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家格言朱子家训(文案精选69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8-23 09:32:51 浏览59

治家格言朱子家训

1、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2、对儿孙的教育要有方法,按孩子天生的禀赋、兴趣方向帮助他,但是要有分寸。现在的家长,把自己达不到的目的强加在孩子身上,这是错误的,不懂“义方”。

3、《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将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4、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

5、家门和顺,虽饔飧(yōngsūn)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tuó)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6、家门和顺,虽饔飧(yōngsūn)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tuó)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7、读书可以使人更充实、丰富,有知识,使思想训练,境界提升。

8、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

9、(注释):饔(yōng)飧(sūn):饔,早饭。飧,晚饭。国课:国家的赋税。囊(náng)橐(tuó):口袋。

10、(解读):这句话是说,个人的衣食住行一定要俭朴、节约,宴请客人也不能过分,酒菜要适度,时间上也不能无休无止。朱柏庐没有子女,过继兄弟的儿子作嗣子,取名导诚。他一直教导导诚不要专学那些挥霍的纨绔子弟。朱柏庐曾说过:俭,一要平心忍气,二要量力举事,三要节衣宿食。他写过一首教子诗:“四儿六岁五儿莫与肥甘习口馋。清白家风无我愧,诗书世泽要人担。三餐饱饭何须酒,一箸黄韭略用盐。闻说有人曾饿死,算来原不为官廉。”(治家格言朱子家训)。

11、倡导重德修身是朱熹《家训》的又一重要思想。他在《家训》中指出:“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从中可以看出朱熹对德的重视程度,这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以德为首”的教育思想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朱熹看来,重视道德修身就同“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不可不慎哉!”他还就如何重德修身提出了许多深含哲理的见解。他认为“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这句话是指对别人善恶行为所持的态度,对行恶的人要抑制,对行善的人要宣传表扬他。他还进一步指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意思是指善事多么小也要积极而为,恶事多么小也不能为之。不要以为自己曾经做过善事而忽视小恶,就不拘小节。忽视小恶,让其存在和发展,就会变成大恶。不拘小节也会发展至变节;注意小节,细心修养,才能达到高风亮节。朱熹还认为,善心和恶念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心灵河流中,人之所以有善恶之别,只是各自内心所禀的气有清浊厚薄之分,内心禀清气厚者,为善的可能性大,禀清气薄者,为恶的可能性大。

12、作者朱柏庐(1627-1698)原名朱用纯,字致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今昆山市),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清顺治二年(1645)守昆城抵御清军,城破,投河自尽。朱柏庐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

13、译文:对于兄弟叔侄,要多多安抚贫寡;长幼内外,应当家法严格。

14、(原文):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15、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16、《朱子家训》之所以三百年间在中国有这么大的影响,除了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修身齐家的理想与追求,更重要的是它用了一种既通俗易懂又讲究语言骈偶的形式。通俗易懂则容易被广大民众接受,语言骈偶则朗朗上口,容易记忆。

17、居家诫争讼,讼则终凶;处世诫多言,言多必失。

18、译文:守住做人的本分安于命运,顺从时令听从天意;如果做人是这样的话,可以说很接近完美了。

19、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并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 对人刻薄而发家的,决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行事违背伦常的人,很快就会消灭。 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一个家庭要有严正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 听信妇人挑拨,而伤了骨肉之情,那里配做一个大丈夫呢?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不是作儿子的道理。 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贤淑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

20、(译文):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牵累;恭敬自谦,虚心地与那些阅历多而善于处事的人交往,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导或帮助。

21、(译文):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贤淑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

22、看完了还不过瘾?扫描关注,更多精彩等你来!

23、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24、“重赀财,薄父母,不成人子”这句话不能不让人叫好。现在有多少人不是“重赀才,薄父母”呢?

25、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26、同时,在家谱中也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今天,小编主要带大家来了解后者。

27、(解读):小商小贩,肩挑贸易,冒严寒酷暑,十分辛苦,资本很小,获利甚微,仅足糊口,你再占他便宜,于心何忍?因此要公平待人,不占小便宜。看见穷苦的乡亲邻里,你应该多加关心照顾,尽力救济体恤,对弱势人群应该有一颗同情怜悯之心,有助人为乐、关爱奉献之行。立见消亡

28、不要贪图那些不属于你的财物,不要喝过量的酒。

29、不要因为是细小的好事就不去做,不要因为是细小的坏事就去做。别人做了坏事,应该帮助他改过,不要宣扬他的恶行。别人做了好事,应该多加表扬。

30、待人办事没有私人仇怨,治理家务不要另立私法。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不要妒忌贤才和嫉视有能力的人。不要声言忿愤对待蛮不讲理的人,不要违反正当事理而随便伤害人和动物的生命。不要接受不义的财物,遇到合理的事物要拥护。不可不勤读诗书,不可不懂得礼义。子孙一定要教育,童仆一定要怜恤。一定要尊敬有德行有学识的人,一定要扶助有困难的人。这些都是做人应该懂得的道理,每个人尽本分去做才符合“礼”的标准。这样做也就完成天地万物赋予我们的使命,顺乎“天命”的道理法则。

3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32、如果用的器具干净整洁的话,即使是瓦做的也比金玉为材料的要好;如果吃饭吃的少而精的话,即使是普通的蔬菜也是珍馐美味。

33、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34、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35、朱熹在文中特别强调,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坚持从自己做起,从我做起,即要努力做到“慎勿谈人之短;切勿矜己之长”,在与人交往中,不要随便揭人的短处,背后说人家的坏话,伤害别人的感情,也不要因为自己有所长或工作有了成绩,就自我显耀而瞧不起别人,为人应当保持谦逊的本色,切不可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当与人发生冲突时,解决矛盾的方法则是“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仇恨自己的人要用情谊来化解它,怨恨自己的人要用诚心去回报,用平静的心态、平和的方式去化解矛盾,切不可以仇报仇、以怨还怨,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和与人发生不愉快的事时,都要做到“随遇而安之”,不能为一点小事就记恨在心,争个你高我低,甚至出口伤人,拳脚相见。在与人交往上,要做到“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要学会理解和宽容,别人有小的过错要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之,别人有大的错误,也要做好思想工作,以理服人,用道理使他明白错误的地方,促其而改之。

36、主持家道定要防止争吵讼告,讼告会导致凶险的祸患;处世为人要戒除多说话,言多必失。

37、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饮食节约而精心制作,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

38、经过深入调查,廖纶确认《治家格言》的作者非朱柏庐莫属。一是认为作者决不会狂妄自大地用“朱子”去自命;二是《家训》具有居高临下的武断感,三是《治家格言》充其量只为家人灌输一些治家经验就足矣。把《治家格言》改成《朱子家训》完全是热心人的想当然。所以,将《治家格言》改为《朱子家训》是实属误传!有必要给予正名。朱文公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史尊称为“朱子”。其学术思想和理论著述广泛丰富,八百多年来一直成为我国各阶层学习的典范,其理学思想被公认为是继孔子之后之集大成者,其理论为历朝科考之必考内容。“子”者,是古代对“士大夫”的一种尊称。古代将“士大夫”分为五等,《礼记·王制》曰:“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种。“子”为古代五等爵的第四等。历朝把圣贤者称为“子”,而能称得上“子”者甚稀,宋、元、明、清各朝将孔子列为圣哲第一位,并在全国各地建有大成殿或孔子庙供民众祭祀追念。由于文公思想卓著,被诰封为“徽国文公”。自宋末之后就被列入大成殿、孔庙之十二哲之中供奉,清初,康熙皇帝更是颁布圣旨,将文公牌位升至十二圣哲之次。故史上“朱子”者唯有朱熹。

39、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40、我们做人要守住本分,安于命运,顺应时势,听从天意。如果能够这样做人,就和圣贤人的境界接近了。

41、宜未雨而绸缪(chóumóu),毋(Wù)临渴而掘井。注:绸缪:紧密缠缚,引申为修缮,事前准备。

42、“家训”,是古人对家人以及后裔子孙的告诚和约束形式,是要求人们从善戒恶的处世之道及处事之范本。“治家格言”亦称“家礼”,其内容主要是对有关家族礼仪事宜的规范。它有三层意思:一是适应对象为家族成员,内容主要限于家事;二是通过规范这些礼仪,使家族在处事和礼仪上能够达到和谐;三是其内容与社会和国家的礼制相对应,也即是表述的这些礼仪乃国家所确立的或认可的。在我国各氏族中,大多都立有家训或家礼。《朱子家训》是徽国文公在家族立堂之初,为规范后裔子孙所撰写的一篇“家训”,至今已近850年。《家训》共317字,其内容与他所宣导的理学思想相对应,初始子孙称为“家训”或“文公家训”。后来“文公家训”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其影响甚为广泛,受到包括朱氏以及其他姓氏族人的尊崇。至今有二十多个姓氏采纳了“文公家训”作为自己氏族的家训,并把它称之为“朱子家训”。

43、朱熹为官时间不多,总揽仕历,按到职实算,为官方逾七年(任同安县主簿三年、任江西南康军两年、任提举浙东常平盐公事九个月,任知漳州一年、任知潭州兼湖南路安抚使两月余、任焕章阁侍讲四十六天)。

44、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45、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46、一碗粥一碗饭,应当考虑它们是来之不易的。(衣服,布料上的)半丝,半缕线,一定要想他们来的是很困难的。

47、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仍要虔诚;子孙即使愚笨,经典书籍不可以不读。

48、(解读):这两句解读了对欲望与享乐的态度,如果不遏制,人对欲望与享乐在追求是无止境的

49、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留连忘返。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 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

50、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xiū)。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51、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朱子家训·全文》

52、这句话告诫我们要克勤克俭,不要挥霍无度。穿衣吃饭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对任何事物都不能言其小,区区小数,所值几何?所以一般人都会不加珍惜,随意糟蹋。

53、读圣贤书,目的在学圣贤的行为,不只为了科举及第;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

54、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逾珍馐。(一作:园蔬胜珍馐)

55、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

56、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57、译文:人家有喜庆的事情,不可生出妒忌的心理;人家有祸患的时候,不要有幸灾乐祸的情绪。

58、当丈夫所珍贵的是“和”,对妻子和睦。当妻子所珍贵的是“柔”,对丈夫温顺。侍奉师长要有礼貌,交朋友应当重视信用。

59、自己生活上必须节俭简单,聚会聚餐千万不要流连忘返。

60、(解读):这里不是三姑六婆,而是指一些爱搬弄是非的女人,象水浒里面的王婆。(原文):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装

61、古人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有很深的含义,不可小看。这三句话,虽然看起来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道理却很深刻。它起码告诉我们三个道理:

62、(译文):读圣贤书,目的在学圣贤的行为,不只为了科举及第;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

63、朱熹为官内每到一处,极度重视荒政,他重农桑,兴水利,正经界,轻赋敛,惩贪官,治豪强,真个是民间疾苦“一枝一叶总关情”。他于1171年创建的社仓,奏请朝廷颁行诸路州军,救助了无数灾民,被誉为“先儒经济盛迹”。如今,朱子社仓仍然完好安在,向人们昭示着纯朴善良的朱熹救荒恤民的故事。

64、不要依仗着势力就去**威逼孤弱的人;不要贪于嘴上的享受就恣意屠杀牲畜。

65、器具质而洁,瓦缶(fǒu)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xiū)。注:瓦缶:小口大腹的瓦器。

66、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巴结讨好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作出骄傲的态度,是鄙贱不过的。

67、朱熹对父母的孝,感人至深。他少年失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他四十岁时母亲不幸病故,为守孝道,他筑寒泉精舍(又名方谷书院)于墓旁,在此著书立说,讲学授徒,直到守墓追孝三年期满。

68、性格古怪,自以为是的人,必会因常常做错事而懊悔;颓废懒惰,安于现状,是难成家立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