下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7、不一会见一书生拿着柳枝来请她作诗,接着又将她抱至牡丹亭成就了云雨之欢。待她一觉醒来,方知是南柯一梦。此后她又为寻梦到牡丹亭,却未见那书生,心中好不忧闷。渐渐地这思恋成了心头病,最后药石无治竟然死去了。

8、杜丽娘慕色还魂,终和柳梦梅结百年之好。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这样形容杜丽娘: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牡丹亭故事梗概)。

9、于是写了奏本让皇上公断,皇帝传杜丽娘来到公堂,在“照妖镜”前验明,果然是真人身。于是下旨让这父子夫妻都相认,并着归第成亲。一段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姻缘故事就这样以大团圆作了结局。

10、忽一日,她那当太守的父亲杜宝聘请一位老儒陈最良来给她教学授课,这位迂腐的老先生第一次讲解《诗经》的“关关雎鸠”,即把杜丽娘心中的情丝触动了。数日后。杜丽娘到后花园踏春归来,困乏后倒头睡在了床上。

11、元稹写悼亡词写得涕泪俱下,然后没几天又娶了别人。这叫写歌的人假正经。写歌的人临时把自己代入一种情感氛围中。写完了歌,也就走出来了。今天写的歌,和明天写的歌,主题总是不同的。后人读到元稹的悼亡词,感动得涕泪俱下,然后扭头分析元稹虚情假意兼时代风气。这叫听歌的人最无情。听歌的人临时被带入到一种情感氛围中。听完了歌,也就走出来了。且如杜超所说,听歌的感动,是联想的、是发散的、是为自己的感动,听歌的人并不能真正走入写歌的人所感受到的同样情绪中。情景代入往往是不充分的,也往往是不持久的。很多事在没亲自经历之前,从旁观的角度,或以代入的方法,你只能了解其中的一部分,会有跨不过去的台阶;而当你真的经历过了,到那时对你来说,怎样描述这件事或许也不那么重要了,你会知道,你没法把你的感受百分百传达给别人,因为不管你怎样遣词造句,别人都会附上他们自己的想法。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陈升抛出一句歌词来,听众纷纷寻找哈姆雷特。我是这样联想的,而陈升本人未必。

12、又看了几期《百里挑一》,不管是煽情时刻,还是动情时分,寻找爱的那些沸腾的心,多多少少让我嘘唏不已。

13、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1550-1616),江西临川人,身历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是明代著名的戏曲作家。同一时期,在英国剧坛,也活跃着另一位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1564-1616)。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堪称世界戏剧的两座高峰,他们在十六世纪晚期和十七世纪初同时出现在东半球的中国和西半球的英国。东西方两大戏剧家遥相辉映,这成为世界文坛上的一段佳话。

14、《牡丹亭》就采取了由海盐腔衍化而来的宜黄腔为基础写作。 《牡丹亭》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

15、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16、《牡丹亭》是一部爱情剧,剧本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歌颂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斗争,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

17、考完后柳梦梅来到淮扬,找到杜府时被杜巡抚盘问审讯,柳梦梅自称是杜家女婿,杜巡抚怒不可遏,认为这儒生简直在说梦话,因他女儿三年前就死了,如何现在能复生,且又听说女儿杜丽娘的墓被这儒生发掘,因而判了他斩刑。

18、作者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成功细致地描写了她反抗性格的成长过程。杜丽娘生于名门宦族之家,从小受到严格封建教育,她曾经安于父亲替她安排下的道路,过着稳重,矜持,温顺的生活,这些在《牡丹亭》“闺塾”一场中可以突出表现出来。但是,正是杜丽娘生活上的束缚、单调,造成了她情绪上的苦闷,引起了她对现状不满和质疑。

19、《牡丹亭》中柳梦梅是一个富有才华的青年,但他又存在浓厚功名富贵的庸俗思想,他在爱情上始终如敢于在金銮殿上对峙权高势重的岳父,并始终相信自己和杜丽娘的真情所至一定会在一起。

20、  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阅读《牡丹亭》,享受文字的飨宴,穿越时空的生死之恋,不必借助现代科技,缠绵秾丽,至情弘贯苍茫人世,迤逦而来。

21、这注定了我们这一代人醉生梦死地吟诵和怀念着爱情,却没有人义正言辞地站出来维护爱情,坚守爱情。

22、今年是他们去世四百周年纪念,诸多文化部门纷纷举办活动纪念两位戏剧先人。也许,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抽点时间读一读他们写的剧本,或是去戏院看一场他们的剧作,才是最好的纪念方式吧。

23、另一方面,杜宝又以封建社会“忠心耿耿”的大臣面目出现,他勤政爱民,公而忘私,为国忘家。正因为如此,杜宝必然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封建礼教,绝不妥协,就导致了在家庭中断送女儿的青春和幸福。作者以杜宝这样的形象来深刻揭露封建道德体系的不合理。

24、广州府秀才柳梦梅,原柳春卿,柳梦梅拾到丽娘的春容匣子,回到书房,把那春容挂在床头前,夜夜烧香拜祝。丽娘在阴间里一呆三年,阎王发付鬼魂时,查得丽娘阳寿未尽,令其自己回家。

25、汤显祖的这四部戏曲作品,立意各有主旨。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最满意之作。这部剧作不仅词采艳丽、意境优美,令人回味无穷、如痴如醉,而且文中表达的言情思想冲破了宋明理学的藩篱,引发了当时观众热烈的情感共鸣,能在剧场一演再演,极富魅力!所以有人说,汤显祖凭借此一部作品,足以与莎士比亚比肩齐名。

26、在明朝初期,由于各地方语言、风俗以及传统音乐的差异,传奇剧可以说是诸腔竞作,包括了大量风格各异的地方声腔。到了明朝中期,南曲中最为盛行的四大声腔为:“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27、《牡丹亭》戏剧的崭新思想是通过崭新人物形象来表现的,它最突出的成就,无疑是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我国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

28、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戏曲上,代表作有《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又名“临川四梦”),诗文有《玉茗堂全集》等。

29、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

30、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私出游园,触景生情,困乏后梦中与岭南书生柳梦梅幽会。从此一病不起,怀春而死。柳生进京赴试,借宿观中。

31、柳生进京赴试,借宿观中。在园内拾得杜丽娘殉葬的自画像,情有所钟,终于和画中人的阴灵幽会。

32、惺惺相惜,哦,我还可以和你们惺惺相惜。虽不能各自幸福,那就一起悲伤吧,芳。

33、他在园内拾得杜丽娘殉葬的自画像,情有所钟,终于和画中人的阴灵幽会。柳生情系丽娘,冒死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缔结秦晋之好,同往临安。杜宝升任宰相,拒不承认婚事。最终闹到金銮殿之上才得以解决,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位有情人终成眷属。

34、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私出游园,触景生情,困乏后梦中与岭南书生柳梦梅幽会。从此一病不起,怀春而死。柳生进京赴试,借宿观中。

35、看着别人的故事,过着眼下的生活,谁又会是谁的谁呢?

36、    http://www.iqiyi.com/w_19rr8q4rihtml

37、这一句是黄梅戏中《女驸马》的选段;而整首歌的背景选取的又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结尾和开头采用相同的选段,让人猜测,是否他想告诉我们:无论经历什么样的爱情,当他(她)出现的时候,都要勇敢的去追求呢?既然躲不过,那就好好期待并享受吧!

38、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戏曲上,代表作有《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又名“临川四梦”),诗文有《玉茗堂全集》等。

39、        说起昆曲,不得不提的就是《牡丹亭》。《牡丹亭》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与《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在DanielS.Burst编著的《100部剧本:世界最著名剧本排行榜》中,《牡丹亭》名列第32位,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剧本。它至今仍经常在有关戏曲的文学影视作品中出现。

40、“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一语点醒了我,也许我们所要的不是爱情,因为我们给不了别人爱情。

41、惊梦是牡丹亭中的经典的一折,作为昆曲折子戏经常在各种场合表演,其中的皂罗袍和山桃红甚至成为昆曲的代表。

42、也许你曾遇见过一个人,是他让你经历了爱恨,尝过了悲欢,让你变得更加的柔软或者坚强,就算经历离别,那也不要悲伤。因为再怎么样也都不过是黄梁一梦一场。

43、后二十出写丽娘与柳生为了让情得到社会的承认,全力以赴的坚持,终于冲破世俗的一切阻力,结为夫妻。

44、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私出游园,触景生情,困乏后梦中与岭南书生柳梦梅幽会。从此一病不起,怀春而死。柳生进京赴试,借宿观中。

45、     《牡丹亭》中有许多即使是现在也脍炙人口的名句。如“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原来这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等等。

46、嘉靖、隆庆年问,以魏良辅为代表的一批戏曲音乐家,对昆山腔进行了成功的全面改进。在唱曲的板眼、宫调等方面,伴奏方面,气韵和平仄的使用方面,将昆山腔进行重新的规划整理,创立了一种清新典雅的声腔风格,时称“水磨调”、“冷板曲”。

47、数日后,杜丽娘到后花园踏春归来,因困乏倒头睡在了床上,不一会见一书生拿着柳枝来请她作诗,接着又将她抱至牡丹亭成就云雨之欢。待她一觉醒来,方知是南柯一梦。她为寻梦追寻到牡丹亭,却未见那书生,心中好不郁闷。渐渐地这思恋成了心头病,最后药石无医竟然这样死去了。

48、如若不然,天下有情人有谁不是因为与爱情无关的琐碎而乍离呢?在劫难逃,离合天定,最后的我们只好把归罪于可笑的缘分。

49、三年后,穷书生柳梦梅借宿梅花庵观,他在太湖石下捡到了杜丽娘的自画像。于是,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开始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

50、陈升对《牡丹亭》的诠释更是透彻。好比他自己对自己的诠释。他向来把自己的音乐视作自己的灵魂,CD从来不随便送人。要送就送给绝对会听他歌、喜欢他的歌的人。这就如同爱情,要把它给予值得你爱并懂得珍惜的人。陈升的这首《牡丹亭外》,听后让你惊觉那歌中的人不就是他自己吗?又或者是每个苦爱中的人们。

51、嘉靖、隆庆年问,以魏良辅为代表的一批戏曲音乐家,对昆山腔进行了成功的全面改进。在唱曲的板眼、宫调等方面,伴奏方面,气韵和平仄的使用方面,将昆山腔进行重新的规划整理,创立了一种清新典雅的声腔风格,时称“水磨调”、“冷板曲”。

52、其父这时升任淮扬安抚使,临行将女儿葬在后花园梅树下,并修成“梅花庵观”一座,嘱一老道姑看守。而杜丽娘死后,游魂来到地府,判官问明她至死情由,查明婚姻簿上,有她和新科状元柳梦梅结亲之事,便准许放她回返人间。

53、  青春版《牡丹亭》由著名小说家白先勇改编,他对名著进行如此改编的初衷就是要让高雅文化能够雅俗共赏。青春版《牡丹亭》全部由年轻演员出演,符合剧中人物年龄形象。在不改变汤显祖原著浪漫的前提下,白先勇将新版本的《牡丹亭》提炼得更加精简和富有趣味,符合年轻人的欣赏习惯。

54、因他女儿三年前就死了,如何现在能复生,且又听说女儿杜丽娘的墓被这儒生发掘,因而判了他斩刑。在审讯正吊打之时,朝廷派人伴着柳梦梅的家属找到杜府上,报知柳梦梅中了状元了。柳梦梅这才得以脱身,但杜巡抚还是不信女儿会复活,并且怀疑这状元郎也是妖精。

55、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56、女主人公杜丽娘长得天生丽质而又多情善感。她到了豆蔻年华,正是情窦初开的怀春时节,却为家中的封建礼教所禁锢,不能得到自由和爱情。

57、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被改编成各种戏曲传唱了数百年之久,“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词句更是脍炙人口。

58、‍想让小朋友也看得懂,欣赏《牡丹亭》?简单!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的《牡丹亭》绘本,改编得相当简洁精道,制作精良,非常适合小朋友通过阅读,对我们国粹戏剧有个启蒙的了解。而绘本唯美的画风,相信大朋友们也会路人转粉!

59、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的代表,汤显祖著。

60、女主人公杜丽娘长得天生丽质而又多情善感。她到了豆蔻年华,正是情窦初开的怀春时节,却为家中的封建礼教所禁锢,不能得到自由和爱情。

61、我本是不喜欢戏剧的,总觉得哪哪都带着一种说不出的繁文缛节味和封建主义色彩。直到遇到了《牡丹亭》。《牡丹亭》和《西厢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或者可能更胜一筹,两个都有种要摆脱一切束缚的冲动。知道《牡丹亭》是因为一个昆剧演员说的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说:古时男女若心生爱慕,并非直接表达的,而是通过眼神和动作含蓄地传达爱意。比如《牡丹亭》里的这一幕。男女初次会面,双双都脸红心跳的。但毕竟男女授受不亲,使得欲言又止的话藏在手帕里;百转千回的心意藏在回望里。臆想下当时的场景,竟让我有些心动。想必这是只有中国人才能体会到的特有感情吧?

62、但是,汤显祖并没有用杜丽娘的死来结束他的剧本,而是用独特的艺术构思,又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了杜丽娘在阴间向判官询问她梦中情人姓柳还是姓梅,她的游魂还与柳梦梅相会。

63、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

64、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站着一位佳人,说同她有姻缘之份,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庄美丽,跟从师傅陈最良读书。她由读《诗经•关雎》章而产生伤春的情绪,于是由丫环陪同,去后花园游赏。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她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就是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花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于是,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这个故事感人至深,汤显祖在本剧《题词》中写道:“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65、        一部完整的《牡丹亭》共五十五折,《闹学》、《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拾画叫画》、《冥判》、《幽媾》、《冥誓》、《还魂》完整看完得需要三天。现在人们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很难有耐心有兴趣看完它了。由此思及昆曲的衰落,不由得令人扼腕叹息。

66、《牡丹亭》就采取了由海盐腔衍化而来的宜黄腔为基础写作。 《牡丹亭》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

67、故而大师又意味深长地道出: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68、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