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战争惨烈的诗句
1、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万,一时回首月中看——《从军北征》李益
2、 此诗作于永历四年(1650)十一月。当时瞿式耜在崇祯朝遭温体仁排陷,罢官还乡。后在南明弘光朝、永历朝出仕,颇有作为。永历元年(1647),清军破肇庆、梧州后,桂王退避湘西。瞿自请留桂抗敌,出任文渊阁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一年间击退清军的三次围攻,并乘胜收复桂北、湘南,一度使桂林成为抗清复明的中心。然而,永历四年(1650)十一月,终因兵力悬殊,桂林失守,瞿遭俘获,不屈而死。《浩气吟》正是瞿被俘后所作,临危授命的英雄气概、坚贞不屈的铮铮铁骨、失守江山的遗恨抱憾全部熔铸其中,诗情激越慷慨,令人感奋。再如王之仁《绝命诗》二首其一:
3、铁马云雕久绝尘,柳营高压汉营春。《过五丈原》
4、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5、 反清复明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也是彼时最重要最具分量的文学主题。置身民族变局,许多效忠明朝的文人在“亡国”与“亡天下”之历史责任感的驱使下,担当起光复明朝、恢复汉族统治的使命。弘光元年(1645)闰六月,顾炎武参加昆山抗清义军,并作《千里》云:(描写战争惨烈的诗句)。
6、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淮村兵后》描写战争的诗句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辞》)
7、释义:边城榆树的叶子早已稀疏飘落,颜色发黄了,傍晚时分,一场战斗刚刚结束,环视战场,只见暮云低合,荒丘起伏。
8、 当战争成为时代主题时,文学主题也向战争倾斜。明清世变之下,整个中国陷入战火之中,每个人都受到了战争的影响,很多文学作品也被战争所浸染。由于激烈的民族冲突和复杂的斗争形势,此时的战争诗也表现出独特的文学价值。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历史背景下,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想抛弃了晚明文学张扬个性、率真浅俗的理论观念,转向注重文学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反映在战争诗中,也体现了这一文学思潮的转向。伤时忧世和抒发斗志是战争诗的主旋律,无论是何立场,无论是何诗派,诗人们都超越了才学、性情、风格的限制,一致关注国运民生,缘事而发,继承和发扬了“兴观群怨”的诗教传统。而一些杰出的诗人在诗艺上也有所突破,如吴伟业的《临江参军》《圆圆曲》等以明清战争和农民起义斗争为中心的长篇歌行,在吸取了元、白歌行写法的基础上,又突出了情节的传奇化,兼以华章丽句,把战争诗、叙事诗推到新的高峰。值得注意的是,明清之际词的中兴借助战争题材,摆脱纤巧柔靡,以词存史,鼓荡起现实主义的劲风,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总之,明清世变下的战争诗复归文学古典形态,承继文学传统,融合时代精神,在艺术、体裁上都有一定的突破,在古代文学上具有重要的一席。
9、天马应星晨,金羁虎豹茵。骄盘春草短,叱拨桃花新。窟冻长城雪,蹄穿大漠尘。百战交河道,功成还与人。《边马》——邝露《峤雅集》
10、早上见到的是马岭关上的滚滚黄沙,晚上看见的是匈奴王庭处的兵阵如云。
11、策功行赏不淹留,全军藉智谋。——杨广《纪辽东二首》
12、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13、 如果说黄道周还只是在诗里发出遗憾的叹息,那么钱谦益则在《后秋兴之十三》其二中含泪道出了失望与悲凉:
14、塞外的节气与物候与内地大不相同,冬秋长而春季短。
15、书角吹杨柳,金山险马当。——张玉娘《从军行》
16、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____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17、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七首·其四》唐代:王昌龄
18、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高适《塞下曲》
19、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李颀《古塞下曲》
20、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李白《从军行》
21、而那万里之遥的关隘高山是不可穿越的,如何独自应对百花芬芳下的清明月色呢?
22、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23、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塞下曲六首·其一》唐代:李白
24、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送平安信。——张绍文《酹江月·淮城感兴》
25、在桥梁上筑直了营垒工事,那南北两岸的人民将如何交往?
26、晋鄙兵回为重难,秦师收旆亦西还。——汪遵《夷门》
27、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28、年少辞家从冠军,金鞍宝剑去邀勋。——王涯《塞下曲二首·其二》
29、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0、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____令狐楚《少年行四首·其三》
31、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儿缺宝刀。——马戴《出塞词》
32、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十五从军征》
33、唐朝是一个崇尚边功的朝代,普通百姓也好,知识分子也好,官宦子弟也好,他们都有一个战场立功封侯的梦想。皇帝乐于开疆拓土,于是“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结局却是“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34、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张籍《征妇怨》
3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6、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37、嘉彼钓翁,得鱼忘筌。——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38、无人收获庄稼你们吃什么?就是想成为忠臣保卫国家都无法实现啊!
39、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描写战争的`诗句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____李颀《古从军行》
40、勇趁军声曾汗血。——张炎《清平乐·平原放马》
4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2、(征人行前)庭院中植下的佳树已长到可以攀人的大小,可塞外作战的亲人仍未回还。
43、今逢八一建军节,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边塞,走进古代军旅,去感受那种壮志豪情吧!
44、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从军行·其二》唐代:李白
45、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46、 在明清之际这一特定历史时代,战争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具有独特而深远的意义。
47、 明清纷乱的战争搅乱了诗人们的思想与情绪,这一时期的诗文关照了复杂的文人情感与心态。
48、善战的骏马都在战斗中牺牲,只有劣马还在战场上徘徊哀鸣。
49、息徒兰圃,秣马华山。——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50、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51、流磻平皋,垂纶长川。——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52、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53、 连闺阁中人亦被卷入从军,诗里揭露的现实与杜甫《石壕吏》颇为相似,全诗似全是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实际上暗含了诗人的谴责与控诉,用简洁精炼的笔墨反映了乱世的残酷与冲突。
54、释义:年年战死的尸骨埋葬于荒野,换来的只是西域葡萄送汉家。
55、 对战乱下社会衰败景象的描写
56、号角声声,响彻秋夜的长空,塞外天边的云霞将夜空凝结成紫色。
57、这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58、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杜甫《新安吏》
59、 已拼薄命付危疆,生死关头岂待商?二祖江山人尽掷,四年精血我偏伤。羞将颜面寻吾主,剩取忠魂落异乡。不有江陵真铁汉,腐儒谁为剖心肠?
60、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61、此诗如同一幅由关山明月、沙场哀怨、戍客思归三部分组成的边塞图长卷,以怨情贯穿全诗,色调统浑然一体,气象雄浑,风格自然。
62、《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良非偶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下
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