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的作品
1、人物再现手法是巴尔扎克人物塑造的一大特色。人物再现有多种形式:一是小说人物在不同作品中反复出现,一些重要人物往往出现过二三十次,在多部小说中反映他们的不同经历,最后构成这个人物的完整形象;二是并列出同一阶层人物的代表,或把小说人物的性格作对比,而这些人物都是在不同的小说中出现的。
2、易宗江:《〈高老头〉和〈李尔王〉父爱比较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巴尔扎克的作品)。
3、他自己说:“我不是在咖啡馆,就是在去咖啡馆的路上”。
4、巴尔扎克将生活高度凝练,用一个个戏剧性的故事构建了自己的文学宇宙。
5、《人间喜剧》用91部小说、2400多个典型形象, (巴尔扎克的作品)。
6、巴尔扎克能够长期坚持持续不断的紧张工作,除了凭藉超人的意志支撑外,就是对咖啡的依赖。正如茨威格所说,咖啡对于巴尔扎克来说,比吃饭睡觉都重要,没有咖啡他就不能工作,至少不能像现在这样工作。
7、根据巴尔扎克作品改编的电视剧《交际花盛衰记》(1975)海报。
8、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9、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巴黎圣母院》。
10、巴尔扎克曾在一个月里,创作《寻找伊阿布索里》和《高老头》,这期间他总共只睡了八十个小时(也不担心猝死)。
11、杨江柱:《来自伏盖公寓的美学挑战——论巴尔扎克与伏脱冷》,《外国文学研究》1983年第3期。
12、葛罗齐埃神甫所藏的这本书,按照推测应该就是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的《天工开物》。《天工开物》卷十三《杀青》介绍了中国古代制造竹纸(煮竹取浆)和皮纸(煮楮树皮取浆)的方法,对于造纸过程、工艺以及工具等,都有详细的描绘并附图。巴尔扎克的转述的确存在一些疏失,然而他洋溢于字里行间的对于中国造纸技术的由衷赞叹,还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13、在有限的20余年创作生涯中,巴尔扎克写出了90余部作品,涉及2400多个人物,
14、写作时他穿着教士的袍子,点上7支蜡烛,桌边是一杯提神的黑咖啡。
15、伊芙琳·汉斯基夫人(NO.5)是唯一的和他正儿八经结婚的女人。
16、 从1829年起,巴尔扎克发表了很多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包括长篇小说《朱安党人》、《驴皮记》、《高老头》。《高老头》这部作品,也是巴尔扎克最优秀作品之一。在后来的一些年里,巴尔扎克才真正地将他的个人写作优势展现出来。巴尔扎克塑造了两千四百七十二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被称为《人间喜剧》。这部《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百科全书”。
17、克里夫顿·费迪曼 约翰·S.梅杰著,马骏娥译
18、3)傅雷眼中理想中的译文要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不能生硬、也不能拗口。这一点最见功力!
19、杨国华:《父性基督的典型——也谈高老头的父爱》,《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20、1816年入法律学校学习,毅然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他选择写作道路,父母是强烈反对的,认为这是一个没有永远保障的手艺,一个无法保证稳定收入的“无用”之物。在巴尔扎克的固执坚持下,父亲让步,却与巴尔扎克签订合约,每月提供120法郎供其生活,两年之内如果没有写出成功的作品,便要求他必须做律师这份稳定的职业。
21、根据巴尔扎克小说改编的电影《人间喜剧:朗热公爵夫人》(1995)剧照。
22、小说发表后,当时的社会流传"不读《红与黑》,就无法在政界混"的谚语,而本书则被许多国家列为禁书。《红与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它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
23、一是他细致入微的洞察力,把人性看得透透的,好的、坏的、美的、丑的、可悲的、可笑的、可怜的、可恨的……
24、融汇人间百态,写尽你一生可能遇到的所有人。
25、他公牛一般的脖子皮肤白皙,与红彤彤的脸膛形成鲜明的对比,厚厚的嘴唇红得惹人注目,还总是挂着点微笑。
26、 《舒昂党人》是他正式进入现实主义的一个标志
27、在大量的女粉丝来信里,他注意到一封未署名的发自敖德萨的信,寄信人对《私人生活场景》作出一番热情的赞扬,但是指出作者在写《驴皮记》时缺乏细腻情感,这就引起了巴尔扎克的注意。
28、1850年8月18日,是巴尔扎克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29、而后他与人合作从事滑稽小说和神怪小说的创作,曾一度弃文从商和经营企业,出版名著丛书等,均告失败。商业和企业上的失败使他债台高筑,拖累终身,但也为他日后创作打下了厚实的生活基础。
30、吕西安到巴黎以后,面前清清楚楚摆着两条路。一是德·阿泰兹和他的小团体的道路,这条路艰苦、漫长,然而清白可靠。要走这条路,吕西安缺的是坚强的意志和恒心。另一条就是斐诺已经取得成功、卢斯托正尾随其后的道路,这条路肮脏、危险,然而表面看来是名利双收的捷径。要走这条路,吕西安却又缺乏作恶的魄力和本领。因此吕西安两条路都走不通。
31、“巴黎就像一座盅惑人的碉堡,所有的外省青年都准备向它进攻……在这些才能、意志和成就的较量中,有着三十年来一代青年的惨史。”
32、国内也有一些中译名比如“勾利尤老头子”、“老戈里奥”、“戈里奥老爹”等。
33、从当代风俗史家的角度出发,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写了十九世纪前半期法国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历史时期,《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个时期的特征,是金钱逐渐代替了贵族头衔。1830年革命以后,金钱统治的威力尤为强大。
34、欧也妮得到查理负心的消息之后,一气之下答应蓬风先生的求婚,她很慷慨,不仅帮查理的父亲还了负债,还捐赠了许多钱给教会和学校,查理知道欧也妮有如此多金钱时追悔莫及。欧也妮在33岁上就成了寡妇,城里人又开始追求这位有钱寡妇。
35、三幅代表作:《西斯廷圣母》《雅典学院》《巴尔纳斯山》
36、苦难对于天才来说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37、1829年,在第一部以真名发表的小说《朱安党人》中,巴尔扎克(1799-1850)借小说人物之口感慨道:“小室的墙上伸出许多古怪的隆起部分,全是多热蒙亲自拿一袋袋金子筑成的。这些金子是他的命根子!每逢来到这里,他就像被埋在金矿里一般,处于一种陶醉状态之中。”——这一种“埋在金矿里”的“陶醉状态”也是巴尔扎克本人毕生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尽管在现实中他的这一梦想从未能够实现。
38、“负债为了投资,这就是资本时代。”19世纪初,正值法国从手工业社会向商业社会的转型时期。资本时代的大幕已徐徐打开,与资本运作关系最为紧密的商业与银行业是法国社会的两大支柱。信贷从这时起,也成为商业与银行业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
39、巴尔扎克从这时期起,就在现实主义理论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他认为小说家必须面向现实生活,使自己成为当代社会的风俗史家;又认为小说家的任务不仅在于摹写社会现象,还须阐明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指出人物、欲念和事件背后的意义。在塑造人物的问题上,他强调特性,也强调共性;他说诗人的使命在创造典型,使典型个性化,个性典型化;又说典型人物应该把那些多少和他类似的人的性格特点集于一身。他还强调艺术必须为社会服务;认为艺术家不仅描写罪恶和德行,而且要指出其中的教育意义;艺术家必须同时是道德家和政治家。巴尔扎克的作品介绍农民
40、就题材而言,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和《高老头》比较相近。有论者从高老头与李尔王的父爱的内容,父爱的悲剧根源、悲剧产生的审美意蕴等角度进行了比较。如在审美意蕴方面,作者认为李尔王是有人文主义理想追求的正面形象,是历史的运转决定了李尔王不可避免的悲剧,悲剧本身是有震撼力的。而高老头则因其身份的卑微而使他给人的不幸印象有所削弱,但它作为社会悲剧,更具普遍的教育意义。
41、小说叙述一名贵族出身的青年瓦朗坦破产后投身到社交场所,落得穷途未路,准备投水自杀时,一个古董商给了他一张印有天竺文字的驴皮,这张驴皮能为主人实现任何愿望,但愿望一经实现,驴皮会立刻缩小,自己的寿命也随之缩短。
42、《人间喜剧》。《人间喜剧》一共有91部,包含了各式各样的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人间喜剧》的命名是受但丁长诗《神圣喜剧》,也就是《神曲》的启发。
43、他太迷恋纸醉金迷的感觉,所以他将目标瞄准了这些有钱的贵妇。只是,他也同样有日常的生活需求,于是便与女管家几番颠鸾倒凤,终于激怒了这个女人。她发现自己只是临时的替代品,于是偷走了巴尔扎克与贵妇们的情书,扬言要公之于众,让他身败名裂。为了堵住女管家的嘴,巴尔扎克只能用金钱赎回,这也是他欠债人生的开端。
44、他欠下了一辈子都没还清的债!只能日夜不停地写作赚钱。
45、傅雷先生最后翻译的一篇《猫儿打球号》,毁于浩劫,实在令人感到遗憾。
46、居斯塔夫·福楼拜,法国著名作家。1821年12月21日出生于法国卢昂一个传统医生家庭。福楼拜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对19世纪法国社会风俗人情进行真实细致描写记录的同时,超时代、超意识地对现代小说审美趋向进行探索。
47、巴尔扎克同她分手的原因,居然是发现了她并没有如同她自己声称的那般高贵的出身。
48、事实上,他所说的阿隆松、格伦诺布尔这些地名,以及戈尔蒙小姐、贝奈西先生、费列士·德·房特内斯、葛伦维尔、贝尔孚伊小姐这些人名,全都是他小说里的地名和人名。
49、拉斯蒂涅从外省到巴黎,不是非走邪路不可,但他在巴黎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逐步腐化堕落。后来当他在《纽沁根银行》中重新出现时,他是个搞银行假倒闭的帮手;在《不自知的喜剧演员》中,他已经获得爵位,当上部长了。
50、巴尔扎克曾用一段诗意的文字来赞美咖啡的神奇效应,他写道:“一杯咖啡落肚,一切都动了起来,思想像战场上的大军,开始出动了。于是,战斗便发生了。记忆旌旗招展,随着辎重滚滚而来;比喻这支轻骑兵迅疾地铺开了;逻辑的炮队跟着弹药匆匆赶来;思路的散兵排开阵势;人物形象一个个地挺立起来,稿纸上染满了墨迹。这场战争已经开始,并在淌满墨色液体的情况下结束,就像真正的战场一样,被笼罩在弹药所散发的黑色烟雾之中。”
51、我们耳熟能详的《高老头》,法文原名是《LePereGoriot》。法文里的“Pere”被放在姓氏之前,一般是指上了年纪、但是由于社会地位低微而不值得尊称为“monsieur”(即“先生”)的人。
52、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完成了拉斯蒂涅的社会课程:公寓里的住客老姑娘米旭诺为了3000法郎的奖金出卖了伏脱冷,阿瞿达侯爵为了20万法郎利息的陪嫁而抛弃了鲍赛昂夫人,纽沁根鲸吞妻子的财产,大女儿为了舞会上的风光才来看望高老头,而拿到票据后也不管老头晕过去转身就走,后来折返只是因为高老头没有在票据上签名。而在高老头弥留之际和整个葬礼上,两个女儿一个也没来看他,只有拉斯蒂涅与仆人克利斯多夫为他送葬。
53、1850年3月,终于获得了皇帝的恩准,他们可以举行婚礼了。汉斯基夫人还在犹豫不决,促使她最后下定决心的除了爱情和荣誉之外,还有三分怜悯。
54、心病比身病有个大占便宜的地方:只要不能满足的欲望得到了满足,它就会霍然而愈。
55、他形容某个客厅硬木地板的光滑、细腻,“宛如上了仿中国漆器的油漆,煞是好看”(《莫黛斯特·米尼翁》)。
56、吕德:法国浪漫主义雕塑家,著名的巴黎凯旋门上《马赛曲》浮雕作者。
57、她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才能嫁给他,可他似乎对此并不怎么感激,这令她十分恼火。
58、知乎上有个回答特别形象——“体验差不多像是补完漫威世界所有的超级英雄漫画。”
59、《巴尔扎克传》(法)安德烈·莫洛亚,艾珉、俞芷倩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
60、拿破仑用剑没能征服的世界,他用一支笔征服了。
61、巴尔扎克虽然是长子,但很少得到家庭的温暖,出生不久便被送到图尔近郊,由一个宪兵的妻子抚养,几乎被家人遗忘。稍大一些便被送到旺多姆教会学校寄读,过着极其严格的幽禁生活,学习的制度古板而严肃,教师冷漠而残酷,回到家以后得不到父母的宠爱,有的是接连不断的白眼和呵斥。巴尔扎克对母亲先是害怕,后是冷淡,最后发展到憎恨,他说:"我从来没有母亲,她实在太可怕了。"巴尔扎克决意到书籍的王国里去寻找他的乐趣。他说:"只有读书才能维持我的头脑活着。"1813年巴尔扎克带着狂欢后的倦怠离开这所学校,于1814年随父母迁往巴黎。在巴黎,巴尔扎克以超人的忍耐力想尽一切办法完成了学业,并顺利进入大学学习法律。在校期间,去律师事务所当文书。这使他认识到巴黎是可怕的魔窟,了解到很多为法律治不了的万恶之事,也看到了资本主义法律的虚伪,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最好的素材。
62、“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这部庞大而奇特的作品的作者,就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加入了革命作家的强大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