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风雨同舟和三番五次造句
1、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转化为的“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
2、作者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手法。先概括写出三黑翻地,然后围绕这一层意思,运用简洁的语言从不同角度表现三黑翻地的样子,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珍惜与热爱之情。
3、他三番五次地问问题惹得我回答时也没有好气。
4、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其实人与自然又何尝不是如此?(用风雨同舟和三番五次造句)。
5、证明: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
6、读下面的句子时,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针对这些现象设计一两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和同学交流。
7、归宿:人或事物的最终的着落。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终结地。
8、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9、翻身:比喻从受压迫、受剥削的情况下解放出来。
10、最美的情话不是执子之手,而是风雨同舟,也不是天长地久,而是生死与共。
11、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12、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3、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将风雨同舟,共渡难关!
14、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使它读起来更生动。
15、没有风雨同舟的人满地泥泞也独自挽起裤脚踏过去。
16、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其他生命繁衍的地方,地球与世间万物是不可分割的,读起来极富感染力。
17、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如也;左右手。”
18、蝈蝈儿:一种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善于跳跃。
19、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在它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