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若木鸡造句
1、这突然的灾难把他吓得呆若木鸡,一动也不敢动。
2、(寓意):“呆若木鸡”这则寓言故事中貌似木头的斗鸡根本不必出击,就令其他的斗鸡望风而逃,主要是用来阐明“相反的两极在某种高度便相互接近转化”的道理,这也正是庄子道家思想所特有的辩证思维。(呆若木鸡造句)。
3、(出自):《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4、我说:不解决本末倒置的问题,一味说什么宝贵品格,麻子不是麻子,是坑人。我不管别人,反正我不要这品格,再宝贵也不要,咱又不是小眼薄皮的人,对吧?
5、小明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老师问他问题,他总是呆若木鸡。
6、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好长时间(多就说话者的感觉而言):等了~,他才来。他学了~英语,到现在只记得几个字母。
7、25)他呆若木鸡地站了一会,然后缓慢地张开一只手掌,盲然地注视着手中的钱币。
8、都好半天了,他仍然呆若木鸡地瞪着天花板看。
9、小红的爸爸不幸在抢险救灾中牺牲了,小红听到这个消息后突然呆若木鸡。
10、呆头呆脑 (dāitóudāinǎo)呆:呆板,不灵活。形容思想、行动迟钝笨拙。
11、他没有丝毫的惧怕和胆怯,这反倒使所有的恶魔都停了下来,惊异地看着这个不速之客。
12、小敏在数学上可谓是呆若木鸡,但她在英语在全班堪称鹤立鸡群。
13、所有人都呆若木鸡,那黑衣人黑袍罩巾一脱,长发飘飘,遗世独立。(呆若木鸡造句)。
14、要是形容一个人有些呆头呆脑、痴傻发愣的样子,人们往往会用“呆若木鸡”这个贬义词。然而,褒义词。
15、他听了电话之后,就呆若木鸡地站在那儿,好像受了什么惊吓。
16、(意思):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17、有怪踩月而来,美如秋水,清如山河,生呆若木鸡,爱而不能忍,甚倾之。书海沧生
18、呆:痴呆。痴呆得像只木头做的鸡。形容呆笨或因恐惧、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19、出处:出自《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20、这个时候,袁绍才发现是上当了,中了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然后却派刘备和文丑转过来拦截曹操。
21、05看到父母吵起来了,他呆若木鸡地站在旁边,一动都不敢动。
22、这件事让小林摸不着头脑,她站在那里呆若木鸡。
23、近日有幸,品茶于五奎瓷处,颇有体会,写小文以记之。
24、电视里面的角色正哭得撕心裂肺的时候,我却面无表情呆若木鸡。
25、又过了10天,齐王忍耐不住,再次去问,但还是不行,因为纪渻子认为这只鸡还有些目光炯炯,气势未消。这样又过10天,纪渻子终于说差不多了,它已经有些呆头呆脑、不动声色,看上去就像木头鸡一样,说明它已经进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宣王就把这只鸡放进斗鸡场。别的鸡一看到这只“呆若木鸡”的斗鸡,掉头就逃。“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实际上却有很强的战斗力,貌似木头的斗鸡根本不必出击,就令其他的斗鸡望风而逃。可见,斗鸡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鸡”。
26、随意拼凑的不仅罕见,而且因彼此的不够熟悉,难免有别扭之感,一般的不速之客只有叨陪末座的份了。
27、就算她不会悔罪,而且怙恶不悛,去命她来,因主的扇执正在主的手中。
28、说到呆若木鸡这个词,现在人们经常用来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多为贬义,其实呢,呆若木鸡的本意与之完全相反,非但不是什么贬义词,反而是一个称得上最高级的褒义词,所谓德全也。只是不知后世因何而起,从何开始,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误解误传,让我们这些后来和再后来的人多有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