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千古名句是哪一句(文案精选64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8-06 10:31:51 浏览59

陶渊明的千古名句是哪一句

1、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古名句,它写出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热爱自然的情趣,尤其是这个“见”字凸显了诗人无意之举,无意间,山入眼帘,苏轼对此句曾说道:“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3、陶渊明一生酷爱自由,反抗精神是陶重要的主题,这首诗赞叹神话形象精卫、刑天,即是此精神的体现。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

5、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6、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7、据说陶渊明有一把无弦琴,有知心朋友来,酒至酣处,就拿出来抚弄一番。用现在的话说“哥弹的不是琴,是情趣”,人说“闻其声而知雅意”,这不闻声都知其心意了,夫复何言?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拥怀累代下,言尽意不舒。——陶渊明《赠羊长史·并序》。

10、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归去来兮辞·并序》

11、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12、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4、见到友人的侍妾,苏轼惊叹不已,写下一首词,安慰了世人一千年

15、魏晋最重玄学,尽管陶渊明不是玄学家,但他也在“言意之辨”。想到他的“二顷五十亩种秫”、二万钱悉送酒家,可见酒在他生活中的重要。

16、中学生阅读行动指南:北大等联袂推荐经典书目

17、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18、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19、塞外下雪了,是那么清冷孤傲,纳兰容若说:我并不是偏爱雪花轻舞飞扬的姿态,也不是因为它越寒冷越美丽。

2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21、这是陶渊明的代表作,诗中各种美好的意象:鸟、鱼、南野、草屋、榆柳、桃李、远村、烟、狗吠、鸡鸣……娓娓道来,生趣盎然。

22、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3、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2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5、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6、魏晋最重玄学,尽管陶渊明不是玄学家,但他也在“言意之辨”。想到他的“二顷五十亩种秫”、二万钱悉送酒家,可见酒在他生活中的重要。

27、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归来去兮辞 》

28、翻译:美好的青春岁月一旦过去便不会再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29、陶渊明确实给时人一种新的活法,确实活出了与世俗生活和解的方式,平淡中有绮丽,苦闷中有快乐。庄子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盖应如此!

30、毛主席说: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3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32、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但当他看到“真风告逝,大为斯兴”(《感士不遇赋》),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3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34、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35、作者: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36、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37、人的衣食需要自己经营,只要付出劳动,田地是不会欺骗我的。

38、“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39、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0、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41、陈寅恪先生专门对此诗逐一阐释,得出结论是陶渊明信奉着“委运任化的新自然说”,基于他的这一哲学观,后代学者多能继续研究有所创获。

42、陶潜的作品语言朴实,毫无雕饰,却仿佛是出淤泥而不染的玉莲。“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流传千古,这里的“此中”经常被理解为美酒,其实结合前文,应该是指整个大自然的美景和田园生活。

43、“盛年不重来”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杂诗》八首之全文如下:

44、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5、版权声明:整理自网络,中华诗文学习,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若侵删。

46、注: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4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8、陶渊明总是让人联想到菊花。他的诗也符合菊花淡然的风格。这首主要写赏菊与饮酒,诗人完全沉醉其中,忘却了尘世,摆脱了忧愁,逍遥闲适,自得其乐。对菊饮酒,啸歌采菊,自是人生之至乐。

49、祖咏写长安终南山的雪景:终南山北坡一片清丽,皑皑积雪似白云飘浮在天际。林梢被初晴的阳光映照得分外透明,黄昏的城里又增添了阵阵寒气。

50、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直接面对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出来,诗就变成论文了。所以作者只是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

51、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2、陶渊明的《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这首诗具有很强的哲学性。诗的前四句感叹人生之无常,像是路上的尘土,随风飘转,透露着无奈,这种心境与当时所处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联,当时战乱频繁,人们流离失所,生命无常。 中间四句写诗人在艰难的环境中,寻找生活的欢乐。 最后四句我们常常用来做格言,勉励人要抓紧时机,珍惜光阴。

5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54、“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称为“自然哲学”,它既包含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又深化为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统一和谐。

55、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寇准《咏华山》

56、在毛主席笔下,北国的冬天是大气磅礴的。诗人爱祖国的河山,大雪和红日交相辉映的景象,是那么艳丽。

57、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58、《拟挽歌辞》共有三首,陶渊明设想自己死后情景,拟此三诗,此诗为第三首。后四句道出了他对生死的豁达。视死亡如托体于山,这就不难懂他的乐天安命顺其自然了。

59、陶渊明的最后一次辞职最是洒脱:刚上任彭泽县令180多天,上边派来一个督邮(回去可以对太守汇报的官)刘云检查工作,他不准备酒席接风不备好土特产送礼不说,居然连官服也懒得穿,下属提醒他,他一来气索性不干了!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千古名言让我等望尘兴叹!归隐南山是他自己的选择,他喜欢这种生活方式,并且能够苦中作乐自得其乐和李白的被“赐金放还”不同,和杜甫的仕途无望不同,和王维的宦海沉浮不同,甚至也和孟浩然“孟山人”的从未出仕不同,陶渊明是“四入四出”官场,而且都是自由进出,对仕途那一套是看够了,从心里厌倦了,想明白了,活通透了,宁可“种豆南山下”,也不想再去趟那浑水。在415年,朝廷诏他为著作佐郎,他籍口抱病未征。

60、雪带来了静美的世界,下雪时,已是晚上,都少有人出门,雪安静地飘落在房檐上、庭院中,静静地,带来清寒,守着寂静,而又那么静美。

61、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李商隐《赠荷花》

62、住着茅草屋,种着十来亩田;房前有榆树柳树成荫,宅后有桃有李开花结果;鸡犬相闻,充满了大自然的清新淡雅,更充满了农家纯朴简单的烟火气息。

6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