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人物分析(文案精选42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8-20 10:16:37 浏览59

肖申克的救赎人物分析

1、入狱第一天,他就亲眼目睹刚刚踏入牢门情绪崩溃的胖子,被狱警活活打成重伤然后不幸死去的惨剧。尽管如此,安迪依旧保持个人冷静,沉着应对接下来发生在他身上的不公和屈辱。

2、1949年监狱长招募志愿人员前去劳动。安迪利用自己精通税务知识帮助监狱长成功逃避了一次遗产税,令他开始对安迪刮目相看。后来他开始帮所有的狱警填报税表,后来监狱长的所得税申报也交给他处理。以后监狱长的黑钱也通过安迪一一转化为财富。

3、在影片中安迪表现出了他面对令人绝望的体制化监狱环境依然拥有对自由的无限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在越狱方面是个深谋远虑、韬光养晦的天才。而且为人内心的善良和富足,为人处世的温和、低调。出狱后还与好朋友瑞德聚在了一起。

4、哲学家让-保罗·萨特认为,自由是持续不断的目标,需要保持关注和韧性,没有自由,人就落入其他人或机构的支配,就像瑞德认为囚犯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监狱一样。安迪的反叛体现出韧性,他用监狱扩音喇叭播放音乐、拒绝继续为管理人员洗钱。

5、比如,看看大海,仰望星空,站在人潮拥挤的人群等。

6、有人这样评价,《肖申克的救赎》让悲观者继续前进,无助者得到力量,傲慢者心生敬畏,绝望者看到希望,迷茫者开始思考。

7、影片的配乐由托玛斯·纽曼作曲,他觉得电影中即便没有音乐都足以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所以很难在确保音乐不分散观众注意力的情况下把剧情提升到新的高度。

8、 当然,他为安迪搞到鹤嘴锄和美女海报也是一种救赎行为,后者也让这两样东西发挥了最大的价值——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

9、无论能力多强,想获得成功的想法多么强烈,没有足够强大的信念支撑,都将一事无成。

10、小学满分100(meiyuanyyy ) 

11、创作者在有限的篇幅里,使用取自社会的多种现实情况,陆续抛出生存之道、体制化、个人罪过的自知到救赎、自由与新生等话题,连续高强度地探讨人类在体制社会中生存及自我救赎的问题。

12、有人说:成功的秘诀是有“双高”——高智商+高情商,我认为是“三高”——高智商+高情商+高逆商。

13、不是一座监狱名叫"肖申克",不是一种体制名叫"肖申克",而是一种人生有限的认知,名叫"肖申克"。这座自身认知障碍的"肖申克"中,我们都要翻越那座高墙!只有翻越和突破才是我们今生的使命。

14、  影片中有这样一段出自瑞得的话:“fistyouhatethem,then,yougetusedtoit,enoughtimepasses…yougetso,youdependedonthem,thatisinstitutionalized.(起初,你讨厌它,然后逐渐地习惯它,足够的时间后,你开始依照它,这就是体制化)。”

15、对于瑞德而言,在全黑镜头和声音的转换中,通过将带有栅栏的铁门进行描述,而故事发生地点的描述下,有着灰黑色的色彩。导演借助于低调的画面,将一种压抑和无望的气氛烘托,在审判员画面的展现下,注重导演鄙视道貌岸然的比喻之间的传达。而画面的中央,更是结合左右对称的结构,采取前推镜头,将对他人自由权威掌控的暗示,传达出一种窒息感。对于瑞德而言,审判员高机的转换下,注重老囚犯的尊重,对审判员的蔑视下,慢推镜头的展现,将瑞德的内心世界表达。在无辜以及不危害社会的前提下,对自由有着极大的向往。瑞德平静的面色和忧郁的神情,在张望阴沉天空时,更是有些沉重的步履,在瑞德情绪调整下,更是将牢狱世界直接的展现。这种画面的传达,更加注重广场上更多阳光的获取,而讽刺的对比之下,实现了瑞德情绪的转换,狱友在情感的反驳下,将直面现实以及沉稳的处事风格直接揭示。跟摄镜头的展现下,监狱环境更是将命运的基本担忧逐渐地实现。

16、首先看《肖申克的救赎》的整个故事,结构是传统的三段式结构,讲述了主人公安迪被冤入狱最终逃离监狱的故事。正义最终战胜邪恶。但是这只是这部影片的浅在意义,其深层涵义则来源于三段式结构。在悉德?菲尔德的《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中曾把两个情节点划分的三段分别称为:建置、对抗和结局。建置意在指开端部分前三十分钟对人物和规定情境的建置,中间的对抗部分写人物如何与阻力作斗争,结局讲述矛盾的化解。再看《肖申克的救赎》的三段故事走向,影片的第一段讲述的是安迪入狱,一心希望能够逃离。第二段讲的是逃离监狱无望,安迪逐渐融入了监狱生活。第三段讲的是安迪看透了即使他能证明是被冤枉的,这个监狱也不可能放他出去,于是安迪成功的越狱。  

17、在有形的枷锁中救赎自己,靠着自己的坚毅靠着聪慧,靠着乐观,大多数被囚禁的人都能挺住。

18、内心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你的心一旦变得自由、不执著、不担忧,也不特别关注任何事物,那一刻你就是解脱的。这种状态最大的特色就是没有定点:你不集中焦点于任何议题或经验,眼前存在什么便是什么,觉得‘逍遥自在’,便是处于解脱状态。”感觉到自由与美是生命的真义所在。自由与美,是心灵的营养,是意识的营养。没有什么可以捆绑一个人自由的意志和心灵,当心灵飞得够高,再遥远的时空也能到达。

19、O——ownership担当力(有责任带朋友离开这个牢笼)

20、那无形的精神枷锁,那适应不了身体和灵魂自由,已经被体制化了的生命,反而无法救赎他自己。最后老人在极端的恐惧和绝望中,选择用上吊结束自己的生命,逃离自己的人生轨道。

21、但瑞德输了。在新入狱的狱友整晚哭喊冤枉时,安迪一夜悄无声息,坦然地接受了这里的一切。

22、很快安迪已经呆了10年。瑞德每十年一次的第三次假释审批被拒绝了。安迪送给他一只小口琴,作为回赠,瑞德送给安迪一张玛丽莲梦露的画报。

23、让安迪逃出来的动力是什么?我认为是心中的希望和那种坚持的劲头。其实希望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我们拥有它,即使是落入万丈深渊,也有可能重见天日,我们没有它,即使有再多的可能也会最终走向绝望。

24、   一个是瑞得:出狱后的瑞得,也面临着和老布几乎一样的心境,只是他心里或多或少的还存在那么一点希望——曾经答应安迪的一个承诺,最终活了下来。

25、这是一个询问的过程:分析并质疑自己,最终让自己把逆境中的消极点降低。

26、故事背景发生在一个坐落在肖申克名叫鲨堡的监狱里,主人公安迪被误控杀害妻子,被判处终身监禁,在肖申克监狱里受尽折磨,但信念和希望从未动摇。

27、在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第一个出现在银幕的人物就是主人公安迪,这是好莱坞电影传统的叙事策略,主人公一定是第一个出现在电影中,而不是过了大半个小时才出现。

28、如果安迪面对困境,大吵大闹,像哭喊的胖子一样,只会于事无补,快速葬送自己的性命。

29、和安迪一同在图书馆工作的老人,在狱中生活了整整五十年,在监狱里他是有地位的人,是有教养的人,他的狱中日子过得习以为常,云淡风轻。

30、想走捷径的,最后都走了弯路。想搞投机的,最后都掉进了陷阱。

31、他已经想好了出狱后自己内心向往的生活,内心向往的真正自由。那就是像一个脱离牢笼的鸟儿一样,自由飞翔,无拘无束,没有钢筋铁笼的束缚,没有四面围墙的囚禁。

32、影片中的安迪是不幸的,他处于绝境之中,可是却能成功自救,充分说明了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只要永远不放弃自己,坚持坚持再坚持的人,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也充分说明万物之中,希望最美;最美之物,永不凋谢。

33、进入肖申克的犯人基本上都是无期徒刑,都是亡命之徒,而瑞德能在这样一群人中混成“权威”,那是相当不简单的。

34、(深究阻挡力):探究自己对结果的担当,不轻言放弃。

35、主人翁安迪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体面的工作,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是的西方追求自由、自我价值实现、个性解放的个人主义精神。蒙冤入狱的安迪始终不放弃心中的希望。

36、当然还有图书管理员布鲁克斯,这是最让我震撼的一个角色。老布的一生,深刻反映了“体制化”下人的一生。在鲨堡度过了大半辈子,终于被假释,获得了自由,可一旦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他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有了身体的自由,但其实他的灵魂早已被鲨堡扼杀,属于他自我的世界已经被压缩到了最小。最终他只能选择从这个已经完全不属于自己的世界消失。为什么要安排老布这样一个人物呢?我觉得导演是想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安迪出现,老布就是瑞德和其他绝大多数囚犯们的未来。他是不是也象我们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人的未来呢?

37、   安迪所做的这一切:冒着生命的危险只为同伴争取一段自由自在地喝酒的机会;宁可得罪典狱长和那个极其恐怖的狱警,只是为了囚犯感受到音乐里的那种自由的感觉;十几年如一日地写信,最终建成了一个像样的图书馆。在安迪看来,这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两个字,那便是“自由”。人活着不能失去自由,即便是在监狱里,也应该尽力为自己争取自由,以为在他看来,人活着便是为了争取自己的自由。

38、挑战监狱里的暗势力。安迪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惩治了监狱中部分暗势力,为监狱带来了一丝光明。小到请监狱友喝一杯,大到是告发贪腐的警官、督促政府建立狱中图书馆,这是体制救赎。

39、《肖申克的救赎》在台词和伏笔方面的细致十分到位,在剧情的前后呼应方面也很厉害。影片当中,有一幕大家在整理图书的时候,整理到了一本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当作者大仲马的名字,在电影当中引发大家的玩笑时,安迪忽然为大家解释了这本书是讲的越狱的事情,这为后来安迪的越狱做一个暗示的伏笔。

40、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试题仓库2018年1-5全部语文试题   试题仓库2018年6月1日前全部语文试题  语文2018年7月试题仓库一  试题仓库2018年7月全部语文试题 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41、这被关的50年,几乎就是他整个人生。在监狱里最起码他有学历、地位,而在外面,他只能靠着患有关节炎的双手生存。刑满释放后的他因不适应外界环境,经常彻夜难眠,最后,只能在墙上刻下“Brookswashere”,选择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