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说的
1、原文:“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语出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2、秋瑾是鉴湖女侠,她生活的时代,国家生活在风雨飘摇之中,国土沦丧,列强虎视耽耽,面对着祖国沉沦,秋瑾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女子就袖手一旁。
3、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
4、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
5、A.甲送乔迁新居者;乙送分店开幕者;丙送七十大寿者
6、《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王昌龄所处盛唐,所以在其边塞诗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但是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7、 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嚮而已。此一二人之心嚮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之心嚮利,则众人与之赴利。……然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曾国藩)
8、A.陈后主迷恋后宫,终于在“王睿楼船下益州”后,“一片降幡出石头”
9、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战士,共和国才有今日的岁月静好。
10、D.甲送七十大寿者;乙送分店开幕者;丙送乔迁新居者
11、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12、学生们问道:“那么,该怎样读到这些书呢?”
13、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帅指的是军队的将领,而与之相对的是匹夫,这样就说明匹夫就是普通人普通老百姓的意思。相当于民众的意思。大思想家顾炎武也有类似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里的匹夫就是老百姓的意思。
14、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15、此词句出自毛泽东1956年写的词作《水调歌头·游泳》,写此词时正值武汉长江大桥修建期间,并在武汉畅游长江。故正确答案为D。
16、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17、 (3)“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提出维护社会道德,保天下人人有责。
1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末清初思想家( )的名言。
19、以八字成文的语型,是出自于梁启超。意为保护一个国家系统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和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苍生的兴盛、灭亡,关乎所有人的利益,因此,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20、C项: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这里的斗是指北斗星,牛是指牛郎星。另一种认为:斗是指中国28星宿中的斗宿,而牛是指28星宿中的牛宿。此选项与天文有关。
21、面对鸦片奴化中国百姓、和大量白银的流失,林则徐站出来大呼:再不禁烟,中国就不会有白银当军饷,就不会有强壮的士兵抵抗侵略了,为了国家的尊严,必须禁烟。
22、以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23、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
24、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
25、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26、D.姜夔说:“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反映了在金兵洗劫之后,扬州的萧条景象
27、(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28、“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的心声: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
29、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陆游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心头枨触,成此诗。
30、(甲)大启而宇,长发其祥 (乙)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 (丙)室有芝兰春自永,人如松柏岁长新
31、 大字版
32、顾炎武举起手里的书,说:“我每到一个地方,都要考察这里的地形,观察物产和人口,以便于日后政治和军事的需要。我刚才看到这里形势险峻,就爬到悬崖上观察地形,发现原来的地图画错了好几处。”
3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出现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他的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以八字成文的语型,是出自于梁启超。
34、老王的三位朋友分别在今天过七十大寿、乔迁新居、分店开幕。下面三幅对联该如何送才恰当?( )
35、B.甲送者分店开幕;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七十大寿者
36、“匹夫”,最早是指成年男人,后来又作为单个人的统称,于是有了“平民”“庶民”之含义。
37、(甲)大启而宇,长发其祥 (乙)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 (丙)室有芝兰春自永,人如松柏岁长新
38、C.柳宗元“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发起并推动了历经唐宋的古文运动
39、林升这首诗,所写正是当时公然的,常见的,谁都不以为奇的,毫不注意的社会现象,给他一写,便觉触目惊心,令人难以为情,所以是成功的讽刺。
40、 从区分保国和保天下,进而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可见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主要是指在维护文化、社会道德风气方面人人有责,是文化和道德的担当。这一点对于了解儒学十分重要。有一种认识,认为儒家有治国平天下之志,为实现此志,只有依附于当时之统治者,出仕为官。这是一种误解。儒家入世,关心时事和民族、国家安危,有治国平天下之志,然而并非一意追求做官。孔子处于礼崩乐坏的乱世,志在使天下无道改变为天下有道,周游列国。说“我待贾者也”,“苟有用我者,我其为东周乎”,迫切期望有出仕为政的机会。然在不得诸侯信用时,他回答“子奚不为政?”的问题说,“书云‘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并非只认出仕为官一途。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亦不论是居庙堂之上还是处江湖之远。其精神在忧以天下,乐以天下,以天下为己任,而不在追求官位。顾炎武区分保国和保天下,则是说明谋政保国需要有条件。在位,才有机会参与,即所谓“肉食者谋之”。而保天下,维护文化、社会道德风气方面,则人人有责。突出表现了儒者在道德、文化方面的担当精神。
41、 儒家对于文化的高度自觉的担当精神,是我们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有过许多曲折,有过多次易姓改号,改朝换代;有过周边族群入主中原;有过列强入侵,面临瓜分亡国危险等等。而我们民族能够度过这一切,屹立在东方,几千年古老文明未曾中断,绵延发展。儒家高度自觉的文化担当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是最重要的精神力量。
42、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
43、“不破楼兰终不还”是每一个战士对国家忠诚的誓言。不打跑敌人,我绝不回来。
44、下面一个乡绅仰头大声问道:“喂!老头,可曾看到一位老先生从这里经过?”
45、▌生命教育网投稿邮箱:2291705528@qq.com
46、她用诗句说出自己的心声:人们休要说女子不能成为英雄,连我那挂在墙上的宝剑,也不甘于雌伏鞘中,而夜夜在鞘中作龙吟。
47、A.陈后主迷恋后宫,终于在“王睿楼船下益州”后,“一片降幡出石头”
48、皇帝让林则徐去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了广州后,命令外国商人把全部鸦片缴出来并保证不再私运鸦片到中国来,否则给予严惩。
49、五十岁后,顾炎武撰写了《日知录》。他在书中说:“即使是一位普通的人,对国家的兴亡也是应该负有责任的。”直到69岁去世,他都始终坚守民族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