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经典语录
1、(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孔子经典语录)。
2、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年)冬天,晋国铸刑鼎。孔子认为晋国的灭亡,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没有好的制度和法度。
3、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4、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释义)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执高下,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5、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6、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7、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8、·小子识之焉,苛政猛于虎也!(出处)《礼记·植弓》(译文)子路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9、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0、孔子说:“花言巧语,面貌伪善的人,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儒家崇尚质朴,注重人的实际行动,认为人应当言行一致。
1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2、1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孔子《中庸》
13、鲁昭公二十年(公元前年),孔子到岁时,已有些名气,所以自称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这一年,齐景公与晏婴来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
14、·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致力于人世间该做的事情,对鬼神报敬而远之的态度,这就可以说是明智的了。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16、 译文:君子心胸平坦宽广,小人局促,经常忧愁。
17、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8、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孔子《论语》
1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20、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亲也。--孔子名言
2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22、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23、解读:几个人在一起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24、“君子无所争”者,言君子之人,谦卑自牧,无所竞争也
25、这里讲的是交友的基本准则。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开诚布公地劝导他,他坚持不听,也就作罢,如果别人不听,你还一再劝告,只会自取其辱,这里也是一个界线的问题,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三观不同,不必强求。
2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7、在传播学上有一个原则,就是你要永远保持它那种特别简单甚至是傻傻的笨笨的样子,这才易传播,你把它整的特别深邃的话,就传不出去了。再传播的前提就是使它简单、傻瓜。
28、《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孔子《论语》(《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29、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0、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释义)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3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2、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再用礼节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至于离经叛道了。
33、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34、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摘孔子《论语》(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35、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孔子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
36、 译文:学习永不满足,耐心地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37、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丘《论语.季氏》
38、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子名句
39、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语录
40、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摘孔子《论语》(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41、解读:对一件事确实是知道的,就说是知道;确实不知道的,就说明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
42、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
43、孔子说:温习已学过的知识,进而能有新的体味,就可以做老师了。
44、所谓体验就是“以身体之,以血验之”,那是一种非常深刻地浸润。
45、有教无类。——摘孔子《论语》(对人进行教育,不管他是哪一类。)
46、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日: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见《论语-雍也》)。
4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语录十则原文及翻译孔子十则经典语录论语孔子十则经典语录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48、·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出处)《论语·尧曰篇第二十》(译文)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49、 译文: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5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5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考虑那职位上的事。
53、子在陈,日: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54、·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到了四十岁的时候还有毛病不改,他这一生也就改不了了。
5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56、13)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孔子
5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语录
58、鲁哀公十年(公元前年),孔子在卫国,孔子的夫人亓官氏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