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创始人
1、法家的核心思想是以法治引领社会(以法理治天下,即依法治国)。其理论依据是“万物以道为源为本”。“法”是道在社会中的体现,法家推行法治思想的根本目的是富国强兵。(法家创始人)。
2、以黄帝、伊尹、太公、辛甲、鬻子、老子、文子、列子、庄子、管子、鹖冠子等等为主要代表,主张“无为、璞朴、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等等。
3、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按照现代德育要求,夫子在教育颜回过程中遵循了哪条德育原则?贯彻该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4、二谛、中道为佛性。诸法性空的中道实相论。教相判释以破一切有所得见为主旨。
5、215路、535路、828路到(谢家村南站)下车;(法家创始人)。
6、南充拿到一张世界级金名片!这地方被联合国看中,全国仅选出5个!
7、“元气”是构成自然界事物的基本元素。人性的可塑性。
8、治学宗旨,以儒家经典为基础,尊奉程朱理学,日常生活,都遵循古礼。首创“义法”说,倡“道”“文”统一。
9、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在头脑中反复思考动作有助于动作的形成。这表明心理练习在动作技能过程中的作用,而不是反馈。例如,小明练完篮球之后,在头脑中反复练习,有助于技能的进一步形成,这是受到了心理练习的影响。
10、紧紧围绕“经世致用”,提倡脚踏实地,注重现实功效,实事求是、身体力行。
11、《西南商报》是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桂林等西南六省市区联办的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经济民生类商业大报,是一家覆盖大西南乃至珠三角地区的强势传媒。
12、天,性中之象;地,性中之形。天地人物尽在性命之中,天地人物之变化皆性之变化。性善论。无思无虑即道心。反观、复心、自我反省,“直而达之”地去体验道。
13、圣明的君主做事论功,一定要凭借聪明才智;确定奖赏和分配财物,一定要遵循国家制定的统一法规;施行德政要做到恰到好处,一定要符合礼仪规范。所以君主的欲望不能错过时机,爱好不能违犯法制,尊贵贤人不能超过亲族辈分,赏赐俸禄不能超过官职爵位。士人不得兼任其它官职,工匠不得兼做其它事务,根据才能的大小分配合适的工作;根据工作中的贡献赏给相应的报酬。如果能做到这样,君主和官吏就不会滥用赏赐,臣下和百姓就不会贪收财物。
14、法术势相结合。名实相符。法治。变法图强。天道自然。
15、亡国的君主,并不是他一个人的罪过;会治理国家的君主,也不是靠他一个人的力量。要治理动乱的国家,关键在于任贤使能,而不在于忠臣的多少。因此,有贤能的人都能得到重用,连君主也会得到恩惠;只靠忠臣统治天下,灾难就会危及整个国家。所以,夏桀使国家灭亡的措施,即使让唐尧使用也不能使国家安存。然而,唐尧有非常好的善行,夏桀有运用无才无德之人的罪名,关键在于是得到人材或是失掉人材。所以,修建庞大皇宫所用的木材,决不是一棵树的材料;纯白的狐皮裘衣,决不是一只狐狸皮所能做成的;而国家的治乱安危、存亡荣辱的形成,也决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做到的。
16、 儒家的思想又称儒学。以孔子、孟子为代表人物。由孔子创立。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卿、董仲舒、朱熹、王阳明等。比较出名的代表作有《论语》、《孟子》、《荀子》、《周易》等。儒家从创立到现在大约有2500多年历史。
17、君主的聪明才智,不见得比群臣高明多少,凭君主不怎么高明的才智,要治理好国家,用善来完全覆盖下面就不够了。假使君主的才智是最高明的,仅凭君主一人的力量让群下百姓富足,也是相当劳苦的。劳苦过度就会身体疲倦,身体疲倦就会衰老,身体衰老就无法履行职责,这样就会又回到老百姓得不到富足的老路上。因此,君主如果事事都亲自去做,臣下就会什么都不愿干,这样君主和臣子的地位就容易颠倒,这就叫作倒行逆施。国家出现倒行逆施,社会就会出现混乱。君主如果放手把具体实事都交给臣下去做,而不必自己亲自动手,那么臣下就会尽职尽责,这就理顺了君臣之间的关系。国家得到大治或大乱的分界就在这里,这是不能不明察的。
18、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阮元、焦循同为“扬州学派”杰出代表。
19、初二学生明明,父母在外打工,平常都是60多岁的爷爷照顾他和妹妹的生活,明明性格内向,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较差,最近一段时期,明明上班主任张老师的数学课时,经常迟到、打瞌睡、做小动作、课堂作业不会做。为此,张老师非常生气,在班上多次“爆粗口”,公开批评明明,并且迁怒其他同学额。有一天,明明又迟到了。张老师不禁火冒三丈,揪着明明的耳朵,把他弄到教师讲台前,当着全班学生面,对其斥道:“你就是一个弱智、白痴,读书简直是浪费时间和金钱,以后不会有啥出息,还不如早点退学回家”。听到这种伤人的话,明明哭了,就与张老师吵了起来,说张老师不尊重学生,十个不合格的老师。其他同学对张老师的骂人行为非常不满,私下给张老师起了个外号——变态老师。期末考试结束后,张老师在对明明的操行进行评定时写道:该生智商较低,学习不努力,经常不遵守课堂纪律,学习成绩差,读书不会有出息,建议下学期不要来学校读书。看到张老师的评语后,明明爸爸把明明打了一顿,并在过完年后,带着明明外出打工去了。(易.公.出.品)
20、道家还有一句名言,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同样是道家对世界本质及其生成、变化的贴切描述。
21、其一君之忠臣不若一国之能臣。慎到把法治条件下的君主驭人之术总结为两条:一曰“尚法不尚贤”,二曰“君无事臣有事”。慎到反对“尚贤”而提倡“任能”。慎到坚持“不用忠臣”,不相信那种“空言忠心”的臣子。
22、 儒家的思想精髓:入世、治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们的楷模。
23、儒: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儒家倡导天人合一。
24、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晋国的郭偃、郑国的子产等人。他们颁布法令与刑书,改革田赋制度,促进封建化过程,成为春秋时期法家学派的思想先驱。
25、民本。仁政。仁义礼智。法先王。天与天道。性善。
26、除此之外,墨家主张“非攻”和“兼爱”,不难理解,相互友爱,不要打架,正因为不友爱才造成打架。同时墨家主张宗教制裁和国家制裁,以国家制裁为主,这一点和法家有一些相通处,不过法家和墨家制裁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27、无神论。一元论。主观来自客观。功利主义。均田、平土。重兵、强兵、武备,仁义之师。
28、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29、法,强调公平,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用法而不用刑。
30、理学家、文学家,被誉为江南大儒。是对中国思想进程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
31、学者、玄学家、养生学家。其《列子注》的哲学思想对后世宋明理学影响很大,对佛教中国化、本土化也起了重要作用。
32、(译文)在社会处在混乱的时代,在国家衰亡时的大臣中,国家并非没有忠臣;在国家得到治理的时候,在君主名声显赫时的大臣中,并非都能尽忠。在国家得到治理的时候,人们尽忠并不偏重于君主;在国家处在混乱的时候,治国之道并不偏重在几个贤臣身上。然而国家得到治理或处在混乱之时却有相同的地方,即世上都有忠于国家的人。臣子想尽忠的,世代不绝,但君主在上位却没有得到安宁,是没有遇到比干、伍子胥这样的忠臣吗?他们忠于国家,却使君主毁败在社会的黑暗之中,最后使夏桀、夫差身败名裂而死。由此看来,臣子尽忠并不能挽救乱世,而恰巧加重了君主的罪过,怎样说明这个道理呢?父亲虽然有个孝顺的好儿子,却有虞舜放逐了父亲瞽叟;夏桀有忠诚的臣子,却使自己的罪过闻名天下。那么,这说明孝子不生在慈父的家庭,忠臣不产生在圣君的下面。
33、A知识与技能目标。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C.过程与方法目标 D.能力目标属于相对评价的是()A.高中毕业会考 B.全省教师招聘考试C.教师资格证考试 D.计算机等级考试
34、儒家讲的是中庸之道、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臣、子、妻必须绝对服从君、父、夫,同时,君、父、夫要为臣、子、妻做出表率。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35、所以自己捅出来的篓子要自己收拾,由于《晋律》言辞简约,实施中难免产生歧义,当时的著名律学家张斐和杜预分别为律作注,总结了历代刑法理论与刑事立法的经验。经晋武帝批准,下诏颁行天下,与《晋律》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经张杜二人注解后的《晋律》,也被径称为“张杜律”。
36、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战国时期人。主要作品《墨子》等。
37、酷法派眼中是没有百姓的,只有预期的目标,如果皇帝清明还好,要是皇帝昏庸,天下必反。所以秦灭天下,二世而亡。道家道家认为道是至高的,道是不存在阴阳之别的,天地从道中人,人从天地中来,也就是说人也好,万物也好皆从道中来。
38、为啥子今天超过4万的人突然涌向了顺庆区的灯台乡?(深度解密)
39、④评定主体的多元性。案例中对明明行为的评价只有张老师,没有结合其他人的评价。
40、请依据教师职业道德相关知识,分析张老师违反了哪些教师职业行为规范?(4分)
41、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孝公时期的权臣。秦孝公重用商鞅实行变法,并迁都咸阳,建立县制行政,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42、(传统文化)陆羽与皎然禅师的《茶禅一味》的渊源历史
43、实际上道家思想一定程度上受到前代隐者思想的影响,儒家主张正名,主张传统,而道家却是反对传统,对传统主义进行变通和改造。在世界观和处世上,道家试图以道、德来解释万物之间的关系,将事物一分为推论出物极必反的道理;而在政治上,道家主张取消一切法令等规矩,因为道家认为这些东西是致乱的根本,就好比说正因为有了XX法,所以有人钻了XX空子,正是因为道家的这个思想,所以道家主张“无为”,但“无为又无所不为。”,显然无为而乱治了,这当然是道家的理想社会,道家认为天下的人民都是婴儿最好,知道的越少越好,如此便可以“小国寡民”,相安无事。
44、尽性与事功相互统一的心性学说。经世致用、救世治民才是圣人之道的根本宗旨。
45、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天地之内不存在无形的东西。天人关系学说:天之所能者,生万物;人之所能者,治万物。无神论。
46、(译文)作为贤明的君主,不要听信谣传,要依据法制权术来处理政事,观察得失。不符合法制的言论。不盲目听信;不符合法制的劳作.不算作功劳;没有功劳的亲戚朋友,不委任他们官职。不把官职私自赠送给亲戚朋友,施行法制不遗忘自己所喜欢的人,上下相安无事,只有施行法制才办得到。
47、 道家也称德家。道家是古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学派。道家与道教不同的是: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而道家是一种哲学思想。
48、抨击谶纬符瑞,反对土地兼并。为政者要兴农桑以养其性,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赏罚以统其法。
49、感谢您的阅读!《中华好学者》倡导"理性之思想,自主之精神",专注于学者、学界、学术的发展进步,定期向您推荐中华优秀学者及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