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诚信的素材事例(文案精选76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8-03 08:30:26 浏览59

关于诚信的素材事例

1、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

2、面对他者之错也能首先从自我反省开始,那么,其教育之效显然无以复加。可是今人,多的只是怨天尤人、推己责人的功夫,因此们的教育才许久培养不出大家。  

3、季札子对于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人知道的许诺赠剑的事,也毫不马虎,不做违背己心的事,可见他守信的思想境界更纯更高!

4、包拯深受感动,叹道:“这真是自古以来少有的义士!身怀绝技,替天行道,除暴安良,诚待誓约,视生死如鸿毛,守大义如泰山,惊天地,泣鬼神,可惜命归黄泉了!”

5、诚信是人最基本的品质,是其他一切美德的基础。

6、“可如果我们经过面前这座桥,最快能在什么时间到?”

7、敬爱的周罪状来总理是一位“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有一年他视察农村,在座谈会上认识了一位老农民张二廷。会后还专门访问了张二廷的家,临走时他紧握着总理的手请求总理抽空再来,周总理微笑着说:“有机会一定来,如果我不来,也一定派人来看望你。”在后来的几年中,周总理不管多忙,每年都派专人去看望张二廷。

8、狄青谦虚地笑了笑说:“我本来是个出身低微的人,偶然碰到机会得到高位,怎么能跟狄公高攀呢?”

9、王船山是一位非常有骨气的学者。为了事业和理想,不为利禄所诱,不受权势所压,历尽千辛万苦,仍旧矢志不渝。他在青年时代曾目睹明朝腐败,便上书要求改革,却因此受到迫害,几乎丧命。明朝灭亡后,他在家乡衡阳抗击清兵,没有成功。后隐居船山,终身著述,留下四百多卷著作。

10、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11、季札子是春秋时吴国贵族,吴王诸樊的弟弟。公元前544年间,他奉命出使徐、鲁、齐、郑、卫、晋等国。他首先经过徐国时,徐君十分欣赏季札子身上佩戴的宝剑,却说不出口。季札子明白徐君的意思,不过,他还要出使其他的国家,宝剑暂时不能送给徐君,他打算等他出使各国后,再送给徐君。不料,待季札子出使完各国,再途经徐国回国时,徐君已经死了。季札子感到非常遗憾,想到自己曾打算把宝剑送给徐君,便解下身上的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

12、宋庆龄有一次与一所小学约定去看望小学生,可是到了约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学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能来了,但宋庆龄依然冒雨前去赴约,这让同学们很感动。

13、宋就曾在梁、楚交界处当县令,梁、楚边亭四周都种瓜。由于梁亭人勤劳,所以瓜长得很好;而楚亭人懒惰,所以瓜长得不好。

14、有一次,蒋前黎的一位朋友将一千两白银寄存在他家中,由于朋友有急事,加上对蒋前黎特别信任,所以没留下任何凭证就离开了。后来,这位朋友还没来得及将银子取回就因病离开了人世。

15、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诚信的素材篇12《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账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关于诚信的素材事例)。

16、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在我的账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他对店主说。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顾客纠缠说:“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顾客气急败坏地嚷道:“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谈这种生意去。这时,顾客露出微笑并满怀敬佩地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店,你还让我到哪里去谈这笔生意呢?”

17、有一天,瞎眼老奶奶要求诚实带她去小山坡感受一下新鲜的空气,诚实答应了,他扶着老奶奶带到了自己的家,并把自己的小床让给了老奶奶。

18、当英格丽来到肖伯纳门前时,这位闻名于世的文豪笑眯眯地站在门口等候,却并没有邀请她进门,而是问她:“你为什么不用我的剧本?”英格丽礼貌地说:“先生,您好。我能进来吗?”“当然可以,我们将一起喝茶。但是,你为什么不用我的剧本?”英格丽毫不掩饰地回答:“我没有用您的剧本,是因为我不喜欢它。”面对英格丽的直率,肖伯纳怔住了。他又问道:“你在说什么?你不知道这是一部杰作?”“很相信这是一部杰作,但剧本中的圣女贞德,并不是真实的法国姑娘。您把她写得太聪明了,您把她的演讲改写了一番,您让她讲了一大堆真正的圣女贞德做梦也不会讲出来的话。”

19、提起三位惨死的哥哥,太史季只觉热血上涌,他几步冲到崔杼的面前,用手指着崔杼的鼻子,悲愤地说道:“我的哥哥秉笔实录,不说假话,才被你害死。他们虽然死了,却永远值得后人尊敬。要我听你的话,办不到,三位哥哥已经为我做出榜样。你嫌杀的少,就请动手吧!”说着,把头伸到崔杼的面前。

20、  一天,他觉得十分无聊,就想了个捉弄大家寻开心的主意。他向着山下正在种田的农夫们大声喊:“狼来了!狼来了!救命啊!”农夫们听到喊声急忙拿着锄头和镰刀往山上跑,他们边跑边喊:“不要怕,孩子,我们来帮你打恶狼!”农夫们气喘吁吁地赶到山上

21、明朝时,在山西太原有一个叫蒋前黎的药材商人,由于重承诺、讲信义,在太原远近闻名。

22、一个星期天,宋庆龄一家用过早餐后,就准备到父亲宋耀如的一位朋友家做客,小庆龄听了,高兴地一蹦三尺高。她最喜欢到那位叔叔家了,叔叔家养了鸽子可漂亮了,那位叔叔还说要送她一只呢!小庆龄正准备和爸爸出门时,她突然想起要教好朋友小珍学做花篮便停下脚步,

23、狄青说:“陛下不嫌我出身低微,按照战功把我提到这个地位,我很感激。至于这些黑字,我宁愿留着,让兵士们见了,知道该怎样上进。”

24、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此时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25、  也许当时只是心血来潮,信手写来,这随口而许的“诺”并没真停留在了我心上,只是随改好后发下去的随笔而抛之于脑后。殊不知学生那边却是眼巴巴地等着我给她看,我这不是失信于人又是什么!

26、后来,甘地为了民族不再受凌辱,他用游行、罢工、请愿、绝食等非暴力的方式,领导印度人民将英国人赶出印度,实现了印度的独立。因此,甘地被印度人民称之为“圣雄”。

27、大家还记得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吗?还记得华盛顿砍樱桃树的故事吗?还记得戴高乐为了一句:“没有司令的命令绝不离开”而去做一个哨兵站到第二天吗?

28、季札子是春秋时吴国贵族,吴王诸樊的弟弟。公元前544年间,他奉命出使徐、鲁、齐、郑、卫、晋等国。他首先经过徐国时,徐君十分欣赏季札子身上佩戴的宝剑,却说不出口。季札子明白徐君的意思,不过,他还要出使其他的国家,宝剑暂时不能送给徐君,他打算等他出使各国后,再送给徐君。不料,待季札子出使完各国,再途经徐国回国时,徐君已经死了。季札子感到非常遗憾,想到自己曾打算把宝剑送给徐君,便解下身上的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

29、春秋战国时,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10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两。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50两黄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30、郭汲在并州任职时,一次下去考察,途经美稷县,当地的孩子们闻讯后,自发地聚集到一起夹道欢迎他。

31、我认为诚信的人不是秀出来的,而应该是每个人的本能的、自发的行为。片中张叔帮人买中了巨奖,依然将巨额奖金返还,体现了张叔信守诺言的为人之道。作为一名在校学生,我们又能怎样做到诚信呢?

32、  这个男孩名叫埃默纽?旦南。埃默纽5岁时,不幸父母双亡,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后被诺顿夫妇收养作义子。埃默纽8岁时,一天晚上他刚睡着,就被楼下一阵敲打声惊醒。他急忙下楼,只见继父和继母正在谋杀一个寄宿在小酒店的小贩。第二天一早,他继父就来到他的房间,教他在警察面前说谎。埃默纽回答说,他不想说谎话。诺顿夫妇就把他的双手吊在梁上,用柳条抽打他,逼他说谎。抽打了两个小时,埃默纽的回答还是:“爸爸饶了我吧,我不想说谎……”最后被活活打死。

33、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很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终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34、然而,王船山对朋友、对学生,却非常谦和有礼。一天,一位朋友来看他,知己相逢,把酒对酌,席间谈论时局,十分投机。后来朋友告辞,王船山虽然体弱多病,仍起身送友三步说:“君自保重,我心送你三十里。”

35、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他伤心。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36、康德下了马车,看了看桥,发现中间已经断裂。河虽然不宽,但很深,而且结了冰。

37、列宁小时候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 列宁在学校里,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老师讲课,他用心听。老师留的作业,他认真做。列宁做完学校里的功课,还读许多课外书。他常常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他爱书里那些勤劳勇敢的人,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

38、诚实的习惯一旦养成,只要坚持终身,势必终身受益。受益不尽之处,在于一切对象,无论它世故也罢,险恶也罢,都无法不对诚实的举止报以善意。

39、宋庆龄的故事就告诉我们了一个道理:许人一物,千金不移;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不光只有宋庆龄,孔胜东也是一个言而必行的人。

40、李苦禅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

41、  放羊娃笑得直不起腰:“哈哈!你们又上当了!哈哈!”大伙儿对放羊娃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谎十分生气,从此再也不相信他的话了。

42、巴比答道:“那个未来的律师3岁,另一个未来的医生7岁。所以,我想我得付2000里拉。”

43、2019年3月30日下午,四川凉山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凉山支队西昌大队组织消防队员开赴一线展开扑救。3月31日消防队员克服山高坡陡、沟深林密、缺氧难行等困难,每人负重30余斤,徒步行军8个小时,在海拔3700余米的地方与森林大火展开了搏斗。当天下午,明火被扑灭后,消防员在向山谷两个烟点迂回接近时,遭遇林火爆燃,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三名当地扑火人员全部牺牲。

44、小男孩点点头,把父亲的这些话牢牢记在心上。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华盛顿。

45、  (季布重诺)秦朝末年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重诺言,讲信用。人们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朋友的帮助,才幸免于难。而有信,自然会得到大家的。

46、金子,大家都知道,那是一个闪闪发光,又有许多用的东西。但是最美的是金子吗?不,最美的是诚信。

47、一丝一毫关乎节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会毁了我们一生的名誉。——林达生

48、朋友的儿子接着问道:“蒋伯伯,我父亲寄存一千两白银时可留下什么凭证?”

49、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秦孝公有些担心,犹豫不决。商鞅终于说服了秦孝公实行变法,发布了新的政令。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中有能把此木移到北门的,给予10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去移动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移动者给予50金。有个大胆的终于移动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50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事实,终于使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推行了新法。

50、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季布一诺千金)

51、都知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而其“磨砺”与“苦寒”,首先却是主观能动性的极大发挥,以及决不随波逐流的自持。倘若心中无主见,良知无主人,纵使勤奋,纵使历尽坎坷,也未必成就得了非凡的事情。

52、虚假的坦白实在是一个可怕的事情。——巴尔扎克

53、  1835年,摩根先生成为一名叫“伊特纳火灾”的小保险公司的股东。因为这家公司不用马上拿现金出来,只需要在股东名册上签上名字就可以成为股东。这符合摩根先生没有现金但能获益的设想。

54、  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他本来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曾经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但晏殊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

55、东汉初年有个人叫第五伦,汉章帝时为司空(三公之一)。他为人诚实,不会花言巧语。他奉公守节,廉洁清白,勇于主持正义,从不见风使舵。哪怕在皇帝面前说话,也直来直去,决不阿谀奉承。他的儿子们都警告他,说他这样下去迟早会碰钉子,决不会有出头之日。可他就是不听,因此成了有名的无私之人。

56、季札子对于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人知道的许诺赠剑的事,也毫不马虎,不做违背己心的事,可见他守信的思想境界更纯更高!诚信的事例素材篇9失去诚信甚至可以导致亡国(幽王失信亡国)

57、晏殊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的故事说明,一个人为人的诚实,表里如不弄虚作假,对于取得别人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啊!

58、鲁迅先生说过:“诚信,为人之本也!诚信,比金钱更具有吸引力,诚信,比美貌更具有可靠性,诚信比荣誉更有时效性!”

59、有个孩子叫宋金,也领了一粒草籽回家。他把它种在花盆里,天天浇水,和其他孩子一样,期望那粒草籽能长出芽,抽出枝,开出最美丽的花儿来。可是,一天天过去了,花盆里什么也没长出来。他换了一个花盆,又换了一些土,把那粒草籽种上,希望能长出芽来。可是两个月过去了,到了大家送花去比赛的日子,花盆里还是空空的,什么也没长出来。

60、孔子一辈子勤于学习,知识渊博,后人尊称他为圣人。其实他本人还是很诚实,很谦虚的。他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1、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日)松下幸之助

62、周幽王是西周最后一个国王。有一年,褒国为了讨好周幽王,把美女褒姒送给幽王,周幽王十分喜欢褒姒。不久,褒姒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伯服。周幽王便废了申后和太子宜,立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褒姒虽然深得周幽王的宠爱,又贵为皇后,但却从来没见她笑过。周幽王千方百计引她笑,但都徒劳。为了博得美人一笑,周幽王竟想出个举烽火的办法来。烽火是当时为了保障国家安全在边界设的,相当于现在的报警设备。如果敌人在夜里入侵,则在烽火台点燃柴禾;如果敌人在白天来犯,则点燃干狼粪放烟,而且是一处接一处,一直点燃到远方。诸侯看见烟火,就会立即赶来救援。这天,周幽王带着褒姒到骊山去玩,下令点起烽火。各路诸侯看到烟火,立即率兵匆忙赶来。褒姒看见千军万马从四面八方赶来,乐得开口笑了。褒姒笑了,诸侯们白白跑了一趟,怏怏而返。幽王为了欣赏褒姒笑的媚态,屡次点起烽火,诸侯屡次上当,就不再来了。这时,敌人真的入侵了,这是申后的父亲申侯恨幽王废皇后和太子,便发动缯国和西夷犬戎起兵攻打幽王,幽王势孤力单,无兵救援,被杀于骊山下,西周从此灭亡了。

63、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

64、宋就曾在梁、楚交界处当县令,梁、楚边亭四周都种瓜。由于梁亭人勤劳,所以瓜长得很好;而楚亭人懒惰,所以瓜长得不好。

65、周恩来惊讶地说。 “是呀,这十多道关,也不知道要累坏多少种田人呢,这香喷喷的大米饭是种田人用血汗浇灌出来的。”蒋妈妈深有感触地说。蒋妈妈一番深刻的教诲,不仅加深了周恩来对诗意的理解,更激励他勤奋学习。为了过好习字关,他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坚持每天练一百个大字。

66、本期将为大家分享关于(诚信)的话题作文写作思路及素材积累,各位家长可以给孩子看看,让孩子积累起来,灵活运用到作文中吧!

67、第二天,绅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说来了一个男孩儿要求面见绅士。于是男孩儿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儿比卖火柴的男孩儿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烂。"先生,对不起了,我的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了""你的哥哥呢?"绅士道。"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你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绅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儿的诚信所感动。"走!我们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儿的家一看,家里只有两个男孩的继母在招呼受到重伤的男孩儿。一见绅士,男孩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给您按时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绅士却被男孩的诚信深深打动了。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儿的亲父母都双亡时,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关于诚信的作文范文古人云: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诚信是一个人的优良品德,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

68、诚信,是一股清泉,它将洗去欺诈的肮脏,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流淌着洁净。

69、“棕色浆果烤炉”公司说到做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自己的诺言,以信誉赢得了顾客,赢得了效益,赢得了市场。诚信的事例素材篇13诚信赢得美名(只载一名乘客的大客机)

70、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71、他幼时聪慧过人,7岁开始读书,曾问老师说:“读书是为了什么?”老师回答说:“是为了获取功名利禄。”他奇怪地说:“难道就只为了这些?”老师被许衡这一反问,弄得不知说什么好了,只在心里暗自惊讶,这孩子是个很不一般的人。此后,老师一直留意许衡的一言一行,发现他对任何问题都不轻易放过,极善于刨根问底,不管是书中的要旨理义,还是生活中的寻常事理,他都要追问个明白。过了不久,老师渐渐地感觉到,要应付许衡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件极不容易的事情。于是,这位老师便找许衡的父母说:“你们的孩子悟性不凡,将来一定大有作为。我才疏学浅,不适宜再做他的老师,请你们另聘高人。”说完便辞去教席。此后,许衡的父母又接连为他请了三位老师。而这三位老师又都一个接一个相继辞去教席,而且都是出于同样原因,即没有能力满足许衡的要求。

72、第二天,汉森在父亲的陪同下,再度登门拜访基尔,说明来意,岂料基尔笑道:“好吧,你如此诚实,又愿意承担责任,所以我不但不要你赔偿,还乐意将这辆汽车送给你作为奖赏,反正这汽车是我打算弃掉的。”

73、待朋友的家人处理完后事,蒋前黎便对朋友的儿子说:“贤侄啊,有件事我今天必须告诉你,你父亲曾经将一千两白银寄放在我这里。生前他可能是由于事情繁多,一直没有取回去。现在你父亲去世了,就由你将白银领回去吧!”

74、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75、  公元前4世纪的意大利,有一个名叫皮斯阿司的年轻人触犯了国王,被判绞刑,在某个法定的日子要被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