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中的经典名句(文案精选36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8-14 09:55:21 浏览59

论语十则中的经典名句

1、语出春秋·孔丘《论语·卫灵公》。信,这里指小信。君子坚守正道,但不拘泥于小的信义。

2、德不孤,必有邻。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孤独,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伴。

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译注》。《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则见于《里仁》篇,第七则见于《述而》篇,第八则见于《泰伯》,第九则见于《子罕》,第十则为《卫灵公》,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其中一共有20卷。

5、第六则是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论语十则中的经典名句)。

6、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里仁》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绑架别人。

9、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d。——《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1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1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君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1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5、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论语》中最初指的是君子和小人之别。

1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努力学习而从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17、《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对待事物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9、zǐyuēsānrénxínɡbìyǒuwǒshīyānzéqíshànzhěércónɡzhīqíbúshànzhěérɡǎizhī

2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21、zǐyuēxuéérbùsīzéwǎnɡsīérbùxuézédài 

22、君子以义为最高尚的。君子如果勇武而无道义,这样就会犯上作。小人勇武而无道义,沦为盗贼。

23、君子端庄矜持,不和别人争执,和大家相处融洽,但不结d营私。

24、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6、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27、zǐyuēxuéérshíxízhībùyìyuèhūyǒupénɡzìyuǎnfānɡláibùyìlèhūrénbùzhīérbùyùnbùyìjūnzǐhū

28、“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反映了孔子一生对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的执著追求。孔子把“仁”看作最高的道德修养,且高置于生死之上。

2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30、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3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导学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给他指出一个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了。

32、白话文释义: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33、(7)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3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春秋·孔丘《论语·公冶长》

35、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