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红色经典故事
1、刘胡兰,一个只有15岁的小女孩,表现出来的是对党的事业赤胆忠心,对人民、对其他革命同志忠心爱戴,面对敌人的屠刀脸不改色心不跳,最终献出了自已年轻的生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呕心沥血,死而后已。
2、——大兴四幼党支部100个红色经典故事宣讲
3、班长:唉,太少了。(轻轻摇头)小梁,弄点儿吃的太难了。有时候等了大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条蚯蚓做鱼饵,我不知翻了多少草皮。还有,我的眼睛坏了,一到夜里,找野菜得一棵一棵地摸……(100个红色经典故事)。
4、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5、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来,这使得李大钊感到精神振奋。1919年,他发表了中国最早的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五四运动之后,李大钊就直接参与了筹备创建中国的共产主义组织工作,“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就出自他的笔下。虽然他并没有参加1921年的中共一大,但他被视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6、第一个叛徒是程斌,原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杨靖宇最信任的得力助手。他于1938年7月率所部115人叛国投敌,日军任命程斌当队长,组成“程斌挺进队”,将杨靖宇部队逼入绝境。
7、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8、刘胡兰怒不可遏痛斥敌人:“要杀就杀!要砍就砍!我死也不自白!共产党员你们是杀不绝的!革命烈火是扑不灭的!你们的末日不远了!”
9、 不同意署名,这难道是对书的不认可吗?不是。不领虚功、不图虚名,为的是激发主创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编撰组同志感慨,川陕苏区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精神一脉相承,历久弥新。后来,我们删去所有领导的署名。但在后记中,致谢了各方面付出辛勤和努力的人士。
10、成立之初,该校是为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子弟就读而设立的民族中学,1918年开始招收专科学生时,改称蒙藏学校。“五四”运动后,蒙藏学校曾因经费困难一度停止招生,直到1923年才恢复招生。
11、朱德率部到达杨美村时,正值中午,部队没米下锅,为了购买粮食,红四军战士跑遍全村,在一间小杂货店里找到了苏观泗老人。战士们耐心地向老人解释了红军的宗旨、任务以及纪律,同时请他帮忙购买粮食以解决军中急需。
12、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时期,瑞金儿女踊跃扩伍参军,支援革命。当年在瑞金广大乡村,父送子,妻送郎,父子一同上战场,这样的感人场面随处可见。瑞金沙洲坝下肖区七堡乡第三村农民杨荣显有八个儿子,一家世代遭受地主剥削,家中特别穷。
13、我最受感动的是:刘胡兰在就义前两眼闪着光,并且瞪得圆圆的。似乎在向人们诉说:她要亲眼看到敌军。
14、大柏地村中的老百姓对红军不了解,已经逃避一空。虽然部队已经一天未吃饭,又饥又寒,但红军有红军的纪律,主人不在,不能随便动用老百姓的东西。同时,部队早已没有了经费,也拿不出钱来向老百姓买吃的。
15、《刘胡兰》。表现年轻的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故事。
16、毛泽东觉得这是个问题,就说:“总不能叫大家饿着肚子打刘士毅吧。军长,你说呢?”朱德点头:“是呀,要打仗,不吃饱饭怎么行?”
17、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8、二小像一片树叶一样落了下来,满山的树叶都一起落了下来,鲜血染红每一片树叶和绿草。八路军发起了进攻,消灭了鬼子。大壮牛像是要报仇,用尖角挑死了鬼子小队子。乡亲们把二小放到担架上。吴连长喊着二小,乡亲们喊着二小,可是二小安详地闭着眼睛。他再也听不到了。
19、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
20、 编撰过程中,红色和故事是最核心的两个关键词。史实清晰、人物鲜明、情节丰满,只有这样的故事,才能经历岁月的检阅,可歌可泣可传扬。故事主体要求是红四方面军,时间界定在川陕苏区时期,按照这个标准,我们忍痛删去了《半截皮带长征记》等一大批好故事。但半截皮带这个故事实在太经典了,主人公周广才又是平昌兰草人,经过多次讨论,最后又被选录了进来。
21、值班医生问了问病情,按了按肚子,给了些药片,嘱咐说:不要紧,回去用热水袋压一压肚子,好好休息休息就好了,可别再累着呀!雷锋往回走,路过一个建筑工地,工地上那热烈的劳动场面,一下子把他吸引住了。
22、1934年,红军长征离开了江西革命根据地,留下的赤卫队员们,在县苏维埃李主席的领导下,决定到山里去坚持游击斗争。李主席的儿子苏保和他的朋友虎崽、水生、金要、细妹、冬牙子都想跟赤卫队去打游击,但因年纪太小,李主席与李公公都不让他们去。天黑时,孩子们悄悄离家去找红军,但找了一天也没找到。
23、人物:炊事班长(近四十岁,个儿高,背有点儿驼,两鬓斑白,皱纹满脸)。
24、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25、王二小知道,为了粉碎鬼子的这次扫荡,抗日政府已经将20多名伤员和粮食转移了;为了保护后方机关和群众,骑兵连就埋伏在石湖旮旯的石岭子上。
26、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27、 一个14岁的抗日小英雄,机智勇敢地与鬼子周旋,最终骗过了日本兵,赶着羊群,把重要的鸡毛信送到了连长手中。请听李一诺同学为我们讲述《海娃智送鸡毛信》。
28、程斌大队中的几个抗联叛徒,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除程斌在“镇反”中被枪毙外,其他人则逃脱了应有的审判。张奚若只在“文革”中蹲了两年监狱,吉林日报社一位记者1984年还采访过他。他阴沉着脸,拒不承认自己参加过抗联,也没打死过“老杨”。许多抗联老战士对此终生耿耿于怀。
29、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30、《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相信大家耳熟能详,为了掩护大部队和乡亲们的撤退,五位勇敢的战士,引开日寇的主力,战斗到弹尽粮绝的地步,毅然决然地跳下山崖。
31、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32、他们的精神就像红色的火焰一样,永不熄灭,让我们学会面对困难时要勇敢和坚强,不要惧怕任何挫折和困难。
33、二小心里很镇定,却装出害怕的样子,对鬼子说,那边有条路,穿过去就能找到八路。鬼子说:“你撒谎,你想骗皇军。”二小说:“那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去。”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着他走了。
34、这惊天动地的声音宣告了敌人的彻底失败。张全宝阴沉着脸,沙哑地发出了绝望的嚎叫:“一个样!”
35、凤姐待客。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凤姐说了一大堆让人听着非常舒服的客套话,却又不急于表态,而是先叫周瑞家的去请示一下太太该怎么处理。得到上面的回复后,凤姐便一方面说自己也很艰难,另一方面又假惺惺地将丫头们做衣裳用的二十两银子,“抠”出来送给了刘姥姥,感动得刘姥姥千恩万谢地离开了国府。反映了凤姐典型的看人下菜碟,以及收放自如,极其高超的语言技巧。
36、 悲壮惨烈,是编撰组另一个最深的感受。红军解放通南巴,巴中12万人参加红军,写到拥护红军、取得胜利的场景,总让我们欢欣鼓舞。红军遭受损失,4万多人壮烈牺牲,又让我们扼腕心疼。蒲家15人为革命全部献出生命,妇女连106人血染马蹄滩,从通江带出去的战友全部牺牲,傅崇碧老将军无颜回故乡……一家一家的死、一个连一个连的死、一堆一堆的死,红四方面军烈士的英勇悲壮和巨大牺牲,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37、但当时的井冈山并非是无主之地,袁文才和王佐的两支武装力量占据着这里,他们并不了解毛主席,害怕毛主席登上井冈山之后就会吞并自己。
38、战士们好不容易找到了水,可哪里的水却是咸的!没有水解渴,战士们只好忍着干渴继续前进。战士们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村庄,可那儿的村民因为听信了敌人的宣传,全都躲了起来。
39、秦玉根,1928年出生于山西省原平县,1947年成为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侦察员,参加过解放战争、新疆剿匪以及抗美援朝战争,先后荣立7次战功。
40、张思德忙赶上去。一把夺过来,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涩。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脑胀,全身无力,紧接着,他肚子一阵绞痛,大口呕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