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经典名句(文案精选78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8-24 09:10:43 浏览59

曾国藩家书经典名句

1、《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体气本弱,耳鸣不止,稍稍用心,便觉劳顿。每日思念,天既限我以不能苦思,是天不欲成我之学问也,帮近日以来,意颇疏散。

3、曾国藩攻破南京后威镇天下,功高盖主,同时,在这种情况下,也是他举湘军起事,自立为王的最佳时机。否则兔死狗烹,朝廷对曾国藩轻则将罢免其军权,重则亦可能暗下毒手。因而这个时候也是曾国藩对称帝一事感到最犹豫最彷徨的时候,此时王闿运再度向他提出此事,他没有像以往那样怒不可扼,严词拒绝,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而沉思的结果就是他写下那句著名的诗句: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山高心自知。"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出自于曾国藩的辩言。说的是一种人生境界,体现了他这种坚守人臣的行为和心理是和他作为儒学大家的身份和受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分不开的,所以越是战功彪炳,他越是克己修身。

4、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5、读书不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之人。(曾国藩家书经典名句)。

6、帅旗在蓝天下穆然肃立,长风飘荡,经过血与火洗礼的殷红旗面,欲与彩虹比美。与日月争辉,嘶杀声呐喊声虽然早已隐退,帅旗下仍抖擞着国威与军威。

7、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8、“手谕示以节劳、节欲、节饮食,谨当时时省记”(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与父母书)

9、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

10、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强自立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俱,确乎不拔。余往年在京,好与有大名大位者为仇,亦未始无挺然特立,不畏强御之意。

11、)问题到了严重程度之后,凡事皆被合理化,一切均被默认,不痛不痒,莫名其妙地虚应一番。

12、出自《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译文)我们研究学问,最重要的是虚心。

13、儒家经典著作《大学》中说道:“故君子必慎独也。“在《中庸》、《礼记》等著作中,也都有说到“慎独”二字。“慎独”,顾名思义,是说一个人在闲居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行事,遵守道德准则和社会规则。曾国藩说的“独居守心”,表达了就是“慎独”。慎独,就是修身和修心,越是一个人的时候,越要表里如一。曾国藩告诫他的子女晚辈“慎独则心泰”,只有做到慎独,才能心安。做人不可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做事不能当面一套,背地一套。韩愈说“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君子当如此。

14、曾国藩语录: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为人不可过于聪明。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不可轻率评讥古人。www.zhlzw.com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另起炉灶,重开世界。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时。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15、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16、曾国藩在家书中不只一次反思自己的不专,他告诫子侄,一书不尽,不读他书。从他的家书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来:专注就是力量。

17、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18、责己厚而责人薄耳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19、①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②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③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④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⑤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⑥凡成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20、要为了顾全大局,委曲求全,任凭别人违背自己的,并且要在没有敌国外患的情况下,做长远的思虑,这边是圣人的用心

21、读经史最好的方法,是在于能够设身处地。没看到一处的时候,就如同我们是当事人,应酬谈笑都在其中。

22、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23、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用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24、对这个恒字,曾国藩强调更多,他自己就是对此做得最彻底的;最精到的谈论。曾国藩正是凭借着这份忍力、耐性、韧劲、恒心,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登上了他让人只能仰望的人生巅峰。

25、包拯家训的核心思想:做人不能贪图功名利禄,为人要正直。

26、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27、生命的意义也教会我们创造和工作;体验某种事物或爱一个人;受苦,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28、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之处,更宜从此加功。

29、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30、①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②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③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④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⑤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⑥凡成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人谋居半,天意居半。——曾国藩

31、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32、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曾国藩

33、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34、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35、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36、人生有可为之事,也有不可为之事。可为之事,当尽力为之,此谓尽性;不可为之事,当尽心从之,此谓知命。——曾国藩

37、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橹也。

38、若愧奋直前,有破釜沉舟之志,则远游不负;若徒悠忽因循,则近处尽可度日,何必远行百里外哉?

39、此诗虽来题"打油",却深含心忧天下之抱负。记得好多年前读《曾国藩家书》,就对信中常常流露出的家国之忧深为感动,很不解为什么长期以来丑化他。下面是给他弟弟信中的源一段话:"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zhidao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把人之立志与天地家国联系在一起,心胸何其开阔。年轻人抽时间读读他的家书,对人生大有裨益。供参考。曾国藩家书中的名句及其所在章节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40、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41、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42、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

43、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44、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为有所利而成者居半,有所既有所逼而成者居半。

45、曾国藩说,男人做事要讲究策略,要有原则,没有缘由地埋怨上天,天也不会答应。没有理由地埋怨别人,人家也不会服气。怨天尤人只会显得你无能,愤世嫉俗只会显得你狭隘。凡是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怨天尤人有什么用?

46、刚不是暴虐,是坚强,柔不是低下软弱,是谦逊退让。

47、《包拯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48、泗门谢氏为炎帝之后,西周申伯为得姓始祖。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申伯三十六世孙谢衡为避永嘉之乱,携全家由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辗转来到会稽郡始宁县东山(今属浙江省上虞市上浦镇)定居,史称东山谢氏。

49、释义:对品德高尚的人,虽然年纪比我小,我也应当尊敬他;对那些素行不端者,虽年纪比我大,我们也该离他远点。

50、家国握在你的手心,你时刻在惦量那如坠千斤的份量,引领国人步入世界潮流,是你心中擎起的另一面旌旗。

51、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曾国藩家书》

52、现今,我们重温包拯家训,目睹包拯手迹,其凛然正气,清廉之风,仿佛仍在身边,无不鼓舞世人。包拯手书家训,可谓传家至宝,字字珠玑,对子孙有很强的教化、指导作用!

53、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曾国藩

54、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

55、不要因为别人的一点小错误而否定他的闪光点,不要因为一点怨言而忘记别人曾赋予的恩惠。所以看人要从整体出发,不要因为局部的瑕疵而全盘否定,更不要以貌取人。《礼记》上说,“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意思即是爱一人但是知道他的缺点,厌恶一个人但是了解他的优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待人接物时要抱有一颗公正客观的态度。

56、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曾国藩人生三境说。——曾国藩

57、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曾国藩

58、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59、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这句话听起来极端,实则是曾国藩对自己严格的要求,要求自己建立好的品格。同王阳明一样,曾国藩立志作圣贤,容不得一点点苟且。

60、千古圣贤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个“勤”字。——曾国藩

61、危急之际,惟有专靠自己,不靠他人为老实主意。

62、兄以弟得坏名为忧,弟以兄得好名为快,兄不能使弟尽道得令名,是兄之罪;弟不能使兄尽道得令名,是弟之罪。若名个如此存心,则亿万年无纤芥之嫌矣。

63、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64、“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与诸弟书引用朱熹名言)

65、启发:清朝在京的公务员生活也很拮据。何为国之栋梁?栋梁不见得富甲一方,腰缠万贯,反而很可能是最穷的。要耐得住贫穷,禁得住诱惑,坚守底线,坚持修行,真心干事。

66、“然当京官者,大半皆东扯西支,从无充裕之时,亦从无冻饿之时,家中不必系怀”(道光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九日与祖父书)

67、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68、如何计划谋划一件事?曾国藩告诉我们应该“大处着眼”。大处着眼,是一个人的眼界,是一个人的心境。“志当存高远”,做一件事,应该有着高远的志向,有着超远的规划,有着开阔的视野。小到一件事,大到整个人生,都要有大局观。

69、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70、在为人处世上,曾国藩终生以“拙诚”、“坚忍”行事。他在致其弟信中说:“吾自信亦笃实人,只为阅历世途,饱更事变,略参些机权作用,便把自家学坏了!贤弟此刻在外,亦急需将笃实复还,万不可走入机巧一路,日趋日下也。”至于坚忍功夫,曾国藩可算修炼到了极点。他说:“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他引用谚语说:‘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吾生平咬牙立志之诀。

71、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曾国藩

72、《郑氏规范》的精华,主要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厚人伦,崇尚孝顺父母,兄弟恭让,勤劳俭朴的持家原则;二是美教化,开办东明精舍,注重教育,且教子有方;三是讲廉政,从家庭角度制约为官者“奉公勤政,毋蹈贪黩”、“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削谱除族籍,死则牌位不许入祠堂”。

73、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74、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75、长傲、多言二弊,历观前世卿大夫兴衰,及近日官场所以致祸福之由,未尝不视此二者为枢机,故愿与诸弟共相鉴诫。

76、听其拂逆而动心忍性,委曲求全,且以无敌国外患而亡为虑者,圣贤之用心也。

77、《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为官鼎盛时期写给家里人的信的辑录,从中可看出曾国藩功高而不震主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