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是什么人
1、每天早晨,从老师精彩的人智学演讲——我们开始一天的旅程。演讲之后是自然观察(矿物、植物或动物),下午是老师独特的,“颜色的气”的绘画体验课和人智学视角下的“人的观察”,而傍晚或晚上是从灵性的,人类意识发展角度的“中、外艺术欣赏”。这样的一天,老师总是试图把我们带进一个强有力的,健康的,灵性的“呼与吸”中。
2、歌德思想、创作、活动百科全书,从这里真正读懂歌德
3、歌德观察是带着同感的观察,发挥着同感,发挥着“好奇”、“感兴趣”、“想探究”的特质的观察。
4、她的每一步都测量过,她的例外很罕有,她的律法不可改;
5、后来,歌德对自然科学发生了兴趣,又从事政务工作,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为了摆脱这种境地,他开始了旅行生活,结识了席勒后,他又升起了创作欲望。他曾以高度热情作画,描绘意大利风物,有千幅左右。其间完成了诗剧《托夸多•塔索》《浮士德》第二稿、《罗马哀歌》《那列狐》等。
6、 早鸟价:7月31日之前报名学费4200元(含午餐两点,学习材料费用,旅游保险)
7、《哀格蒙特》(悲剧),1775年开始创作,1788年复印
8、陪伴歌德九年间,艾克曼初见偶像时感到的幸福持续不减。那么,艾克曼发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歌德,值得他如此事无巨细地将其一言一行记录下来?
9、 歌德与贝多芬是好朋友,一天两个人一起出去散步,看到迎面走来了奥地利皇后率领着一群皇室成员,歌德看到皇室成员之后立即恭恭敬敬的站到了路边,并且摘下自己的帽子向皇室成员致敬。贝多芬觉得歌德完全没有必要这样,贝多芬觉得皇室成员不配自己对他们那么恭敬,因为在任何时候也造就不出歌德或贝多芬来。贝多芬直接昂首挺胸的走过去,皇室成员纷纷想贝多芬脱帽致敬。而歌德却仍旧谦卑的毕恭毕敬的等到皇室成员走过之后才去追赶贝多芬。
10、那年,贝蒂娜26岁,已经结婚。歌德的妻子克莉斯蒂安娜49岁。
11、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12、为此,我询问了在德国居住多年的友人敏。她告诉我,砸碎马克思塑像一事没有听说过。应该不至于吧?德国人不崇拜马克思,但不至于过激到砸碎他的塑像。在中国,把他当作革命导师,敬为祖师爷。可是对德国人来说,马克思也就是个科学家。隐约记得去年新闻里报道过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一事,两天就过去了。在德国,德国人最崇拜的偶像是歌德。认为歌德是德意志民族的骄傲。
13、十几岁时,哥哥就鼓励她读歌德的作品,她很快沉醉其中,还被《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一书中的迷娘深深吸引。
14、病好后,他回到了家,母亲见到他那般的消瘦和憔悴不由得落下了眼泪。1771年,歌德终于在跌跌撞撞中完成了自己的学业,而且取得了博士的头衔。离开学校时,他已经22岁。
15、歌德年轻时恃才傲物、一骑绝尘,随着年岁增长,岁月安稳,他性格中市民性的一面日益凸显。他越来越讨厌偏激的观点,暴力的行为,连带着不认同剑走偏锋、愤世嫉俗之人,比如拜伦,比如贝多芬。歌德惊叹拜伦的非凡才能,认为在创造才能方面,世人无一能与拜伦争锋,“我没有见过任何人比拜伦具有更大的真正的诗才。”但是他对拜伦的性格却不以为然。歌德痛惜拜伦的早陨。他认为拜伦跑到希腊参加那里的解放战争,是“对世界的误解”。
16、本周给大家带来一部旷世不朽的杰作——《浮士德》。作者是德国大文豪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浮士德》是作者歌德花费近60年的时间所完成的巨作,总共12111行,分为上下两部。
17、在处理完公务后,他像模像样的交一封请假信。然后在第二天乔装打扮,悄悄地上了一辆驿车,然后驶向了他从小向往的意大利。
18、歌德康复后,继续精力充沛地创作:《浮士德》的第一部、第二部,自传《诗与真》的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长篇小说《亲和力》《威廉·麦斯特的漫游年代》,诗集《东西诗集》。在80岁高龄他还向一个20岁的女孩子求婚,可惜未果。由此诞生的《玛丽昂巴德悲歌》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激情,供后世的情圣们借鉴。
19、《当回报最亲爱者的时候》 (为保守秘密而作的共济会的诗歌),1816年
20、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法兰克福,是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利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名声大噪。1776年开始为魏玛公国服务。1831年完成《浮士德》。
21、《庄严的教团节日:“50年已经过去”》(对于授予参加共济会50周年荣誉证书的诗歌形式的谢辞),1820年
22、歌德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从小父亲扮演的角色是严厉的,母亲很温柔体贴,引导着他对学习的兴趣,引导他有了正确的文字理解能力。母亲不但带他走上文学这条路,也指导他,对于儿子的作品,她总是能给与适当的评论和意见,这对歌德来说是个很好的鼓励。有一个完美的家庭,歌德对很多事物都感兴趣,他学习骑术和击剑,在自然科学领域也有自己的一番造诣,在绘画方面,他用他与生俱来的智慧,创造了近2700多幅画作,大多数以风景画为主。
23、由于歌德涉猎较为广泛,思想活跃,写作时而捡起,时而抛下,断断续续,其风格也随之变化。这一时期的作品有长篇小说《亲和力》《颜色学》《诗与真》等。还写了一些自传体著作,如《意大利游记》《出征法国记》等。晚年又好像焕发了青春,写完了《浮士德》(1831)、《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1828)等。
24、不知在哪里读到过这样一句话:“爱自己往往是一个传奇式生活的开端”。这里的爱,并非是自我迷恋,它意味着对自我生命的强烈认同和深刻关注,意味着一条富有创意、并且被一种超人的意志和责任感引导着的自我发展之路。歌德对自己的“天分”是有高度自觉的。在31岁时写给年长八岁的苏黎世友人拉法特尔的信中,歌德有这么一番自我预言:
25、敏说,每个领域都可能出现精英类人物,但不一定是人们心目中的伟人。在德国,人们是不会崇拜政治人物的。例如总统、总理一类。民众认为他们坐上这个位置后的责任是在法律的框架下搞好经济,让民众能更好的生活。记得几年前德国人(尤其是妇女)对现任总统施泰因迈尔的好感有提升,是因为他为多年患有肾病的妻子捐出一个肾脏,以挽救其生命,而不是因为他是总统。他曾被德国民众称为“最受欢迎的政治家”。但并不是人们心中的伟人或偶像。
26、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27、不过,今儿环环不打算跟你们聊文学,毕竟这么美的日子是吧~~
28、然而,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少数例外),都没有把一种思想像马克思主义那样神话到天顶之上。唯在中国是例外。西方是一种包容的民主的社会。对政治思想会像学术那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初,都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神话的极致,这也有碍马克思在人们心目中原有的良好印象。
29、第一个将歌德作品翻译成中文的,是清末民初学者、政治活动家、诗人马君武。1902-1903年之间,马君武选译了《少年维特之烦恼》中主人公所读的爱尔兰诗人莪相的诗歌。此后,诗人、作家苏曼殊翻译了歌德的诗歌《沙恭达罗》。
30、·《恋人的情绪》(恋爱剧),1768年创作,1806年复印
31、想当年,魏玛妇女广场边上那栋花园房子,曾像一块巨大的磁石一样吸引着整个世界的目光,多少同时代人把争取到歌德的关注视为幸福和荣耀。如果要定义歌德与他的时代的关系,我们可以说:18世纪造就了这个天才,而这个天才又以“令人感到玄妙的,先知般直觉”(托马斯·曼语)预言并深刻地影响了19世纪。那么,在歌德诞生270周年之际,在时代气质和世道人心早已几度沧海桑田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歌德,纪念歌德?他对我们当代人的精神生活有何指导意义?换句话说,歌德有没有“过时”?
32、法兰克人的分裂,一部分人建立了弗兰德斯伯国,形成现在的荷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