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硬化不锈钢
1、321:除了因为添加了钛元素降低了材料焊缝锈蚀的风险之外,其他性能类似30
2、线膨胀系数大小的排序也类似,奥氏体型不锈钢最高而碳钢最小;
3、任何一种沉淀硬化不锈钢,都要进行固溶处理。主要是利用某些沉淀相析出的元素,在高温时溶解度大,低温时溶解度小的特点,通过高温加热,使可沉淀元素充分地溶于基体组织中,保证在后面的冷却过程中处于过饱和状态,为下一步的时效过程中能大量充分地弥散析出创造条件。
4、•再经560℃时效,Al及化合物沉淀析出,钢材强化,硬度可达340HB左右。
5、沉淀硬化不锈钢一般是以固溶态供货,待其完成加工后,对其进行淬火处理,使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再通过时效处理使之获得沉淀硬化效果,达到强化的目的。这里需要弄清楚一个问题,在这种合金设计时就要考虑的问题,那就是采用什么样的沉淀相达到弥散强化的效果。钢中可以用作沉淀相的粒子种类很多,渗碳体、碳化铬等都可以作为沉淀相。然而,在沉淀硬化不锈钢中是不能采用碳化物作为沉淀相的,因为一旦形成碳化物就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损失铬。
6、典型牌号有10-40Cr9Cr7Cr1Cr17Ni0Cr13Ni4Mo等。
7、含铬15%~30%。其耐蚀性、韧性和可焊性随含铬量的增加而提高,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性能优于其他种类不锈钢,属于这一类的有CrlCr17Mo2Ti、CrCr25Mo3Ti、Cr28等。铁素体不锈钢因为含铬量高,耐腐蚀性能与抗氧化性能均比较好,但机械性能与工艺性能较差,多用于受力不大的耐酸结构及作抗氧化钢使用。这类钢能抵抗大气、硝酸及盐水溶液的腐蚀,并具有高温抗氧化性能好、热膨胀系数小等特点,用于硝酸及食品工厂设备,也可制作在高温下工作的零件,如燃气轮机零件等。
8、17-7PH钢的冷变形加工处理,主要是冷拔和冷轧获得丝材、薄板材、带材的冷加工变形过程。有试验结果表明,冷变形量大于50%时,才会突显强化作用。冷变形量越大,时效沉淀硬化效果越明显。
9、常用的电外科器械能像手术刀一样进行切割,因此常被称为“电刀”,由于是使用高频电流来实现其功能,因此又常被称为“高频电刀”。适合于普外、胸外、泌尿外科、妇科等外科手术。在外科临床手术中,接上电刀可以切割,而接上电凝镊(见图4)常用来起止血作用。
10、沉淀硬化不锈钢。基体为奥氏体或马氏体组织,沉淀硬化不锈钢的常用牌号有04Cr13Ni8Mo2Al等。
11、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材料、生物医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外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国内手术器械无论在品种及品质上都有明显进步。然而,由于材料及工艺等限制,国内许多手术器械防锈性能不过关,大都只能在不锈钢产品表面镀铬来达到防锈效果,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由于国际上共认电镀产品的镀层(铬)剥落对患者的危害;此外,电镀工艺本身在生产过程中也难以满足绿色环保要求。因此,从手术器械的安全、环保角度考虑,器械表面无镀层化是必然趋势。我们在骨科工具研发过程中采用17-4钢制造咬骨剪(见图6)手柄,产品表面不再需要经过镀铬保护,而是采用金属本色外观。经过多次耐腐蚀试验均符合要求,综合性能接近国际水平。沉淀硬化不锈钢的使用,使得我们在生产高品质手术器械方面有了更多的材料选择。
12、带状镍基钎料的厚度对钎焊接头形貌和硬度的影响
13、这组数据说明,不同的加热温度得到不同的马氏体转变点,也就是说可以调整不同的加热温度,改变马氏体转变温度,冷却后马氏体量也不同,从而反映出硬度上的差别。
14、 当硬度要求≥388HB时,采取的热处理工艺为:
15、 420:“刃具级”马氏体钢,类似布氏高铬钢这种最早的不锈钢。也用于外科手术刀具,可以做的非常光亮。
16、•固溶处理温度为1040℃,水冷,获得奥氏体组织;
17、电阻率按碳钢、铁素体型、马氏体型和奥氏体型不锈钢排序递增;
18、固溶处理(1040-1050℃)——冷变形处理——时效处理(490℃)。
19、从使用功能上划分,微创手术器械有带电与不带电两类,器械的头端按临床需要有钳、剪、钩、棒、刀等不同型式。其中带电微创器械在手术中除了具备抓持人体组织功能外,还兼备了切割和电凝止血功能。带电微创器械的使用条件与高频电刀相类似。这类器械的使用条件比较特殊:医生可以根据临床需要选定采用是否通电操作。而无论在是否电情况下,器械都有硬度、耐磨性方面的要求,以保证器械的操作性能;然而,带电使用时,微创器械头端将承受150℃以上的高温(温度高低受通电时间长短影响),用普通不锈钢制成的产品使用时常常会因头端受热软化以及表面粘接而失效,而用17-4钢制造后,其基体硬度在480℃温度以下一般不会发生变化。临床使用证明,其耐高温和不易粘接的优势明显,有效地改善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20、304:通用型号;即18/8不锈钢。产品有耐蚀容器、餐具、家俱、医疗器材等。标准成分是18%铬加8%镍。为无磁性、无法借由热处理方法来改变其金相组织结构的不锈钢。
21、主要用于制造齿轮、轴、叶轮、转子和泵什等零件,国内外对这类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热处理工艺和力学性能等。
22、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0Cr17Ni4Cu4Nb的力学性能要求如表2所示。
23、347:添加安定化元素铌,适于焊接航空器具零件及化学设备。
24、铸钢也有很多型号,不同型号的铸钢主要差异体现在其所含的化学成分上。就像不锈钢也分不同型号一样。
25、 301:延展性好,用于成型产品。也可通过机械加工使其迅速硬化。焊接性好。抗磨性和疲劳强度优于304不锈钢。
26、 316 L:低碳故更耐蚀、易热处理,产品如:化学加工设备、核能发电机、冷冻剂储糟。
27、早期的电凝镊一般用马氏体或奥氏体不锈钢制成,都存在一个常见的缺陷:器械在操作过程中,因高频电流所产生热量与人体组织蛋白接触后起反应,在器械电极会产生粘接现象,造成器械失效,甚至伤及体内组织。国外多用银铜合金或改变产品结构来解决粘接问题,工艺相对复杂。我们曾用17-4钢制成的电凝镊作电凝试验,结果表明,粘接的现象明显改善。其确切的机理还有待论证。不过从金属导热原理获知,粘接是在加热过程中由于金属局部过热引起;而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导热系数是影响金属局部过热的重要因素。从相关资料得知,17-4材料的导热系数在100℃时为4(W/mk),500℃时为7(W/mk),优于304材料。
28、奥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是指在常温下具有奥氏体组织的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无磁性而且具有高韧性和塑性,但强度较低,不可能通过相变使之强化,仅能通过冷加工进行强化。
29、304N:与304相同特性,是一种含氮的不锈钢,加氮是为了提高钢的强度。
30、②300系列:奥氏体不锈钢.特点:含Ni量高,耐腐蚀性好。用途:用于工业、化工设备、印染设备等。
31、典型牌号有0Cr17Ni4Cu4Nb(17-4PH)。
32、301:延展性好,用于成型产品,也可通过机械加工使其迅速硬化。焊接性好,抗磨性和疲劳强度优于304不锈钢。
33、图1 17-4PH固溶、时效组织(400×)
34、•冷变形,利用冷加工变形强化原理,使奥氏体在Md点转变成马氏体,这个冷加工变形量要大于30-50%; •时效处理:在490℃左右加热时效,使Al析出沉淀硬化。
35、碳钢的密度略高于铁素体和马氏体型不锈钢,而略低于奥氏体型不锈钢;