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名句赏析
1、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2、“征蓬出汉塞,归雁洛阳边。”既是实写塞上秋景,也是以蓬、雁自比,游子见枯蓬随风飘荡,会产生身世浮沉之感;望秋天大雁南飞,常引起思乡之愁。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反离别诗哀伤缠绵的格调,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
4、从字面上看是“我的意愿”有个好收成,其实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5、情感:这两句诗使诗境与回环映照中更增深永情韵,融凄清与温煦默然与神往,寂寥与慰藉为一体。(诗词名句赏析)。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乐观、向上的力量。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乐观、向上的力量。
8、“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啼声之悲。
9、解释: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在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10、(鉴赏)驾着小船从此离去,就到江海中度过未来的岁月吧!人在失意或是对眼前生活感到厌烦时,总会盼望脱离旧环境,到一个新地方去享受一下自由逍遥的人生,这两句是描写作者对于一种逍遥岁月的向往,与“优游闲岁月,潇洒度时光”的意味有几分相似。
11、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12、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13、第三句转笔写雪霁初晴时始见终南山的真实面门,“霁”字真实而传神地写出了夕阳的余光平射在山上,染红了林表的美丽画面。末句承上句的夕阳,写因望见终南山余雪而更感冬天的寒冷。
14、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15、(赏析)“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来,不时地呢哺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王维所处的是盛唐时期,“月出惊山鸟”,大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鸟虽惊,它们并不飞离春涧,甚至根本没有起飞,只是在林木中偶尔发出叫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扑面面来。
16、问燕子来时,绿水桥边路。曾画楼见个人人否。
17、心为欲所障,必伤人之真性,损文之自然。其诗词,则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而令人有雾里看花、隔靴搔痒之感。故文章的“不隔”与“隔”,根源在于心性的真与欠真。此外,诗词若用代字(如以婵娟代月),则不待读者品味,便自生隔阂;故大家作文,决不轻易用之。
18、“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两句深切地写出失群者的心情,显出诗人对同伴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很感人。
19、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20、(鉴赏)蓼:读作了,是一种野草,味道苦辣。少年时代,历尽苦难折磨,那种辛苦的滋味,就像是在吃蓼草一样,又苦又辣;老年以后,生活平静逍遥,那种清闲的感觉,就像是在吃甘蔗一样,有甜又香。这两句诗形容人生不同阶段的各种境遇。少年时代,奋勇冲破无数难关,吃了不少苦头;老来渐入坦途,一切称心如意。唯有在少年时代历经磨练,才会有老年以后的清闲舒适。现今常用“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闲如啖蔗”这两句诗,来勉励人要及时努力,有了辛勤耕耘,到后来才会有美好的收获。
21、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2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2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24、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5、哲理:现在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比喻绝路逢生的情景。
26、这句话是说任何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所短。满招损,谦受益----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不犯错?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亡羊补牢,犹未迟也---失去羊之后,及时的修好羊圈,还来得及。
27、“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几句写作者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已经到了黄昏,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柳阴里传来阵阵鸦鹊的叫声。曾记得,那时她在月色之下折来一枝梨花。
28、夕阳落入崦嵫山,我去茅屋里探访孤独的僧人。满地落叶,僧人何在?遍山寒云,山路要走多久?初夜时分只听他独自敲磐,闲适中靠着一枝青藤。大千世界都在微尘里,我为什么要有喜爱和憎恨?
29、《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30、颔联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对“斜晖”的点染,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显示出诗人的伤感和悲哀。
31、(鉴赏)大江的流水终日不停地向东奔流,那汹涌澎湃的浪潮,淘洗尽了千古以来无数的风流人物。大江东去,代表时间巨流的无情流逝,带走了千古的大好岁月,也带走了千古的英雄人物。大江:长江。风流人物:杰出人物。原词中的羽扇纶巾:指周瑜温文尔雅,儒将风度。故国神游:神游古代的战场。苏轼借此词感叹英雄人物的盛衰无常,气势雄浑,意境悲凉,千古称颂不朽。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卷头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就是由这里演变而来。苏轼在原词中把古战场描写得有声有色,塑造了雄姿英发的周瑜形象,可是结尾却很悲凉。这是苏轼感怀自己年近半百,功业未成的反映。
32、表达了夏完淳誓死不屈的决心,诗句慷慨激昂悲壮雄奇。
33、主旨:诗人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气氛,将别离思聚的情意,委婉动人。
3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新颖传奇,以南方梨花盛开比喻北方雪压冬林,景象极为神似,颇有浪漫色彩。
35、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36、这首曲子的脉络很清晰,全曲分为四个层次:首三句说少女陷入了不能自拔的相思之病;次三句极表少女处于相思中的病态心理与神情举止;后二句则点出少女害相思病的原因;最后宕开一笔,以既形象又含蓄的笔墨逗露出少女心巾所思。全曲一气流走,平易简朴而不失风韵,自然夭成而曲折尽致,极尽相思之状。
37、在陆游放弃唐婉的那些日日夜夜里,唐婉心中又会作何感想呢?她本来生活在云端上,忽然之间被人重重摔下。她摔得很惨,很惨。因为她落在了地狱,除了伤心绝望,她看不到希望。春如 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陆游看到了她的消瘦憔悴,却没有看到那些日日夜夜里她的煎熬。
38、(《书湖阴先生壁》)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护”、“绕”二字显得极有情致。
39、无人知道我像秋蝉般的清廉高洁,有谁能为我表白冰晶玉洁的心肠?
40、主旨:词中描绘边地奇异的秋景,表现作者概叹功业未立和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
41、(《过故人庄》)写山村风光。由近渐远,景色越来越开阔,写出了一派清幽恬静的气氛。
42、现实意义: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
43、诗词的意味,如同饭菜的口味:好不好,一尝便知;但其中美妙,可以意会,而难以言说。若诗词不仅美妙,且令人读来而思不止,阅毕而情不平,则有韵趣——如同美食已经下肚,而口中仍有余味或(和)心中尚留思恋。当然,通常而言,以境胜与以意胜的诗词,均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两者的区分,在于境界的呈现,是否明显。
44、“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描写春夜之景。你是否记得,盛开着梨花的小院里,似水的月光照着我们相逢;柳絮飞扬的池塘边,我们曾相偎着,在微风里倾吐着情衷。
45、(原诗)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46、贾宝玉真正一个有思想有头脑,有才能的人,有思想的人,但是人家都说他是一个没有出息的;那个甄宝玉认为是有出息的,开始也跟贾宝玉也是一样一个脾气,但是到后来呢,甄宝玉走仕途经济道路,按照官方的道路去走,所以变成了真宝玉,所以真正没有才华的人,变成好样的,真正有本领的人变成是假的,不行的,就是真假混淆,这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讽刺。。古诗文名句中的意思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爱问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47、解释:溪边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山雨欲来,满楼风声飒飒。
48、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
49、(鉴赏)人生在世,总是到处流浪漂泊,这像什么呢?就恰似那飞来飞去的鸿雁一样,偶然在雪地上停留片刻,也许会留下一些指爪的痕迹,但等到鸿雁飞去以后,又有谁会记得它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呢?恰似,或作应似。常年在外流浪的人,最喜欢吟“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这两句诗了。
50、143459乐婉卜算子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141260白居易浪淘沙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5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景象壮丽,一改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变为慷慨昂扬的气概。这两句还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诗词名句赏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52、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几处,是好几处,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屋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黄莺是公认的春天歌唱家,听着她们那婉转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妩媚;燕子是候鸟,她们随着春天一起回到了家乡,忙着重建家园,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她们飞进飞出地搭窝,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5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侧面烘托诗人陶醉在丰收的欢乐之中的写法极为动人。
54、说起他的爱情,最有名的就是那一首《钗头凤·红酥手》。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遥想陆游和唐婉把酒言欢,共赏春色,该是何等动人的一幅画面。当时,他们情意绵绵,何等 的甜蜜。在陆游心中,肯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男子。在唐婉心中,应该也觉得自己是世间最幸运的女子。
55、 站在山头,放眼望去,戈壁绵延千里,大漠中腾起水汽,似烟若雾,飘散开去。已是夕阳时刻,荒芜的大漠里只有一座孤城镶嵌其中,紧闭的城门隐隐中透出将士们内心的无奈。
56、“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舒高洁”这几句是对梨花品质和气质的描写。把梨花独特超群的气质,写得生动鲜明,有清新脱俗、灵秀异常的感觉,呈现了清拔脱俗的风格特色。
57、露重翅薄欲飞不能世态多么炎凉,风多风大声响易沉难保自身芬芳。
58、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在陆游心中,或许悔恨自己的轻易屈服,但他却始终不能对父母说一个不字。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选择了亲情,只能放弃爱情。明知是错,也无法回头了 。
59、(鉴赏)人一旦识字,就是一生忧患的开始。苏轼的这种看法与西洋哲学家叔本华的知识痛苦观类似。“人生识字忧患始”这句诗是苏轼的名句,常被用来感叹对人生了解愈多,烦恼、愁苦也就愈多。所以他接着说:“姓名粗记可以休”意思是:人只要粗略记得姓名就可以了,当然这是苏轼一时激愤的话而已。
60、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失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重湖叠山献清嘉,有__三_____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和远近重叠的山峰清朗美好,还有整个秋季怒放的桂花,遍布十里的荷花!_____九万__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61、 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判断以及修辞作用的分析,这是中考考查古诗词名句的常见题型。四句的意思是: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这两句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从句中“嫌”和“穿”二字可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描写对象是句子的主语白雪,结合诗歌内容,可知诗人认为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的。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写出了白雪的特点,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增加了诗的意趣。
62、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63、"意思是说,张良坐在军帐中运用计谋,就能决定千里之外战斗的胜利。这说明张良心计多,善用脑,善用兵。
64、写法:这两句诗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
65、《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6、角度:诗意:无论哪个朝代的兴起,受苦的仍是百姓;无论哪个朝代的灭亡,受苦的还是百姓。
67、(原诗)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68、“诗以百花齐放起兴,并以梨花与之对比,表达作者对梨花有着特殊的感情。当时百花齐放,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下
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