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赞美诸葛亮的诗句
1、①晏殊的《浣溪沙》—词中直接抒发伤感情绪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时最终完成。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后人赞美诸葛亮的诗句)。
3、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书愤宋•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4、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5、(1)材料一是哪位画家的作品?此图反映了当时哪个城市怎样的景象?(2分)
6、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7、②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梨花喻雪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18葛先机识魏延,已知日后反西川。锦囊遗计人难料,却见成功在马前。
9、历史上无数人想要系统性地评价诸葛亮的一生,其实是比较困难,大部分的人都无数说到点子上,只有唐朝诗人杜甫在这首《八阵图》一诗中,对于诸葛亮的评价,我个人认为是最到位,尽管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个字,可谓是一针见血,评价的最为经典。
10、 《诸葛亮的历史评价研究——后人对诸葛亮的赞美多于遗憾和批评》——初三9班任燕清
11、①杜甫《望岳》诗中,诗人想像登上泰山之巅抒发豪情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人赞美诸葛亮的诗句)。
12、整个对联对仗工整,意境高雅,在写梅花的同时也是写人的高雅情怀,相当有水平,值得好好品味。
13、材料四: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行中书省十有一……
14、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9五月驱兵入不毛,月明泸水瘴烟高。
15、下联是说如今世上又出现了陈强、古冶子(我国春秋时齐相晏婴用二桃杀三士中的两个武士)一类恃强
16、东坡居士对于诸葛亮的看法却与杜甫略有差异。他认为“孔明既不能全齐信义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奋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即诸葛亮及没能遵守诺言,保全蜀汉河山,又没能发挥智谋,北定中原,并且用汤、武的事例与其进行对比,最终得出”此仁人君子大患也“的结论。《诸葛亮论》作为他青年时期的作品,对诸葛亮的评价却并不高。联系时代背景,皇帝重文轻武、经济发展迅速、朝廷实力新旧碰撞,当时尚还年轻的苏轼对一向被后人推崇的诸葛孔明给出这样一种近乎于偏激的评价似乎也不难理解了。而等到他年过半百,面对隆中的诸葛庐的“空馀蜿蜒迹”,却又只能“寒涕垂”。这也许就是理想在被现实无情击破后所生出的悔恨与无力吧。
17、比君家兄弟,可能豪杰。草木声名如电扫,毡裘心胆闻风折。
18、诸葛亮的《出师表》说理和陈情得以完美的结合,在陈情部分表现他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9、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写过60多种剧本,他的剧本大多数表现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斗争精神。他的代表作是( )
20、③《游山西村》中写人在困境中会萌发出新的希望,也暗示世间事物的消长变化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1、杜甫之所以怀仰诸葛,屡见吟咏,必须从唐朝当时的政治形势结合诗人一己的理想、遭遇来探索,我以为诗人的用心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22、诸葛亮在刘备的整个团队里面,好比是一堵承重墙,你永远不能缺少他,但也无法让他变得闪闪发光,变成最令人瞩目的王冠。或许正是因为诸葛亮管辖的领域太多,太全面,把团队包裹起来,有一个这样厚重的身份,他才只能作一个出色的军师,而不是一位君主。因此,刘备死后,少了刘备站在正中心对他的托举,少了刘备“尖锐”的那部分,他的仁义,厚重,无法支撑住他。况且刘禅身边必有小人挑拨,而刘禅又是非不分,不把心放于正事上,虽刘备让他认诸葛亮为父,但他和诸葛亮的距离其实很远。总结来说就是,在地理位置不优越,后主不贤明,对手又很强大,诸葛亮无法释放他所有的才华,最后如流星坠落,令人惋惜。
23、(中考试卷)2017年中考各科真题试卷(可下载打印)
24、二是诗人身丁时艰,夙有抱负,景慕诸葛,欲以为师,向往之情隆,“窃比”之意挚,既咏诸葛,亦抒怀抱。这也是杜甫咏赞诸葛诗篇既多且好的一个原因。借写诸葛来写自己,也是他写作目的之一。孔子常梦周公,孟子欲学孔圣,其后韩昌黎又以孟为师,王安石以诗见志,也有“他日若能窥孟子”之意。递相祖述,读其书,论其世,师其人,后先仿效,这本是中国历史上士大夫的优良传统。杜甫是一个非常虚心的人,他“转益多师是汝师”,(杨伦注云:“循流溯源以上追三百篇之旨,则皆吾师也。”)对诸葛尤为倾慕。杜甫早年就自比稷契,有“致君尧舜”的宏伟理想,以诸葛为师,有窃比之意,这是很自然的。杜与稷、契时间距离甚远,与诸葛时间距离则甚近,远难稽而近易徵,所以诗人对诸葛一生行事,颇有研讨,发为诗篇,语语中的,迹相近,情相通,乃能深知诸葛,发千古论定之言。诗人在很大程度上写诸葛也就是在写自己。杜甫咏诸葛的诗,不仅《遣兴》实为“咏怀”之作,其他各诗也都可作“咏怀”观。王嗣奭早已有见及此,他说:“公平生极赞孔明,盖有窃比之思。”(《杜臆卷古柏行》)又说“武侯伊吕之俦,当时未尽其所长也。……公自许稷、契,而莫为用之,盖自况也。”(《杜臆卷咏怀古迹五首》)皆深得杜公之心。按杜甫的自况于诸葛,约有几个方面,既以自励、自慰,亦以自伤。杜入川以后,依托严武,本欲有所作为,决不是但谋温饱,聊作闲居,观杜甫寄赠严武诸诗,如“济时敢爱死”(《奉送严公入朝十韵》),又如“尚想趋朝廷、毫发裨社稷”(《客堂》)可知。张戒《岁寒堂诗话》曾说:“少陵在布衣中,慨然有致君尧舜之志,而世无知者,虽同学翁亦颇笑之,故‘浩歌弥激烈’、‘沉饮聊自遣’也。此与诸葛孔明抱膝长啸无异。读其诗,可以想其胸臆矣。嗟夫,子美岂诗人而已哉!”“岂诗人而已”的杜甫,在《古柏行》中既赞美孔明君臣遇合,又叹其不能尽其用,也借以自伤。但“香叶终经宿鸾凤”、“志士幽人莫怨嗟”等语,其励己励人、慰己慰人的意思也很显然。
25、C.宣政院的设立 D.驻藏大臣的设置
26、绝怜诸葛隆中意,羸得子长天下游。一死皎然无复恨,忠魂多少暗荒丘。
27、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矛盾心理;《观刈麦》中也有反映劳动者这种复杂矛盾心理的诗句: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28、3 奸雄曹操守中原,九月南征到汉川。风伯怒临新野县,祝融飞下焰摩天。
29、如果我们观察诸葛亮的人生轨迹,他不管何时何地,不管刘备处于多么艰难的困境,都坚持在他身边辅佐他,这也确实可以体现出诸葛亮对刘备的忠心耿耿。同时古代有十分重视“忠”这一品质,那么也就不会奇怪为什么古人会十分重视诸葛亮的忠诚了。
30、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
31、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32、好看绿阴清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17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33、2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3奸雄曹操守中原,九月南征到汉川。
34、伊尹辅佐成汤、太甲两代,吕望辅佐文王、武王两代,勋劳特著,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两代,情况亦极相似。至于说到老谋深算,指挥如定,则比汉初相继为相的名臣肖何、曹参,更高一着。
35、⑤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
36、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12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
37、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1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38、进退行兵神莫测,陈仓道口斩王双。14伏弩齐飞万点星,木门道上射雄兵。
39、——吴庆桐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庵垂两千年,问吴宫魏阙安在;人居三代下,比商伊周吕何如。——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先生本天下才,世人莫之许也;数语备当时事,将军岂有意乎。
40、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41、《论语》中论述学与思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2、风伯怒临新野县,祝融飞下焰摩天。4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
43、上联是说后代深知诸葛亮的,是晋人习凿齿。他著《汉晋春秋》,首先摒弃一般史家以魏为正统的作法,推尊蜀为正统,并大力颂扬诸葛亮的勋业。
44、②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歌颂友谊的千古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5、④宋朝人写诗往往蕴含哲理,引人思考: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朱熹的《观书有感》、陆游的《游山西村》,都体现出这一特点;请从上述作品中任选两篇,写出其中蕴含哲理、引入思考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6、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显著勋名。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
47、《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48、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9、④《钱塘湖春行》中直接描写动物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50、③《游山西村》中写人在困境中会萌发出新的希望,也暗示世间事物的消长变化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1、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21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
52、②晏殊《浣溪沙》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与“旧”的对比,下片构成“来”与“去”对比的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53、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就是左证。
54、他期望“汉”字大旗能重新飘扬在神州大地上,各地百姓重回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为此,他六次踏上褒斜道,出秦岭,与必生之敌司马懿大战不休。“虎啸龙吟”中有一段对白,司马懿对诸葛亮隔空对话:“或许我比丞相唯一聪明的一点就是我不那么坚持。“孔明江河归海之时,司马仲达终显”冢虎“之象,反噬了主家曹魏。而我们都知道,白帝城托孤时,玄德曾拉着他的手:“卿才十倍曹丕,若嗣子可辅,辅之;不可,君可自取!”而在这个国家最危急,最弱小的时候,他也未曾有过一丝退却之意,这是对刘玄德的“忠”。
55、归纳历史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宋朝具备的历史特征有( )
56、A.市舶司的设置 B.中书省的确立
57、(译文)诸葛亮的大名水远留在天地间,被后世所尊崇的重臣的遗像,其清高也让人肃然起敬。他周密的等划谋略,使天下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局面,千百年来,他的才能就像鸾凤振羽云霄。他辅佐刘备,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指挥镇定从容,让萧何曹参都为之失色,由于时运不好,汉朝的伟业诸葛亮也难以复兴,但他意志坚决,最终因军务繁忙,积劳成疾,病死军中。
58、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20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59、——罗贯中《三国演义》中赋于诸葛草庐的门联
60、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61、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潺飞石髓;
62、①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著书。如果要送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作为内容就很合适。
63、“我爱水,愿以水裁衣,以云织锦,做一条弯弯的川流,在斜晖脉脉时,送千帆天际;愿以山切割,以石磋磨,做一涧高高低低的急流,在猿啼虎啸中,将一叶轻舟,载过万重山。”其中画线句子分别化用的诗句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64、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元稹《叹卧龙》
65、这副对联的作者是明代大才子徐霞客。提起徐霞客,大家第一时间想到了《徐霞客游记》,知道徐霞客是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
66、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67、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68、五月驱兵入不毛,月明泸水瘴烟高。誓将雄略酬三顾,岂惮征蛮七纵劳。
69、译文: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江水东流推不转你布阵石头,千古遗恨你灭吴失策功未就。
70、在他的眼中,孔明失败的原因正是同时使用仁义欺诈的手段来夺取天下。他也不是信口开河,确实,在三国鼎立的时候,一味的仁义是没有前途的,每个军阀都机关算尽,指望能坑谁谁一招。曹操乘东汉末年衰微的局势,用狡诈的手段实现了他的邪恶的目的,孔明以此为耻辱,想在天下伸张正义。于是他打上了忠诚信义的旗帜,渴望天下人都信服他。……
71、宋朝的苏轼独树一帜,他把诸葛亮贬低到了尘土里,他认为诸葛亮的仁义在交战中是没有意义的。在我看来却全然不是这样,首先蜀汉的领导者刘备就是秉承着“仁义”而得到老百姓和将士的追随,“仁义”正是蜀汉的优势,诸葛亮作为蜀汉的谋士,是不可能破坏掉这种优势的。而他也的的确确为刘备、为蜀汉作出了极其伟大的贡献,那么苏轼对他的看法就是片面的。
72、5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6周瑜决策取荆州,诸葛先知第一筹。
73、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